山西省阳泉市南坳职业中学高一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428739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阳泉市南坳职业中学高一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西省阳泉市南坳职业中学高一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西省阳泉市南坳职业中学高一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西省阳泉市南坳职业中学高一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西省阳泉市南坳职业中学高一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阳泉市南坳职业中学高一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阳泉市南坳职业中学高一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阳泉市南坳职业中学高一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函数y=tanx+sinx|tanxsinx|在区间内的图象是()ABCD参考答案:D【考点】正切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的解析式求法及其图象的作法;三角函数值的符号;正弦函数的图象;余弦函数的图象【专题】压轴题;分类讨论【分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分析正弦函数与正切函数在区间上的符号,但因为已知区间即包含第II象限内的角,也包含第III象限内的角,因此要进行分类讨论【解答】解:函数,分段画出函数图象如D图示,故选D【点评】准确记忆三角函数在不同

2、象限内的符号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其口决是“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负余弦,第三象限负正切,第四象限负正弦”2. (5分)若向半径为1的圆内随机撒一粒米,则它落到此圆的内接正方形的概率是()ABCD参考答案:考点:几何概型 专题:计算题;概率与统计分析:首先确定正方形的面积在整个圆中占的比例,根据这个比例即可求出豆子落到圆内接正方形(阴影部分)区域的概率解答:由题意,圆的面积为,由勾股定理得圆内接正方形的边长,其面积为2,故豆子落到圆内接正方形(阴影部分)区域的概率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概率、圆的面积求法以及正方形的特殊性质,求出两图形的面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 2sin75cos75

3、的值为A B C D参考答案:C2sin75?cos75=sin150=,故选;C4. 如图,曲线对应的函数是 ( ) 参考答案:C略5. ( )(A)(1,2) (B)(1.5,2) (C)(2,3) (D) (3,4) 参考答案:C6. 定义两个平面向量的一种运算?=|?|sin,其中表示两向量的夹角,则关于平面向量上述运算的以下结论中:,l(?)=(l)?,若=l,则?=0,若=l且l0,则(+)?=(?)+(?)其中恒成立的个数是()A5B4C3D2参考答案:C【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分析】根据由新定义,即可判断;首先运用新定义,再当0时,即可判断;由向量共线得到sin=0,即可

4、判断;先由向量共线,再由新定义,即可判断【解答】解:对于?=|?|sin=?,故恒成立,对于l(?)=l|?|sin,(l)?=|l|?|?|sin,当l0时不成立,对于若=l,则=0或180,则sin=0,故?=0,故成立对于若=l且l0,设与的夹角为,则与的夹角为则+=(1+l),( +)?=(1+l)|?|?sin,(?)+(?)=|?|?sin+|?|?sin=l|?|?sin+|?|?sin=(1+l)|?|?sin,故成立,综上可知:只有恒成立故选:C7. 如图所示,边长为的正方形中有一封闭曲线围成的阴影区域,在正方形中随机撒一粒豆子,它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是,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5、 ). . . .参考答案:C 8. 不等式的解集是()A3, B,3C,1)(1,3D,1)(1,3参考答案:D【考点】其他不等式的解法【分析】本题为选择题,可考虑用排除法,也可直接求解【解答】解:本小题主要考查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易知x1排除B;由x=0符合可排除C;由x=3排除A,故选D也可用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将2移到左边直接求解故选D9. 设,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A.cab (B)cba (C)abc(D)acb参考答案:A10. 设函数,则满足的a的取值范围是( )ABC0,1D1,+)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或,综上故选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6、. 设向量,若向量与向量共线,则 参考答案:2略12. 已知集合A=x|x-1|1,则_。参考答案:0,2解:x|x-1|1=0,2。13. 已知,则_.参考答案:略14. 如果指数函数是R上的减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参考答案:1a215. (5分)将函数y=sinx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3倍(纵坐标不变),则所得函数图象的对称中心坐标为 参考答案:(3k,0),(kZ)考点:正弦函数的图象 专题: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和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将函数y=sinx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y=sin(x+),然后

7、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3倍得到y=sin(x+),由x+=k,解得x=3k,即函数的对称中心为(3k,0),(kZ),故答案为:(3k,0),(kZ)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 已知,则在方向上的投影为_参考答案:【分析】根据投影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由数量积定义可知在方向上的投影为,则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投影和数量积公式,掌握在方向上的投影为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17. 设向量,若与向量共线,则 参考答案:-5略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8、. (14分)设函数f(x)=ax2+bx+1(a0、bR),若f(1)=0,且对任意实数x(xR)不等式f(x)0恒成立(1)求实数a、b的值;(2)当x2,2时,g(x)=f(x)kx是单调函数,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考点: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二次函数的性质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1)由f(1)=0 求得b=a+1再根据0,且a0,求得a和b的值(2)由于g(x)=f(x)kx=x2+(2k)x+1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x=,结合题意可得 2,或 2,从而求得k的范围解答:(1)由题意可得f(1)=ab+1=0,即b=a+1再根据=b24a=(a1)20,且 a0,求得a

9、=1,b=2(2)由(1)可得f(x)=x2+2x+1,故g(x)=f(x)kx=x2+(2k)x+1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x=再由当x2,2时,g(x)=f(x)kx是单调函数,可得 2,或 2,求得k2,或 k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二次函数的性质的应用,属基础题19. 已知等比数列an满足,且,为等差数列.(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对任意正整数n,恒成立,试求m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1)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依题意,即有,解得,故.(2) , ,-,得 , 对任意正整数恒成立, 对任意正整数恒成立,即恒成立, ,即的取值范围是. 20. 若不等式

10、的解集是.(1)求a的值;(2)当b为何值时,的解集为R参考答案:(1);(2)【分析】(1)由不等式的解集是,利用根与系数关系列式求出的值;(2)代入得值后,由不等式对应的方程的判别式小于等于0,列式求解的取值范围【详解】(1)由题意知,10,且3和1是方程的两根,解得3(2),即为,若此不等式的解集为,则24330,66,所以的范围是【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属于基础题21. 手机支付也称为移动支付,是指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继卡类支付、网络支付后,手机支付俨然成为新宠.某金

11、融机构为了了解移动支付在大众中的熟知度,对15-65岁的人群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会使用移动支付吗?”其中,回答“会”的共有100个人,把这100个人按照年龄分成5组,然后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组数第l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分组频数203630104(1)求x;(2)从第l,3,4组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6人,求第l,3,4组抽取的人数:(3)在(2)抽取的6人中再随机抽取2人,求所抽取的2人来自同一个组的概率.参考答案:(1) ;(2) 第1组2人,第3组3人,第4组1人;(3) 【分析】(1)直接计算.(2)根据分层抽样的规律按照比例抽取.(3)设第1组抽

12、取的2人为,第3组抽取的3人为,第4组抽取的1人为,排列出所有可能,再计算满足条件的个数,相除得到答案.【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2)第1,3,4组共有60人,所以抽取的比例是则从第1组抽取的人数为,从第3组抽取的人数为,从第4组抽取的人数为;(3)设第1组抽取的2人为,第3组抽取的3人为,第4组抽取的1人为,则从这6人中随机抽取2人有如下种情形:,共有15个基本事件.其中符合“抽取的2人来自同一个组”的基本事件有,共4个基本事件,所以抽取的2人来自同一个组的概率.【点睛】本题考查了频率直方图,分层抽样,概率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1)求BD的长;(2)求CD的长参考答案:(1);(2).【分析】(1)在中,由余弦定理求.(2)在中,由正弦定理求.【详解】(1) 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即,则,解得(舍去). (2)在中,,又,则.由(1)得,由正弦定理得,即,解得.【点睛】本题考查由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出相应三角形的边与角,再选择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综合运用两个定理来求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