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冲刺卷及答案(含两套题)1

上传人:徐** 文档编号:35319403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0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冲刺卷及答案(含两套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冲刺卷及答案(含两套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冲刺卷及答案(含两套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冲刺卷及答案(含两套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冲刺卷及答案(含两套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冲刺卷及答案(含两套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冲刺卷及答案(含两套题)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冲刺卷及答案高二 语文(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本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历史文化为何能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为中华民族走向未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与中国历史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及其形成的独特优势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这种独特优势。崇尚善治。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开展了丰富的政治实践,积累了深刻的治理经验。国家治理是中国人高度重视的经世之学,推行善治、“知人安民”

2、则是一以贯之的政治追求。例如,强调正已修身、为政以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施行仁政、政得其民的思想,对改善百姓生活、恢复和发展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治理理念,至今仍能给人以智慧启迪。以民为本。中国历史文化自古就高度重视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尚书中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总体而言,儒家学说十分重视改善百姓的生活状况,强调人民满意与否直接关系到天下安危,主张“务令(百姓)家给人足,庶几教化可兴,此万世治平之基也”。可以说,以民为本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世代相传并历久弥新。改革创新。将中国古代社会视为停滞、将中华传统文化视为守旧,是近代

3、以来西方话语体系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偏见和曲解。事实上,改革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始终,创新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周易中已有“变易”的思想。汉书礼乐志载:“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近代以来,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变革更成为中国人的重要主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将中国人数千年的变革精神、创新激情升华为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强大精神动力。以文化人。中华民族自古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礼记祭法云:“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礼记礼运中所描述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等景象,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与建设确立了标杆,

4、即道德高度发达、人民充分自律,这也成为后世统治者的共同政治理想。通过对百姓实施教化,进行道德培训和规范,以文化人、安社稷而定天下,是古代中国为政施治的基本途径。协和万邦。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兼爱非攻”等理念,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在处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关系上,主张以“协和万邦”为交往原则,以“天下大同”为追求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鉴往知来。中国人自古就重视历史,善

5、继善述。自先秦时期起,中国人就开创了记述、传承和借鉴历史的传统,尚书左传国语等经典文献中保存了大量历史叙事。以史记汉书为龙头的二十四史,比较完整地记述了古代中国盛衰隆替的轨迹。记述历史的目的是鉴古知今,用历史思维、历史智慧启迪未来。“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的历史名句,“述往事、思来者”的治史情怀,是中国古人重视历史、借鉴历史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人民具有鲜明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的充分体现。上述这些方面,只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但足以体现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优势。我们的历史文化,浩瀚而宽广、博大而精深,既铸就也展现着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和风范,是弥足珍贵、足以

6、垂之久远的精神财富,是伟大中华民族拥有坚定自信的底气所在。(摘编自高翔中国历史文化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材料二: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不仅是国家的政策目标和文化期待,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这与当下火爆“出圈”的国风文化浪潮息息相关。国风文化“火起来”,需要挖掘我国宝贵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它对于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国风文化是一种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彰显传统文化精神、体现中式审美特色、突出中华历史文化偏好的现代文化形式。国风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它通过新奇的创作手法和符号修辞策略,将音乐、服饰、造型、场景等传统民

7、族文化符号与青年文化、流行文化符号进行提取、编织、组合,并以青年惯用的符号传播和互动模式,进行传统文化的再生产和广泛传播,成为传统文化的时代化表达。国风文化本质上是对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彰显,它的本质特征和优势就在于通过新奇思维和创意方式,激活、重述和再现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活起来”。同时我们应当明确,国风文化“火起来”的根本价值指向在于使传统文化“活起来”。当下青年具有“爱表达”的特性,他们极具个性、参与性和时尚性,具有探索精神,乐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从而掀起国风热潮。而“国风热”的背后,是国风文化能够满足青年一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追慕、对中华民族基本精神的追逐和对社会正能量的追寻,

8、能够实现青年对民族身份的自我呈现、对民族文化自信的热切表达、对民族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期许。由此我们看到,传统文化“活起来”是国风文化“火起来”的必然趋势。国风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时尚化重构和生活化传承,实现了文化底蕴、现代思维和创意形式的统一,将发展文化产业与保护传统文化生态、促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形成了有机对接,这既为开拓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也借助前沿科技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寻得了时尚的传播介质,开辟了大众化叙事策略,创设了新的发展空间,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些都必将促进传统文化进一步“活起来”。(摘编自人民网创新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9、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滋养并为其走向未来提供强大动力的是中国历史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传统。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协和万邦”为原则,以“天下大同”为目标来处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C我们中华民族拥有强大的自信和底气,它来源于我们拥有的浩瀚而宽广、博大而精深的悠久的历史文化。D通过新奇思维和创意方式,激活、重述和再现传统文化的国风文化本质上是对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彰显。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用“务令(百姓)家给人足,庶几教化可兴,此万世治平之基也”,是为了论证儒家学说十分重视改善百姓生活。B近代以来西方话语体系对中国历史文化

10、存在偏见和曲解,他们将中国古代社会视为守旧、将中华传统文化视为停滞。C中国人民善于鉴古知今,用历史思维、历史智慧启迪未来,他们“述往事、思来者”,具有鲜明的文化自觉意识。D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的国风文化是一种现代文化形式,它体现中式审美特色,突出中华历史文化偏好。3(3分)中华民族自古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文化人、协和万邦。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论据证明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劝学)B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C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上仁宗皇帝言事书)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11、季氏将伐颛臾)4(4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5(4分)根据材料,谈谈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做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活起来”。(本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革命鲁迅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褡裢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这船从黑魆魆中荡来,乡下人睡得熟,都没有知道;出去时将近黎明,却很有几个看见的了。据探头探脑的调查来的结果,知道那竟是举人老爷的船!那船便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摇动。船的使命,赵家本来是很秘密的,但茶坊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惟有邹七嫂不以为然,说那不过是几

12、口破衣箱,举人老爷想来寄存的,却已被赵太爷回复转去。其实举人老爷和赵秀才素不相能,在理本不能有“共患难”的情谊,况且邹七嫂又和赵家是邻居,见闻较为切近,所以大概该是伊对的。然而谣言很旺盛,说举人老爷虽然似乎没有亲到,却有一封长信,和赵家排了“转折亲”。赵太爷肚里一轮,觉得于他总不会有坏处,便将箱子留下了,现就塞在太太的床底下。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阿Q的耳朵里,本来早听到过革命党这一句话,今年又亲眼见过杀掉革命党。但他有一种不知从那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

13、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况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阿Q近来用度窘,大约略略有些不平;加以午间喝了两碗空肚酒,愈加醉得快,一面想一面走,便又飘飘然起来。不知怎么一来,忽而似乎革命党便是自己,未庄人却都是他的俘虏了。他得意之余,禁不住大声的嚷道:“造反了!造反了!”未庄人都用了惊惧的眼光对他看。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Q从来没有见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他更加高兴的走而且喊道:“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得得,锵锵!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悔不该

14、,呀呀呀得得,锵锵,得,锵令锵!我手执钢鞭将你打”赵府上的两位男人和两个真本家,也正站在大门口论革命。阿Q没有见,昂了头直唱过去。“得得,”“老Q,”赵太爷怯怯的迎着低声的叫。“锵锵,”阿Q料不到他的名字会和“老”字联结起来,以为是一句别的话,与己无干,只是唱。“得,锵,锵令锵,锵!”“老Q。”“悔不该”“阿Q!”秀才只得直呼其名了。阿Q这才站住,歪着头问道,“什么?”“老Q, 现在”赵太爷却又没有话,“现在发财么?”“发财?自然。要什么就是什么”“阿Q哥,像我们这样穷朋友是不要紧的”赵白眼惴惴的说,似乎想探革命党的口风。“穷朋友?你总比我有钱。”阿Q说着自去了。大家都怃然,没有话。赵太爷父子

15、回家,晚上商量到点灯。赵白眼回家,便从腰间扯下褡裢来,交给他女人藏在箱底里。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这晚上,管祠的老头子也意外的和气,请他喝茶;阿Q便向他要了两个饼,吃完之后,又要了一支点过的四两烛和一个树烛台,点起来,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