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马房山中学高一数学理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马房山中学高一数学理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若,则等于(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2. 对任意正实数x,y,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C 由已知,,选C 3. 已知是奇函数,是偶函数,且,,则等于                                                              (   ) A、4 B、3 C、2       D、1 参考答案: B 4. 设全集U={1,2,3,4,5},集合M={1,4},N={1,3,5},则N∩(?UM)等于(  ) A.{1,3} B.{1,5} C.{3,5} D.{4,5} 参考答案: C 【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 【分析】根据补集与交集的定义,求出?UM与N∩(?UM)即可. 【解答】解:全集U={1,2,3,4,5},集合M={1,4},N={1,3,5}, ∴?UM={2,3,5}, ∴则N∩(?UM)={3,5}. 故选:C. 5. 定义实数集R的子集M的特征函数为.若A,B?R,对任意x∈R,有如下判断: ①若A?B,则fA(x)≤fB(x);      ②fA∩B(x)=fA(x)?fB(x); ③;               ④fA∪B(x)=fA(x)+fB(x). 其中正确的是  .(填上所有满足条件的序号) 参考答案: ①②③ 【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 【专题】综合题;转化思想;综合法;简易逻辑. 【分析】根据题中特征函数的定义,利用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运算法则,对各项中的运算加以验证,可得①②③都可以证明它们的正确性,而④可通过反例说明它不正确.由此得到本题答案.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 对于A,因为A?B,可得x∈A则x∈B, ∵fA(x)=,fB(x)=, 而CRA中可能有B的元素,但CRB中不可能有A的元素 ∴fA(x)≤fB(x), 即对于任意x∈R,都有fA(x)≤fB(x)故①正确 对于C,fA∩B(x)==?=fA(x)?fB(x), 故②正确 对于③,=,结合fA(x)的表达式,可得=1﹣fA(x),故③正确 对于④,fA∪B(x)= 当某个元素x在A中但不在B中,由于它在A∪B中,故fA∪B(x)=1, 而fA(x)=1且fB(x)=0,可得fA∪B(x)≠fA(x)?fB(x) 由此可得④不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 【点评】本题给出特征函数的定义,判断几个命题的真假性,着重考查了集合的运算性质和函数对应法则的理解等知识,属于中档题. 6. 已知全集U={0,1,2,3,4},集合A={1,2,3},B={2,4},则(?UA)∪B为(  ) A.{1,2,4} B.{2,3,4} C.{0,2,4} D.{0,2,3,4} 参考答案: C 【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 【分析】根据补集和并集的定义,写出(?UA)∪B即可. 【解答】解:全集U={0,1,2,3,4}, 集合A={1,2,3},B={2,4}, 则?UA={0,4}, 所以(?UA)∪B={0,2,4}. 故选:C. 7.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①三角形的两边;②梯形的两边;③圆的两条直径;④正六边形的两条边,则能保证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是(  ) A. ①③         B. ②              C. ②④              D. ①②④ 参考答案: A 8. 函数的一个单调递增区间可以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A 略 9. 已知实数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 A. 8 B. 2 C. 4 D. 6 参考答案: D 【分析】 设点,根据条件知点均在单位圆上,由向量数量积或斜率知识,可发现,对目标式子进行变形,发现其几何意义为两点到直线距离之和有关. 【详解】设,, 均在圆上,且,设的中点为,则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点在圆上,设到直线的距离分别为, , ,. 【点睛】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发现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即构造系数,才能看出目标式子的几何意义为两点到直线距离之和的倍. 10. 图中的图象所表示的函数的解析式为(  ) A.y=|x﹣1|(0≤x≤2) B.y=﹣|x﹣1|(0≤x≤2) C.y=﹣|x﹣1|(0≤x≤2) D.y=1﹣|x﹣1|(0≤x≤2) 参考答案: B 【考点】函数的图象与图象变化. 【分析】求已知图象函数的解析式,常使用特殊值代入排除法. 【解答】解:由已知函数图象易得: 点(0,0)、(1、)在函数图象上 将点(0,0)代入可排除A、C 将(1、)代入可排除D 故选B.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某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去掉一个三棱柱所得,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如果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 参考答案: 6 【分析】 先作出几何体图形,再根据几何体的体积等于正方体的体积减去三棱柱的体积计算. 【详解】几何体如图所示: 去掉的三棱柱的高为2,底面面积是正方体底面积的 , 所以三棱柱的体积: 所以几何体的体积: 【点睛】本题考查三视图与几何体的体积.关键是作出几何体的图形,方法:先作出正方体的图形,再根据三视图“切”去多余部分. 12. (5分)已知α为实数,函数f(x)=x2+2ax+1在区间[0,1]上有零点,则α的取值范围       . 参考答案: a≤﹣1 考点: 函数零点的判定定理;二次函数的性质. 专题: 计算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 f(x)=x2+2ax+1在区间[0,1]上有零点可化为方程x2+2ax+1=0在区间[0,1]上有根;由二次方程的根判断即可. 解答: ∵f(x)=x2+2ax+1在区间[0,1]上有零点, ∴方程x2+2ax+1=0在区间[0,1]上有根; ∴△=4a2﹣4≥0, 故a≤﹣1或a≥1; ①当a≤﹣1时,﹣a≥1; 故f(0)?f(1)≤0; 解得,a≤﹣1; ②当a≥1,即﹣a≤﹣1时, 故f(0)?f(1)≤0; 无解; 综上所述,a≤﹣1; 故答案为:a≤﹣1.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应用,属于基础题. 13. 若f(tanx)=sin2x,则f(﹣1)的值是    . 参考答案: ﹣1 【考点】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常用方法. 【分析】令tanx=﹣1,则有x=kπ﹣或x=kπ+,从而解得sin2x=﹣1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令tanx=﹣1 ∴x=kπ﹣或x=kπ+ ∴sin2x=﹣1 即:f(﹣1)=﹣1 故答案为:﹣1   14. 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当时, __ 参考答案:       83 15. 函数f(x)=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6. 过两点A(2,-1),B(3,1)的直线的斜率为          . 参考答案: 2 由题意得,过点A,B的直线的斜率为 .   17. 设扇形的周长为,面积为,则扇形的圆心角的弧度数是            ; 参考答案: 2; 略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已知tanα,是关于x的方程x2﹣kx+k2﹣3=0的两实根,且3π<α<π,求cos(3π+α)﹣sin(π+α)的值. 参考答案: 【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 【分析】根据题意,由韦达定理表示出两根之和列出关于k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k的值,确定出两根之和,联立求出tanα与的值,根据α的范围,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求出sinα与cosα的值,所求式子利用诱导公式化简后将各自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答】解:由已知得:tanα?=k2﹣3=1, ∴k=±2, 又∵3π<α<π, ∴tanα>0,>0, ∴tanα+=k=2>0(k=﹣2舍去), ∴tanα==1, ∴sinα=cosα=﹣=﹣, ∴cos(3π+α)﹣sin(π+α)=sinα﹣cosα=0. 19. (本小题满分10分)解关于x的不等式.     参考答案: 20. 写出下列各命题的否命题和命题的否定: (1),若,则; (2)若,则; (3)若,则; (4)若,则是等比数列。   参考答案: 解析: (1)否命题:,若,则;命题的否定:,若,则    (2)否命题:若,则;命题的否定:若,则;    (3)否命题:若,则;命题的否定:,若,则;       (4)否命题:若,则不是等比数列。命题的否定:,若,则不是等比数列。 21. 已知函数,  () (1)若在上单减,求的取值范围. (2)求的解析式. (3)当时,求函数的值域. 参考答案: 解:(1)∵的对称轴是,开口向上, ∴在上单减,在上单增 若在上单减,则,∴ (2) (3) 当时, 其定义域为R, 设 ∵  ∴ 而是增函数  ∴  ∴函数的值域是 略 22.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S是B1D1的中点,E、F、G分别是BC、CD和SC的中点.求证: (1)直线EG∥平面BDD1B1; (2)平面EFG∥平面BDD1B1. 参考答案: 【考点】LS: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LU: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分析】(1)连结SB,由已知得EG∥SB,由此能证明直线EG∥平面BDD1B1. (2)连结SD,由已知得FG∥SD,从而FG∥平面BDD1B1,又直线EG∥平面BDD1B1,由此能证明平面EFG∥平面BDD1B1. 【解答】证明:(1)如图,连结SB, ∵E、G分别是BC、SC的中点, ∴EG∥SB, 又SB?平面BDD1B1,EG不包含于平面BDD1B1, ∴直线EG∥平面BDD1B1. (2)如图,连结SD, ∵F,G分别是DC、SC的中点,∴FG∥SD, 又SD?平面BDD1B1,FG不包含于平面BDD1B1, ∴FG∥平面BDD1B1, 又直线EG∥平面BDD1B1,且直线EG?平面EFG,直线FG?平面EFG, EG∩FG=G, ∴平面EFG∥平面BDD1B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