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立德树人”总要求 全面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自1996年教育部要求在全国普通高中设置音乐课程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高中音乐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音乐课程改革在遵循“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下不断推出新的举措,高中音乐教材建设是其中引人注目的热点,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2019年9月在全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率先使用的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系列,对探索音乐教育进一步发展方向,为教学一线师生提供新的教学材料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本文从编者的角度,以高中阶段使用范围最广、开课率最高的《音乐鉴赏》教材为例,对修订版的高中音乐教材加以简要解读 一、课程结构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结构由2003年版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1必修(音乐鉴赏)+5选修(五个模块任选)模式,变为“6必修+6选择性必修+选修”模式课程数量成倍增加,课程内容也有了较大拓展,下表是修订前后变化情况上述变化分别以2003年、2017年两个版本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为参照其中2003年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表述为:“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以保证学生获得参与现代社会生活应具备的音乐文化素养。
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课程资源,逐步开设其他模块,积极为普通高中学生学习音乐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2017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表述为:“打破了自1996 年我国普通高中恢复艺术课程及 2004 年试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以来,全体高中学生统一学习同一门音乐课程的固定模式,体现 ‘丰富课程选择、满足发展需求’的课程基本理念 由此可见,课程设置完全遵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修订前后课程设置的变化反映了10多年来高中音乐教育的不同思路与要求 从课程结构层面看,此次高中音乐教材修订在延续之前的按模块编写的基础上,根据18+18的学分要求,每个模块分为上、下两篇,各成体系,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此次“课改”所提出的选择性需求 二、编写思路 赵季平先生在《关于高中音乐教材修订的几点说明》中对本次高中音乐教材总体编写思路进行了专项阐释,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新时代的育人要求;2.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正确的人才培养观;3.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彰显美育功能;4.紧扣 “核心素养”、加强不同模块之间的横向联系;5.尊重客观规律、联系学生实际、强化教材质量。
第一,修订后的各模块高中音乐教材,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体现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部对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体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新变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回应第二,此次教材修订,紧紧围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有针对性地对“音乐与文化”“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等既相互对应又有机关联的概念加以辨析,力求将其有机化合于教材具体环节之中第三,在教材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三个方面的有效衔接: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内容的上下衔接,高中音乐教材各模块之间的平行衔接,以及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横向衔接 在遵循上述总体思路的前提下,修订后的《音乐鉴赏》教材在适应《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目标变化方面做出了相应调整与2003年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相比,2017年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有关课程目标的表述由“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三维目标,转变为对“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实施此外,由于本次高中教材定位于“修订而不是重编”,原教材的基本体例得以延续和保持,但选材范围上有较大突破,内容呈现的先后顺序上也做了调整。
我们将《音乐鉴赏》教材编写思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以审美感知、文化理解为主,以艺术表现为辅 教材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培育文化理解能力两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为基本目标,适当穿插艺术表现作为方法、手段、途径乃至结果和目的二)上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下篇以点穿线、点线结合 教材内容分为序篇、上篇和下篇其中序篇较为短小,大致相当于一节内容,作为导语式的开篇,以“不忘初心”为题,目的在于引领学生从一开始就关注音乐中的家国情怀上篇包含8个单元共16节内容,前两节从音乐要素与语言、音乐情感与情绪入手,引领学生从音乐本体开始学会聆听音乐,之后的材料集中展现了各类常见音乐体裁与形式下篇包括10个单元18节内容,分中、外两条音乐历史线索呈现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 三、编写体例(一)架构 如上所述,《音乐鉴赏》教材总体分为序篇、上篇和下篇其中序篇+上篇相当于一个学期18学时的学习内容,下篇相当于另外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结构图示如下:(二)单元教材修订前后,各单元主题有保留、有修改、有调整、有压缩、有增加,我们可以通过前后两个版本教材的单元标题对比,观察其中的变化情况 原教材单元标题 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第五单元 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 和谐 和平 第六单元 欧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音乐 第七单元 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第八单元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第九单元 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单元 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第十一单元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第十二单元 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 第十三单元 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 第十四单元 文人情致 第十五单元 新音乐歌声初放 第十六单元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第十七单元 新中国的歌 第十八单元 走向新世纪 修订后单元标题序篇 不忘初心上篇 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第五单元 诗乐相彰——歌曲艺术 第六单元 音画交响——影视音乐 第七单元 舞动心弦——舞蹈音乐 第八单元 异域风情——世界民族音乐 下篇第九单元 文人情致第十单元 新音乐初放 第十一单元 光荣与梦想 第十二单元 复调音乐的巡礼 第十三单元 古典音乐的殿堂 第十四单元 自由幻想的浪漫乐派 第十五单元 家国情怀的民族乐派 第十六单元 色彩斑斓的印象派 第十七单元 传统风格的解体 第十八单元 爵士乐掠影 从上面的单元名称可以清晰看见,保留了原教材第一、二、三、四、十四等单元名称,修改了原教材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五等单元名称,压缩了原教材第五、六单元,合并了原教材第十五、十六单元,改写了原教材第十三、十七、十八单元,增加了“诗乐相彰”“音画交响”“舞动心弦”等单元。
三)曲目 本次修订,教材中的曲目做了大量替换、调整修订版教材新增曲目42首,保留44首,删去39首修订后教材中的中国作品的比例约为65%,外国作品的比例约为35%;声乐作品比例约为53%,器乐作品约为47%曲目变化情况参见下表:四、教材特点(一)思想性修订后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紧扣“立德树人”总要求,更加强调教材的思想性,特别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教材中的体现当然这种体现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生拉硬拽,要在尊重教材编写规律、尊重普通高中美育课程基本理念、尊重教书育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如前所述,教材以“不忘初心”为题设置独立的“序篇”作为全书的开篇,选取了《不忘初心》《祖国颂》《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四首歌曲,以此确立音乐鉴赏教材的总基调—紧扣“立德树人”总要求,加强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这样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第一课就关注音乐与国家、音乐与社会、音乐与人生的联系,理解音乐在表情达意时所蕴含的思想内涵,认识音乐中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深厚感情教材的上篇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依次编排了中国民歌、民间器乐和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音乐等内容。
随后呈现的歌曲艺术、影视音乐、舞蹈音乐等单元也都按照先中后外的顺序,以中国音乐作为主轴和参照系,力求强调中国音乐理论话语权的分量教材的下篇在内容编排的先后顺序上,由修订前的西方音乐在前,调整为先讲授中国音乐在材料取舍上,采用替换、压缩、合并与改写等方式对原教材加以全面修缮,将不同历史节点分别以“文人情致”“新音乐初放”“光荣与梦想”为题设置单元,通过精心编排,勾勒出一条中国古代、近代与现当代的音乐历史发展线索具体来说,第九单元“文人情致”包含 “高山流水志家国”与“西出阳关无故人”两节,分别讲授以古琴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器乐和以琴歌为代表的古代歌曲艺术;第十单元“新音乐初放”也有两节内容:“学堂乐歌”介绍的是20世纪初以追求富国强兵、崇尚科学民主为诉求的中国近现代校园歌曲;“人民音乐家”一节则专门介绍了聂耳、冼星海两位音乐家及其代表作教材将原先“新中国的歌”“走向新世纪”两个单元压缩为“光荣与梦想”一个单元,设置 “峥嵘岁月”与“共筑中国梦”两节,选取交响套曲《长征》第二乐章《血战湘江》,歌曲《忆秦娥·娄山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你是这样的人》《春天的故事》《光荣与梦想》,以及管弦乐《御风万里》等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展现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所历经的“长征时期”“延安时期”“建立新中国”“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的光辉历史画卷,时间上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直延续到当今新时代。
本单元的设置及时、准确、精练地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神与十九大以来党对教育工作的核心要求有机地化合在音乐教材中图1新版教材第十一单元目录图2原教材第十七第十八单元目录(二)时代性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及《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 提出了许多新理念例如: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反映时代要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程结构上,要求“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在学科内容上,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这些变化也相应地对教材的修订提出了新要求修订后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逐条对标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基本内容,同时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改革新精神、关注音乐理论研究新进展、关注学科发展新变化,力求与时俱进、潜移默化地反映出新时代的美育方向第一,教材在思想内涵上及时反映新时代要求教材在修订原则、内容选择上都能够以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为指引,紧扣“立德树人”总要求。
第二,教材在教育理念上及时分解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中最引人注目的两大概念—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所描述的内涵指向与实施途径第三,教材在曲目选择上及时吸纳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作品,增加了新的表现形式选取了《不忘初心》《光荣与梦想》等时代特征鲜明的歌曲,以及近年来新创作的优秀器乐曲,拓展了教材的曲目范围和时间跨度,使教材面貌焕然一新第四,教材补充了新的体裁形式,增加了音乐与诗歌、影视、舞蹈、戏剧等姊妹艺术之间的联系第五,教材在学业评价上通过对“拓展与探究”栏目的精简、归并,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注重审美鉴赏与艺术实践的协调统一三)系统性与普通意义的“听音乐”不同的是,音乐鉴赏是一种有目的、有目标、有意识的音乐听觉(也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