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杭建筑认知报告

橙**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52MB
约21页
文档ID:333320363
苏杭建筑认知报告_第1页
1/21

苏杭建筑认知报告前言这次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用了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对苏州和杭州的建筑进行了实地认知调查,这两个地方与中原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依然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虽然时间紧张,我们的足迹遍布了苏杭两地最具地方特色或最具时代代表性的建筑物(群)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做建筑一定要留心,多看,经过这次苏杭之旅,一路上见闻无数,收获颇丰,也逐渐明白了老师所说的话苏州,有具古代江南园林韵味而不失现代建筑风格的苏州博物馆,有石狮林立,迷宫探幽,变化无穷的狮子林等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在杭州,有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美术馆之一的浙江美术馆,有洋溢青春气息,美丽的浙大校园别具一格,独树一帜的中国美院校园等等;行走于这些建筑物中,体会到不同表皮,不同空间形态,不同尺度带给观者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和内心感受,从这些建筑物中学习到能带给人不同感官体验的建筑表达方式,每个建筑就像一趟生动的课,令我受益良多此次建筑认知如一把打开建筑大门的钥匙,让我们去探索更多建筑世界的奥妙我对这些建筑按年代和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分析,共分为苏州古典园林,现代公共展馆类建筑,校园建筑,江南古镇四个篇章1.苏州园林篇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21 页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之精华。

在短短两天时间里,我们游览了石狮林立,迷宫探幽,变化无穷的狮子林;厅堂轩豁,奇石争雄,被称为“吴中第一名园的留园”;临水而修,庭院开明,花繁枝茂的藕园;倘徉于这个被世人所赞叹的艺术殿堂,虽不能完全领略这博大精深的园林艺术文化,但这两天的所观悟,让我对古典园林的环境布局,建筑风格,造园原理,文化内涵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古代的能工巧匠,将山石,池水,植物,建筑与诗词绘画的艺术表现技巧的结合起来,并将山光,水声,月色融于其中,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的结合起来,从而做到“虽为人作,宛自天开”1.1.情于园中寓(苏州园林基本立意)1.1.1 中国传统文化与造园艺术正如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讲究虚与实的对比,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这些画理,同样也是能工巧匠们的造园所依照的基本原则,苏州古典园林是长居于闹市之中的文人骚客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体会到“身居闹市,享山水之乐”而创造的,因此园林艺术顺利成章的也成为了文人们抒发满腔诗意与浪漫情怀的地方,这样园林的风格正如所吟之诗,诗词中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在苏州园林中就形成了粉墙黛瓦,栗柱灰砖,山石林木相映成趣的独特风格,这些单拿出暗淡无光的元素,经过能工巧匠的体察入围,品味自然之后规划布局,开拓意境,遍构成了人在园中观,仿在画中游的苏州园林。

用淡雅的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21 页 -三种颜色白、灰、青来构筑苏中园林中得建筑,不仅极易与园中,山石,水,树木相调和,还能给人以优雅宁静的感觉,而这恰好是诗人们想要表达的情怀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也正体现了苏州园林寓情于景,景中有诗境的人文气息和风景如诗的独特文化情怀1.1.2 苏州园林的造园特点苏州园林不像皇家园林那样气势恢宏,布置严谨,相反其活泼自由,充满生气,这不仅由不同的地域气候,生活习惯等造成,更多的是造园者想要充分利用较小的空间来营造一个返璞归真,超凡脱俗的园林环境,设计园林犹如诗人创作诗歌,大胆的想象,脱俗的追求,对官场名利的不屑,都成为了造园所要表达的,小巧,精致的,淡雅,写意的园林景观便这样被孕育出来1.2.客在画中游(苏州园林具体赏析)苏州园林与古代书法、绘画有许多相同之处,都讲究表现写意,尤其是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形成了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走进苏州园林,如同从闹市走进山林,在这里能工巧匠们,利用狭小的空间能让人们体会到大自然的宁静甚至神秘,不出城郭而能品四季之景,这怎能不让人为之惊叹着迷?行走于园中,我便在思考这个问题,古人利用那些技巧来营造出这样让人流连忘返的园林景观呢?1.2.1.营造多个层次(整体与局部)1.2.1.1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21 页 -整体上苏州园林中建筑参差起落,花草树木点缀成景,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这一点在我游览留园时有非常深刻的体会,从一个小门进入接着就是狭长较为封闭的走廊空间,在这里给人的感觉是压抑,拘谨,但峰回路转,接着便经过几个较小的院落,虽不大,但亦已能使空间带给人的压抑感觉降低很多,而后经过厅堂便是豁然开朗的中庭,这是一种随着人空间位置的变化而体现出的层次感,这种“庭院深深深几许”或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层次感是通过造园者通过对园林的整体规划而产生的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肥腻,欲迥环,欲喷薄古典建筑中水是不恩那个缺少的一部分,水能给庭院增加灵气,山石草木与水结合起来是园林创造的基本手法,因此苏州园林中的山石,草木建筑的布置也大多围绕着水展,采用这种布局形式可使有限空间具有幽静和开朗的感觉水池本身大多均取曲折的形状,并以山石驳岸以期赋予自然情趣水与山石草木的倒影相映成趣,虚实对比,将园中景色更加丰富,更添层次现代园林所强调的“亲水”我想也是从这里发源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21 页 -出来的吧1.2.1.2 苏州园林面积大部分较小,因此为了营造层次感,仅通过整体的布局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还要用局部小空间多层次的营造来使园林更具自然的气息。

园林景物密易疏难,绮丽容易淡雅难,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小庭院中的景观环境,步移景异、变幻无穷、设计者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他们心中的淡雅意境,别具匠心,让小的空间体现出多种层次,这种层次感借助游人视角的变换,或透过漏窗不断变化这些小庭院中环境的布置,层次的营造大多要靠山石和花木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21 页 -1.2.1.2.1 园中花木“园,所以种树木也”;“种果为园”,从这些对“园”的解释来看,园林是不可以没有花木的园林中的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花木有直接的联系,有的是直接以观赏花木为主题,有的则是接花木而间接书法某种情趣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园林不单是一种视觉艺术,而且还涉及到听觉,嗅觉等其他的感官此外,春夏秋冬等时令的变化,雨雪阴晴等气候的变化都会改变空间意境而影响到人的感受,这些因素往往又都是借花木作为媒介而间接发挥作用的由树木枝,干,叶交织而成的网络如稠密到一定程度,便可形成一种界面,利用它还可起限定空间的作用这种界面与由建筑,墙垣所形成的界面相比,虽不甚明确、具体、密实,但也有其特点,如果说后者所提供的是密实的屏障,那么前者所提供的则是稀疏的屏障,由这俩种屏障互相配合而共同限定的空间,必然是即有围,又有透。

这种空间限定不仅能减少园中墙壁带给人的突兀感,并且能够是空间层次拉大,层次感增强留园中部庭院景区就是借这两种界面东、南两侧以建筑,西北两侧以树木的维和而形成空间的如图1.1.2.1.2.2园中山石叠山置石的艺术古人云“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叠石造山,小则置一二湖石,“片山多致,寸石生情”,大则峰峦洞壑,绵延成脉,远观有势,近看有质,石无定形,山有定法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如“留园三峰”冠云、岫云、瑞云三峰,其中冠云峰相传为宋朝“花石纲”的遗物,玲珑剔透,没有人工斧凿痕迹,兼具瘦、漏、透、皱的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21 页 -特点,有“江南园林峰石之冠”的美誉名园中又以狮子林的湖石假山为多,园中峰峦起伏,洞壑婉转,奇峰巨石,玲珑剔透假山群有21个洞口,步入其中犹如身处八卦阵,明明山穷水尽,却又柳暗花明,隔洞相视,可望而不可及这些元素的运用在尺寸方面是非常有讲究的,景物的不同大小于林园之中往往能使人有不一样的空间感受,如留园走廊旁的小庭院,用设计者用小而精的设计理念将山石,花木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其虽小但却能让人感受到山林独有的幽深,宁静,而它的小尺度能使小庭院显得更加开阔,不至于令人感觉压抑。

相反的狮子林中池水中的船舫却是一个大大的败笔,一个大船被突兀的放在一池本应层次丰富,灵动细腻的池水中,立刻让池水显得拘谨,小气1.2.3园中建筑苏州园林内的主体大多是山石,池水,花木,而建筑往往隐藏于假山,林木之中,隐隐约约,不得其见,站在庭院中,往往很难找到一个角度能够将建筑的一个面完全看到,这一点我想是设计者为了能够达到使游人行于园中,仿在山林之中的效果而刻意这样做的,而建筑的若隐若现也是园林景物有虚有实,虚实对比的体现虽然建筑在园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21 页 -林中被刻意的遮掩,但它却是园林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不仅仅是在其中生活,更重要的是在其中体味不一样的山林乐趣和诗词意境1.2.3.1 园林铺地苏州园林中以铺地体现园林的有一大特色,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金钱十字铺地1.2.3.2 园中漏窗行走于园林走廊之中,一个又一个格局特色,精细小巧的漏窗不断的出现在我的视线里,苏州园林讲究精致小巧,厅堂等建筑多以曲廊相连,部分曲廊单面或双面均有廊墙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两得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入目,移步观景,画面则更加变化多端,目不暇接。

如留园长廊就有三十多种漏窗而最具意义当推狮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四漏窗四个不同形状的漏窗中,依次塑有古琴、围棋棋盘、函装线书、画卷,这些富于鲜明文化特色的图案内容,为园林增添了不少的雅气1.2.3.匾额题词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1.3 光在园中变(光于苏州园林)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21 页 -一直对光与建筑的相互作用有很浓厚的兴趣,中国传统建筑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得出了丰富的用光经验,这次游览中国古典建筑的精髓之作,对其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感悟1.3.1 光所营造的层次感正如上面所说的一个好的园林要有丰富的层次感,设计者在丰富园林层次感这方面除了借助山石,花木,池水等,也运用了许多光的元素正如易经所讲:“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四相是阴阳哲学的重要的方位和空间观念,并有“太阳”、“太阴”、“少阳”、“少阴”之说,中国成熟的院落空间就包含着这样的光的空间层次:室内是太阴空间,檐廊是半阴半暗的过渡,是少阴空间,院落即是露天的又有遮挡,因而是少阳空间,户外则是太阳空间。

中国传统园林在空间上的对比表现在光线中主要是明暗的对比变化和互相渗透园林中常有比较开阔明亮的区域,这往往是园林的主要空间,在这里光线不受阻碍而连廊或休憩场所,光线忽明忽暗,丰富了空间层次如留园在运用这种明暗对比方面给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它的入口部分有一曲折窄巷,空间组合曲折、狭长、封闭,光线幽暗,人处于其中视野被极度的压缩,有沉闷、压抑的感觉,但走到尽头即将进入园内的主要空间时,空间顿时明亮起来,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图6)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使空间在此形成鲜明的明暗对比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种建筑结构不仅仅是为了美观,称重,也是为了营造一个多层次的空间所创造的形成屋面出挑,即使不使用斗拱的民间住宅,也通过梁出挑形成“反宇向阳”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9 页,共 21 页 -的屋面形式,同时传统建筑多有檐廊(或有柱或无柱)强烈的日光经过出挑屋面或檐廊的过滤和遮挡变得柔和出挑的屋檐或檐廊改变了室内空间的采光条件,在院落中往往形成“灰色空间”在此即可交通,也可供人休憩,没有院落明亮却比室内通透,光线也是灰色的,并且房间的临院落一面往往不设固定的隔墙,内外连成一片。

檐廊空间的光线也在室内和院落之间起着过渡的作用,于是室内檐廊院落就形成了类似“黑灰白”的多层次亮度空间1.3.2 苏州园林光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