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文】培优诗歌鉴赏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3.04KB
约60页
文档ID:332457529
语文】培优诗歌鉴赏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_第1页
1/60

语文】培优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春①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原诗仅有诗前小序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②酽,yàn,(汁液)浓;味厚③招魂,即《楚辞·招魂》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出郊寻春、旧地重游B. 颔联宕开一笔,不写寻春所获,而作起议论来,表达感慨,诗意警策可结合作者同时期写的《前赤壁赋》来理解C. “江城”诗中指黄州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既表明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表现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况D. 最后两句是告慰故人,诗人表明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邀请京城的朋友到此相聚,让友人不必为自己返京之事多操心。

2)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案:D解析: (1)D(2)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江城欢聚之乐、人情朴野之纯,都可以让人抛却烦恼的往事虽遭贬谪,诗人却欢聚此间,乐在此间,不以为意 【解析】【分析】(1)D项,“邀请京城的朋友”错误,“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意思是“我们已经约定了,每年春季的时候都要出东门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们啊,你们就不必因为此事担心挂念了”,后一句中的“故人”是指老朋友,而前一句中的“约定”的不是京城老朋友,结合颈联“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可知,这里是与“野老”相约 (2)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意思是“让我们去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上三杯酒家自酿的好酒吧这里的民风淳朴,乡间的老人会用饱经沧桑的脸孔上温暖的笑容来欢迎你的”,而从注释“诗人被贬黄州期间”可知,诗人此时是被贬之人,而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苍颜,展示了诗人此次春游的欢聚畅饮,诗人以此为乐,甚至要以此为归宿了,这表现出诗人的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 故答案为:⑴D; ⑵ 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江城欢聚之乐、人情朴野之纯,都可以让人抛却烦恼的往事。

虽遭贬谪,诗人却欢聚此间,乐在此间,不以为意点评】⑴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⑵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联系诗人境遇、所用典故、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进行综合解读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 径保暹杉竹清合,闲行意有凭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虫迹穿幽,苔痕接断棱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古悲秋诗文非常之多,可本诗却借秋径赞美了秋天的清静和活力B. 诗人对秋径深处和峰顶下的层层岩洞,足可隐居的遐想,加深了意境C. 本诗由小及大、由细到粗地描写了大自然可爱的生物,语言颇见匠心D. 诗中“静极忽归僧”,与王维的《鸟鸣涧》描写环境,用了相同的技巧2)诗的首联写“闲行意有凭”,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C解析: (1)C(2)①“闲”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是“闲适”②“行”呼应标题,并表明移步换景的写法③“意有凭”,统领下文作者的所见所思 【解析】【分析】(1)C项,“由小及大、由细到粗”说法错误,因为首联先写一条小径,曲曲弯弯,路旁的杉树与绿竹,枝叶茂密,把路的上空遮盖,然后颈联用工笔的手法,细写路边松软的泥土,那一个个小小的洞,虫子钻过的痕迹宛在;一块块石板的断处缝边,长满了暗绿的青苔因此,本诗的写法是“由大及小、由粗到细”;故选C (2) “闲行意有凭”,从内容上,是说“我”乘闲来到这条小径,眼前的一切,都与我的心情相融,化成一块;从结构上,“行”字呼应了标题,并表明移步换景的写法,“意有凭”,统领下文作者的所见所思;从效果上讲,“闲”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是“闲适”题干要求回答作用,可以把内容部分省略 故答案为:⑴C; ⑵①“闲”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是“闲适”②“行”呼应标题,并表明移步换景的写法③“意有凭”,统领下文作者的所见所思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诗句作用,要理解诗句含义,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 【译文】         一条小径,曲曲弯弯,路旁的杉树与绿竹,枝叶茂密,把路的上空遮盖我乘闲来到这里,眼前的一切,都与我的心情相融,化成一块 刚下过一阵小雨,迎面吹来的风儿,带着丝丝凉意;万籁寂静,忽然远远传来了轻轻的脚步声,原来是山中寺庙的僧人归来 我细细地品味着四周的一切,路边松软的泥土,那一个个小小的洞,虫子钻过的痕迹宛在;一块块石板的断处缝边,长满了暗绿的青苔 望着远方,我想到那小径深处,那高峰下层层岩洞,一定有高士隐居在苍烟暮霭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日晨兴寄乐天  刘禹锡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灯挑红烬落,酒暖白光生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冬日”交待了本诗创作的时间,“寄”表明本诗属唱和之作B. 首联以动写静,用“晓禽动”“残点声”衬托出了冬日早晨的宁静C. 颔联写挑落“红烬”,暗示天已亮了,照应了题目中的“晨兴”。

D. 尾联运用反问,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及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2)诗的颈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D解析: (1)D(2)①颈联是写头发稀少了,责怪梳子过于尖利;年老容颜衰老了,银镜子太亮,照得太清楚了②此两句是诗人的衰老之叹,但视角独特,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衰老的原因,而是借责怪梳子太尖太利,恼恨镜子太明太亮,照得太逼真来体现衰老③用非常幽默的话语,写出了诗人虽已衰老,却又不愿正视这一现实的心理状态 【解析】【分析】(1)D项,“尾联运用反问”错,“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我独自吟诵谁能与我应和?需要寄到洛阳城给白居易这是“设问”,不是“反问” (2)首先分析颈联的意思,“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意思是头发稀少了,责怪梳子过于尖利;年老容颜衰老了,银镜子太亮,照得太清楚了再分析用到的手法,此句用到了反语,不说头发稀少,反责怪梳子太尖太利;不说容颜衰老,反恼恨镜子太明太亮,照得太逼真;视角独特,表达幽默最后分析情感,这表明风趣的背后,其实是作者的衰老之叹,写出了诗人虽已衰老,却又不愿正视这一现实的心理状态 故答案为:⑴D; ⑵ ①颈联是写头发稀少了,责怪梳子过于尖利;年老容颜衰老了,银镜子太亮,照得太清楚了。

②此两句是诗人的衰老之叹,但视角独特,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衰老的原因,而是借责怪梳子太尖太利,恼恨镜子太明太亮,照得太逼真来体现衰老③用非常幽默的话语,写出了诗人虽已衰老,却又不愿正视这一现实的心理状态点评】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人感情的能力仔细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把握 首先来理解颈联“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的含义大意是说自己头发稀少还嫌梳子太尖利了,自己容颜衰老,年华已逝,怨恨镜子太亮了,把自己衰颓的容颜照得清清楚楚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容颜憔悴,衰老的感伤之情但是较为委婉,这里他没有说明自己衰老的原因,而是将这一切归咎于梳子与镜子。

用语较为幽默,展现了诗人不愿意正视自己容颜已衰的事实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南湖早春①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鸸:一种鸟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解析: ①动静结合,首联既有风吹云散的动景,又有阳光返照,大地回暖的动静②借代修辞,颔联“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叶③色彩渲染,颈联“白”“黄”色彩对比鲜明,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④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颈联写雨后白雁低飞诉诸视觉,黄鸸的叫声不成样子诉诸听觉⑤乐景写哀情,江南美丽的春光和作者衰病惆怅的心情形成反衬,倍增其哀⑥直抒胸臆,最后以“衰病”渲染惆怅之情,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悲愤之情 【解析】【分析】诗的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清新美丽的春景图诗人紧紧把握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鸸语涩等几个最具早春特征的意象进行描绘春雨刚停,湖水经过雨水的浸润,柔媚之中更增添了几分清新明快。

早春时节,不时仍有寒风阵阵,而阳光返照,不仅给景物镀上一层柔和的色调,还具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这时候,漫山遍野的山杏,吐艳争芳,碎红点点,虽没有秩序可言,却展现了春的勃勃生机湖光水色,一切都显露出生机和活力在这迷人的佳境中,诗人自当缓步湖畔,尽情赏春,但诗人却直抒胸臆,出入意料地感叹: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原因之一在于作者蒙冤被贬,贬后的愤懑加上江州生活的孤寂凄苦,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由此可见,“减心情”的原因,固然是由于“年年衰病”,但更主要的还是上遭遇挫折按常理,此情应以萧条冷落之景来表达但诗人一反常例,采用“反衬”手法,也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着力描绘春景的无限美好,借以衬托被贬的哀伤之情春景越美,愤懑愈深,悲伤愈切颔联写“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这是静态的画面,而颈联中“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语未成”是动态的画面,这是动静结合颔联中的“碎红”中的“红”代红花,“绿”代水苹的绿叶,这是使用借代的修辞,以色彩来代指本体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语未成”,这两句写白雁因为身上的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是视觉,而因为下雨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是听觉,属于视听结合。

然而,前者不顾身上雨水未干,仍然低空飞行,后者虽然舌涩不听使唤,也要歌唱呜叫诗人以白雁、黄鹂自比,是运用比喻手法描绘自己心情之沉重,语未成写自己受打击后的噤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