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一语文诗歌鉴赏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注释】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B解析: (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1)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2)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故答案为:⑴B ⑵ 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点评】⑴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该题型做题前要整体感知读懂诗歌,根据诗歌的注解,所选意象以及诗歌的情感语句即可把握诗歌主旨情感在整体感知基础上,把选项带入诗歌语境即可判断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⑵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把握诗歌情感,可以从诗歌的注解了解诗歌背景,从诗歌选取意象,诗歌情感语句把握诗歌情感动向赏析诗句的思想情感应从结构作用、景情关系、象征意味、情感表达等方面来分析2.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宾 至杜 甫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①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②[注]①漫劳:劳驾您②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延客之状,“老病人扶”写诗人要被搀扶着才能拜见客人,显出他的年迈多病B. 颈联写款待之事,上一句易“宾”为“客”,暗含了对客人整天留在家中的强烈不满C. 本诗诗题虽突出“宾”字,但在写法上,却处处宾主对举,实际更突出的是诗人自己D. 全诗前两联写宾至,后两联写宾留,语意明快俊爽,温醇得体,尽显作者的豪迈之情2)面对来访的宾客,诗人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B解析: (1)B(2)①殷勤好客之情首联诗人闻报有贵客来临,即使“老病”也要人扶着行礼;尾联邀请客人如果不嫌自家条件太差,以后还可以常来家中小坐。
②对客人的歉疚之情颔联诗人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好文章,却劳驾客人来访,自己很惭愧③对客人来访的无奈之情老病人扶再拜难”,自己体力不支,对客人的来访有一丝无奈 【解析】【分析】(1)B.没有“对客人整天留在家中的强烈不满” (2)从“老病人扶再拜难”可见,诗人即使身体欠佳,被人扶着也要再拜,体现诗人对客人到来的喜悦与欢迎之情,热情好客,同时也有对自己处境无奈之感;“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诗人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值得客人车马停驻的,表达惭愧迁就之情;“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对自己家中条件不好而对客人有所歉疚之情,又表达了欢迎客人再次前来的意思 故答案为:(1)B (2)①殷勤好客之情首联诗人闻报有贵客来临,即使“老病”也要人扶着行礼;尾联邀请客人如果不嫌自家条件太差,以后还可以常来家中小坐 ②对客人的歉疚之情颔联诗人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好文章,却劳驾客人来访,自己很惭愧 ③对客人来访的无奈之情老病人扶再拜难”,自己体力不支,对客人的来访有一丝无奈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对酒①陈与义新诗满眼不能裁② , 鸟度云移落酒杯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注释】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②裁:写诗(1) 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解析: (1)点题;与尾联中的“一樽”照应;描写了眼前景物变化映照在酒杯中的景象;抒发诗人新诗难成的苦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引发下文对仕途和时光的感慨)2)面对美景、新诗难成的苦闷;对仕宦生活的厌弃;年华逝去、功业无成的伤感;借酒浇愁的自我排遣、故作旷达 【解析】【分析】(1)本题首先要对诗句的内容进行理解:诗首联以倒装句切题,说自己被倒映酒杯中的美景触动却写不出诗句来诗人对着酒杯,只见飞鸟掠过,浮云缓移,这一切都倒映在杯中,于是心中若有触动,觉得这是极好的诗料,想写出来,又似乎找不到适当的诗句来表达。
其次从结构上思考:首联中的“酒杯”和尾联中的“一樽”形成了呼应从情感上寄托着作者在美景和美酒都具备的前提下,对新诗歌难成的苦恼 (2)本诗首联是对良辰美景下新诗难成的苦闷和苦痛之情第二、第三联写现实生活,抒发感慨两联都一句说情,一句写景作陪衬,进一步阐发情诗人当时官符宝郎,到这年冬天,即以王黼事罢,出监陈留酒税这时候,他或许已对的倾轧感到了厌恶,而自己已是三十五岁,官低位贱,展望未来,前程似漆,于是在这两联诗的出句中感叹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周旋于案牍文书之中,没有出头的日子;没完没了的是非恩怨,又缠绕着自己,伴随着自己渐渐老去与所抒发的心理动态相呼应,两联的对句便写相应的景物,自成连续,说眼见到楼头阵阵风雨,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使人感伤;燕子已经离开,飞往南方的故巢,令人感到岁月在匆匆地流逝在发了一通感慨后,诗进入尾声,回应题目,说自己含笑把这些人世间的烦恼都远远地抛开,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 故答案为:⑴点题;与尾联中的“一樽”照应;描写了眼前景物变化映照在酒杯中的景象;抒发诗人新诗难成的苦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引发下文对仕途和时光的感慨) ⑵面对美景、新诗难成的苦闷;对仕宦生活的厌弃;年华逝去、功业无成的伤感;借酒浇愁的自我排遣、故作旷达。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具体句子的含义的基础上,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句子的作用诗歌首联点题,与尾联中的“一樽”照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引发下文对仕途和时光的感慨)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⑵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情感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本诗表达的诗人情感有:新诗难成的苦闷,对仕宦生活的厌弃,年华逝去、功业无成的伤感,借酒浇愁的自我排遣、故作旷达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双井茶①(宋)欧阳修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②穷腊③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宝云日注④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色味注释:①双井茶:宋代名茶,产于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②凤爪:双井茶之茶芽,形似凤爪③穷腊:整个冬季腊,农历十二月为腊月④宝云日注:宝云、日注与下文的“龙凤团”皆为名茶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清石老、形如凤爪、早春萌芽,从环境、形状与生长时间上可见双井茶之独特。
B. “白毛”指的是茶芽上的白毫,赠送此茶时要用红碧纱包裹,可见双井茶之珍贵C. “一啜”写喝茶之少,“三日夸”写赞美时间之长,本句从侧面写双井茶味道之美D. 诗中写到了宝云、日注、建溪龙凤团等其他名茶,目的是反衬出双井茶品质之高2)古人常常于品茶中观照人生,修养心性,故有“茶道即人道,品茶即品人”之说下面诗句中能体现这种深刻文化内涵的两项是( ) A.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唐·韦应物《喜园中茶生》)B. 暖吹入春园,新芽竞粲然宋·徐铉《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C. 尝茶看画亦不恶,问法求诗了无碍宋·苏轼《龟山辩才师》)D. 睡魔正仰茶料理,急遣溪童碾玉尘宋·黄庭坚《催公静碾茶》)E. 未投兰蕊香先发,才洗瓷婴渴已消清·孔尚任《试新茶同人分赋》)(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双井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D解析: (1)D(2)A,C(3)“争新弃旧世人情”中之“新”指双井茶,“旧”指宝云日注意思是尽管宝云日注也是好茶,但人们更愿意尝双井茶作者借此批评了“争新弃旧”的世俗之情作者认为人应该固守美德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直接体现了这一思想而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则进一步通过龙凤团的特点强化了“常德”不应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分析】(1)D项,写宝云、日注是为了正衬双井茶,“旧”指宝云、日注不是反衬龙凤团和双井茶更是没有衬托关系 (2)题目中“于品茶中观照人生,修养心性”“品人”等语,分明是以茶喻人A项,诗句表达的是茶之高洁不容玷污,借茶说人C项,“问法求诗了无碍”正是茶的静心效果B项,写春风吹拂茶园,茶树发了新芽重在描写客观之景D项,写的是茶的提神功效E项,写的是饮茶时的迫切心情故选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