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诗歌鉴赏高二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解析含详细答案

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3.54KB
约59页
文档ID:332453965
诗歌鉴赏高二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解析含详细答案_第1页
1/59

20诗歌鉴赏高二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解析含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南康望湖亭①苏轼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许国心犹在,康时②术已虚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注释】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②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1)    请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 (2)简要概括诗歌后两联所蕴含的情感 解析: (1)①动静结合,“片帆”动,“一山”静;②借景抒情,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霭弥漫,孤山静立,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2)①报国无门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②漂泊异乡的孤苦;③思归不得的忧伤 【解析】【分析】(1)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颔联中“片帆”“一山”,一动一静,“急”“孤”透露出诗人的情感,景中含情,结合注释①分析,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 (2)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表明作者有为国效力之意,然而面对自己不断贬谪的命运,却报国无门,济世无术;“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则表达诗人漂泊异乡,思乡而无法归去的悲苦之情 故答案为:⑴①动静结合,“片帆”动,“一山”静;②借景抒情,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霭弥漫,孤山静立,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

⑵①报国无门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②漂泊异乡的孤苦;③思归不得的忧伤点评】(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写景艺术主要包括:①修辞(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借代、设问、反复、用典),②表现手法(对比、衬托),③多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④两个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⑤空间的角度(远近上下高低)等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手法,就一定要考虑“借景抒情”手法,这是最基本的手法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注意运用知人论世和抓关键词句法回答此题注意注释和关键词句“孤”“许国心犹在”“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2.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宾 至杜 甫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①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②[注]①漫劳:劳驾您②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延客之状,“老病人扶”写诗人要被搀扶着才能拜见客人,显出他的年迈多病B. 颈联写款待之事,上一句易“宾”为“客”,暗含了对客人整天留在家中的强烈不满C. 本诗诗题虽突出“宾”字,但在写法上,却处处宾主对举,实际更突出的是诗人自己。

D. 全诗前两联写宾至,后两联写宾留,语意明快俊爽,温醇得体,尽显作者的豪迈之情2)面对来访的宾客,诗人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B解析: (1)B(2)①殷勤好客之情首联诗人闻报有贵客来临,即使“老病”也要人扶着行礼;尾联邀请客人如果不嫌自家条件太差,以后还可以常来家中小坐②对客人的歉疚之情颔联诗人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好文章,却劳驾客人来访,自己很惭愧③对客人来访的无奈之情老病人扶再拜难”,自己体力不支,对客人的来访有一丝无奈 【解析】【分析】(1)B.没有“对客人整天留在家中的强烈不满” (2)从“老病人扶再拜难”可见,诗人即使身体欠佳,被人扶着也要再拜,体现诗人对客人到来的喜悦与欢迎之情,热情好客,同时也有对自己处境无奈之感;“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诗人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值得客人车马停驻的,表达惭愧迁就之情;“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对自己家中条件不好而对客人有所歉疚之情,又表达了欢迎客人再次前来的意思 故答案为:(1)B (2)①殷勤好客之情首联诗人闻报有贵客来临,即使“老病”也要人扶着行礼;尾联邀请客人如果不嫌自家条件太差,以后还可以常来家中小坐。

②对客人的歉疚之情颔联诗人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好文章,却劳驾客人来访,自己很惭愧 ③对客人来访的无奈之情老病人扶再拜难”,自己体力不支,对客人的来访有一丝无奈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张孝祥君泛仙槎①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②四月黄梅雨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注释】①槎(chá):木筏②冥冥:深远而不明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君”称朋友,以“仙”修饰朋友所乘之船,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尊敬与赞美之情。

B.“后日相思”两句是说作者的思念之情将随着朋友到达天涯海角,运用的是虚写手法C.下片首句是对朋友的嘱托,是希望他上任之后切勿佩戴明珠翠羽,不要注重打扮D.末句是想象朋友“政成”之后朝见天子时的样子,“衣袂翩翩”写出了他的踌躇满志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 (1)C(2)①惜别之情,相思之意这是送别词,“后日相思”直接点明了别后将有的思念情怀 ②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地角天涯”写路途遥远,“冥冥四月黄梅雨”讲天气不好,这就暗示了朋友行程的艰辛,表现词人对朋友的牵挂③对朋友的叮咛与劝诫词人希望朋友莫贪钱财,做一个受百姓爱戴的好官④对朋友的勉励与期望希望朋友有良好政绩,前程远大解析】【分析】(1)C“不要注重打扮”说法错误,词中的“翠羽”本意为翠绿色的羽毛,借指珍宝,并非指装饰品之类这里让朋友“莫拾明珠并翠羽”,是希望朋友莫贪钱财 (2)可以通过对词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表达了与朋友分别的惜别之情;“地角天涯路”“冥冥四月黄梅雨”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之情;“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表达了对朋友的叮咛与劝诫之情;“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表达了对朋友的勉励与期望。

答题时,指出表达的情感,结合具体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C; (2)①惜别之情,相思之意这是送别词,“后日相思”直接点明了别后将有的思念情怀②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地角天涯”写路途遥远,“冥冥四月黄梅雨”讲天气不好,这就暗示了朋友行程的艰辛,表现词人对朋友的牵挂③对朋友的叮咛与劝诫词人希望朋友莫贪钱财,做一个受百姓爱戴的好官④对朋友的勉励与期望希望朋友有良好政绩,前程远大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杜甫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戏拈秃笔扫骅骝① , 歘见②麒麟出东壁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注释】①骅骝:赤色的好马。

②歘见:忽见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诗人对韦偃画马作整体评价“画无敌”,并表达了喜爱之情B. 颔联写韦偃作画的过程轻松、洒脱、迅捷,但显得有些游戏心态C. 颈联正面展现绘画的内容,两匹马情态不同,但引起诗人对骏马的想象D. 全诗借韦偃所画骏马的形象,寄托了诗人特定时代产生的特定情感2)清代学者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对这首诗的评价是“结联,见公本色”,试从思想情感角度作具体分析 答案:B解析: (1)B(2)尾联作者由画中的两匹马,联想到国家时局危急,难以找到画中良马同生共死表现作者为国效力,匡济时危的思想这与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本色”相符 【解析】【分析】(1)B项,“但显得有些游戏心态”错误戏拈秃笔扫骅骝,数见麒麟出东壁”,这两句诗是说,画家提起秃笔好像在闹着玩似的,不费吹灰之力,竟一挥而就地画出了千里马,它们形象生动可爱,宛若珍兽麒麟一样,蓦然间就出现在草堂的东壁之上这里的“扫”字和“出”字,把画家挥毫作画、下笔有神的情态,都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这表现了韦偃画马所具的深厚基础和过硬本领 (2)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从思想情感角度考虑。

杜甫的作品中除了感时伤己外,更多的是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忧国忧民杜甫的作品中除了感时伤己外,更多的是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忧国忧民结联“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是说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时,能到哪里去寻找像画中一样的千里马,同英勇的人们同生共死、匡济时危呢?这里说明了良马是多么难得,而发现良马的确远非易事作者面对内乱外患,战争不息的多事之秋,这两句寄寓了作者渴望人才,选拔贤能,颇有“忧时思将帅”的深刻含意,这也充分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怀伤时的崇高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⑴B; ⑵ 尾联作者由画中的两匹马,联想到国家时局危急,难以找到画中良马同生共死表现作者为国效力,匡济时危的思想这与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本色”相符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⑵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尾联作者由画中的两匹马,联想到当时国家时局危急,难以找到画中一样的千里马同英勇的人们一起同生共死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爱国主义形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酬李端校书见赠司空曙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乍逄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注释】簪弁:籍,冠簪;弁,礼帽二者都是官员身上的服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山中生活的回忆,流露出对好友独行未归的慨叹B. 颔联中诗人感叹岁月流逝,黑发已变成白发,自己钟情的白云芳草也已经久违C. 颈联中诗人四处游玩、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状态和昔日与林僧静夜长坐形成对比D. “昨日”句写诗人听闻李端已到京城,点出写作背景,暗合题中“见赠”二字2)诗歌末句对朋友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