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一个数乘以小数教案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 (一)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二)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说一说 (1)0.4表示什么?(2)1.2表示什么? (3)0.85表示什么?(4)1.06表示什么? 2.口算: 3×2= 30×20= 30×200= 3000×2000=观察上面的算式,从上往下看,被乘数和乘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积发生了什么变化?积扩大的倍数与被乘数、乘数扩大的倍数有什么关系? 通过讨论得出:积扩大的倍数,就是被乘数和乘数扩大的倍数的乘积 根据这一规律,你能很快说出下组题的积吗? 18×4= 1800×400= 180×40= 18000×4000=3.写出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花布每米6.5元,买2米、3米、4米各用多少元? (1)总价=单价×数量 列式:6.5×2=13(元) 6.5×3=19.5(元) 6.5×4=26(元) (2)说出上面各算式的意义6.5×2表示2个6.5是多少或6.5的2倍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2:花布每米6.5元,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 (1)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列式: 6.5×0.5 6.5×0.82观察例2与复习题3有何不同?(复习题中的乘数都是整数例2中的乘数都是小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一个数乘以小数”板书课题) (2)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 思考:乘数是小数与乘数是整数的意义能相同吗? 6.5×0.5和6.5×0.82各表示什么? 0.5米的总价:6.5×0.5表示求6.5的十分之五 0.82米的总价:6.5×0.82表示求6.5的百分之八十二 说出下列算式的意义: 1.5×0.7 3.5×0.25 4.5×0.4 3.2×0.125小结: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3)探讨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怎样计算6.5×0.5呢? 讨论:怎样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 学生试做后讲解算理: (被乘数、乘数分别扩大了10倍,积就扩大了10×10=10O倍,要使积不变,就要把积缩小100倍 计算6.5×0.82 学生计算后讲算理被乘数扩大10倍,乘数扩大100倍,积扩大了10×100=1000倍,要使积不变,就要把积缩小1000倍。
2.小结: (1)比较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它们有什么联系?(积的小数位数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2)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比较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与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关系?(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致的 从而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反馈 1.课本P4:6;P5:8 2.根据36×24=864,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36×2.4= 360×0.24= 0.36×0.24= 3.6×2.4= 0.36×2.4= 0.036×2400=3.先判断积中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78×0.6= 3.24×5.2=4.说出下列算式的意义: 0.25×0.6= 0.25×6= 0.78×0.35= 0.78×35=思考:乘法算式的意义由什么数决定?(乘法算式的意义由乘数决定当乘数是整数时,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当乘数是纯小数时,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5.作业:课本P4:5,7;P5:9。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一个数乘以小数是小数乘以整数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已有知识和技能,重点分析了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首先从观察整数乘法算式得出积的变化规律,即整数相乘的积扩大的倍数为两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的乘积为理解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就是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奠定了基础 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及知识的迁移规律,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附送:2019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三、空间与图形教案 北京版本单元一共安排了5个小节的学习内容,分别是平行四边形认识与面积、梯形的认识与面积、三角形的认识与面积、组合图形和欣赏设计图案,还包括探索规律在已经直观认识了几何图形长正方形、垂线和平行线的基础上,安排本单元的知识,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图形认识的经验,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图形的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的感受和了解,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教材在编排上,注意遵循了小学生学习几何的规律,突出小学几何是实验几何、直观几何的特点,注重创设有利于展开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交流,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的理解和掌握等有关内容,感受蕴含在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使学生能欣赏生活中图案,并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2、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主动的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适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初步知识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的特征,在面积推导的过程中,建立“新”“旧”图形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教学难点: 利用图形特征解决一些较灵活的问题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手段: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学中,教师从情境出发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等,让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3、让学生在知识的联系中感悟数学思想的方法 教学时,教师善于挖掘暗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和方法,并有意识的加以渗透和引导1、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发展空间想象力教学过程:一出示主题图: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引发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欲望和兴趣二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1出示图片:观察:它们的外形是平行四边形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的?(小组交流)2这些图形中对边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测量,揭示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对边相等3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4小组探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有什么特点?三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1找一找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2说一说: 一个角是直角 四条边都相等注:上图说明: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 平行四 四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用四根木条,把长度相等的两根分别作为对边,组成一个长方形2用手分别捏住长方形一组对角的顶点,向相反的方向拉动想:原来的长方形变形成了什么形?这时,两组对边的长度以及它们的位置关系有什么 变化?3再向相反方向推,又可能形成什么图形?发现: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4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种特性,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小组交流)5说一说: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五练一练:六组织质疑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不稳定性反思: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认识,但它与长正方形的关系,学生还感到迷惑,总说平行四边形排老大,长方形老二,正方形老三没有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2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面积公式的过程,适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推导面积公式教学难点:底和高的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二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出示图1介绍: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对边引垂线,这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常用字母h表示,)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常用字母a表示)2画一画: 在下面的平行四边形中,画出指定底边上的高。
底 底注意:底和高是相互依存的概念 知道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作底,这条底到对边的距离是高,平行四边形同一底上有无数条相等的高能在图形的变换中正确认识底和高三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思考: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2试一试:启发把它割补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图 3引导学生讨论:1) 转化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长方形)2) 它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相等)3) 转化后的图形的各条边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4推导出面积公式:因为: 长方形面积 =长 × 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 高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 h分别表示它的底和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S= a h 三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1出示例题58页2小组交流3列式解答4集体交流,订正,质疑四练习:五组织质疑,答疑六小结:谈学习体会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 方 形的面积 =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反思:转化思想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学好后面知识的基础,所以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找联系,得出结论。
梯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了解梯形各部名称以及梯形的高2认识两种特殊的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特征,认识两种特殊的梯形教学难点:梯形的特征和梯形的高 教学过程:一复习:判断:说出哪几个是平行四边形等二探索新知识:1出示生活实物图:跳箱、梯子并且把它的抽象图画出来 2问:这样的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比有什么不同呢?发现:一组对边平行,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