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化学-第二部分-专题提升-专题五-实验探究一-有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课件

王****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70KB
约22页
文档ID:303076595
中考化学-第二部分-专题提升-专题五-实验探究一-有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课件_第1页
1/22

专题五 实验探究一、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价二、实验探究题考查的内容1.考查实验探究中提出问题或猜想的能力2.考查设计实验的能力3.考查对科学探究结果解释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三、实验探究题的主要结构1.提出猜想假设:根据实验的现象,从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提出假设2.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提出的假设,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有效的对比实验,验证假设的合理性3.反思与评价:根据实验的操作、装置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评价,可以从节能环保、操作方便、安全有效等方面进行分析四、主要探究类型编者对近几年的中考实验探究题做了一定的归纳整理,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有关复分解反应及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有关废水处理及金属回收的探究、有关废气(尾气)成分分析及处理的探究等,有个别内容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燃烧与灭火条件的探究等在前面已经归纳,在这里就不再重复实验探究一 有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一、氢氧化钠的变质水蒸气二氧化碳1.NaOH 要密封保存的原因(1)吸收空气中的_而潮解;(2)吸收空气中的_而变质,化学方程式:_(变质后生成了_)。

CO22NaOH=Na2CO3H2ONa2CO32.存放不严密的 NaOH 的成分稀盐酸(1) 没有变质:滴入_( 或_)溶液,无气泡(或无白色沉淀)产生氢氧化钙(或氯化钙)(2)部分变质:加入_溶液,目的是检验并完全除去 Na2CO3,过滤,取滤液少量,滴入_,变红色3)全部变质:加入_溶液,目的是检验并完全除去 Na2CO3,过滤,取滤液少量,滴入_,不变色氯化钙(或氯化钡)酚酞溶液3.除去 NaOH 中的 Na2CO3 杂质边搅拌边滴入_溶液,直至_为止,过滤,得到 NaOH 溶液氯化钙(或氯化钡)酚酞溶液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不再产生沉淀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二、氢氧化钙的变质1.生石灰变质的演变过程Ca(OH)2CaCO3生石灰的化学式为_,它露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_ 而变质,化学方程式为:_利用此性质,生石灰可作_生成的熟石灰又继续与空气中的_反应而变质,化学方程式为:_结论:生石灰变质后的物质可能是_、_CaO水蒸气CaOH2O=Ca(OH)2干燥剂温度升高(或放热、发烫)稀盐酸气泡产生2.食品干燥剂 CaO 变质后的成分检验(1)CaO: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如果有_现象,则样品中含有 CaO。

2)CaCO3 :另取样,直接滴加_,如果有_,则样品中含有 CaCO3注意:因 CaO 对检验 Ca(OH)2 有干扰,一般不检验 Ca(OH)23.Ca(OH)2 的变质情况稀盐酸酚酞溶液稀盐酸(1)是否变质:取样,滴入_,有气泡产生,证明已变质;无明显现象,证明没有变质酚酞溶液(2)部分变质:取样,加水溶解,滴入_,变红色,证明含有 Ca(OH)2;另取样,滴入_,产生气泡,证明含有 CaCO3,即部分变质稀盐酸(3)全部变质:取样,加水溶解,滴入_,不变红色,证明不含有 Ca(OH)2;另取样,滴入_,产生气泡,证明含有 CaCO3,即全部变质注意:因 Ca(OH)2 微溶于水,则不溶于水的滤渣不一定全部是 CaCO3,可能有未溶解的 Ca(OH)2题型1 氢氧化钠的变质探究解题指引:有关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其实就是考查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碳酸钠的性质,注意生成的碳酸钠也呈碱性,因此,(1)不能用酚酞或紫色石蕊溶液来证明其是否变质;(2)在证明氢氧化钠是否部分变质时,碳酸钠对是否存在氢氧化钠的判断会有干扰因此,要用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不能用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先除去碳酸钠。

例1某实验小组为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并确定其组成,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讨论与交流】(1)NaOH能与空气中的_(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生成Na2CO32)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查阅资料】(3)NaOH在空气中不会转化成NaHCO34)CaCl2、NaCl的水溶液均呈中性猜想假设】猜想一:固体全部为NaOH猜想二:固体全部为_猜想三: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实验探究】将待检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按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一: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_7(填“”“”或“”),说明猜想一成立方案二:取该溶液少许,往其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待沉淀不再产生,过滤,再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_色,说明猜想三成立归纳与总结】很明显,方案一的结论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探究与拓展】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的组成,该实验小组的同学称取26.6 g待检固体,按如图所示过程实验(步骤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请参照图中提供的数据计算:(5)26.6 g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解析:NaOH变质的原因是吸收了空气中的CO2,生成了Na2CO3;氢氧化钠可能没有变质,固体全部为NaOH;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也可能是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固体为Na2CO3。

猜想一固体全部为NaOH若成立,则溶液呈现碱性;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因此先用氯化钙溶液除去碳酸钠,再用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题型 2 氢氧化钙的变质探究解题指引:氢氧化钙变质题,相对氢氧化钠变质题要容易得多,原因是生成的碳酸钙是难溶物,不会对氢氧化钙存在的判断造成干扰例 2在某食品厂生产的盒装饼干中,发现盒内有一小包东西,上面标有“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请勿食用”等字样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验探究能力,淑平决定对这包干燥剂展开探究1)她将这袋干燥剂全部倒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触摸杯壁,感觉有点热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物和滤液2)联系到空气成分和 CaO 的性质,她对白色沉淀物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其中假设_(填序号)不合理,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假设1:是CaO和CaCO3的混合物;假设2: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假设3:只有 CaCO3;假设4:只有Ca(OH)23)为了判断其他几种假设的合理性,该同学继续进行实验:取少量沉淀物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可否定假设_为了得到最后结论,她再取少量沉淀物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静置后,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说明只有假设_合理。

4)从此,淑平同学明白了:“请勿食用”是因为该干燥剂吸水后具有_性且_(填“吸”或“放”)热该干燥剂吸水后会变质,变质后的物质可能是 CaCO3写出 CaO 变质生成 CaCO3 的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等能引起食品变质一般采用_(写出两种方法)等包装方法可以防止或延缓食品变质解析:考查生石灰作干燥剂的原理,从而引出生石灰变质问题的探究,仍然是对生石灰、熟石灰和石灰石三者性质的考查把握上述知识点,此类题则可顺利解答答案:(2)1 CaOH2O=Ca(OH)2(3)4 2(4) 碱 ( 或 腐 蚀 ) 放Ca(OH)2 CO2=CaCO3 H2O充气(如 N2)包装、真空包装(或放干燥剂、脱氧剂等合理答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