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调查报告(多篇)

上传人:老** 文档编号:301819939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风民俗调查报告(多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多篇)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一) 调查背景 现在年轻的一代对当地的民俗民风关注的越来越少,因而对一些本地的民俗文化知之甚少,导致一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慢慢没落。在这个背景下,我做了当地一份问卷调查,以便大家更好的了解本地民俗民风。 (二) 时间 2022年2月10号2022年2月16号 (三)过程 问卷调查个人状况 我调查的主体人群为1620岁的年轻人,其次是中老年人,少数几分为小学生。 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他们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像清明祭祖,端午包粽子,中秋团聚等,这些节日都由来已久,文化底蕴丰厚,值得的我们了解。除此包括24节气也是祖先们才智

2、的结晶,值得我们牢记与探究。 我对传统节日的看法 传统节日有助于我们了解传承中国文化,但我们不能把过节的形式僵化了,我们不能固守一些相对保守落后的封建形式,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随着时代进展结合一些地方特色进展活动。 实践感想 本次的民俗民风调查选择在我老家黑田铺进展,总体来说收获较大,了解了些平常不知道的风俗及其来历,同时也给了我一次与老人们沟通的经受。一些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不识字,我就把题目给他们念一遍,解释清晰,然后将他们说的一些风俗记录下来,总体如下: l 正月初一早上必吃油煎糍粑,邻里拜年,初二出嫁女儿回娘家拜年,初五破五,十五元宵节做汤圆食之。 l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l 五月初

3、五端午节,包粽子插艾蒿另有艾蒿煮水沐浴等,女婿送粽子至岳家。邵东还有称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也有包粽子一俗,但不似小端午风行。 六月早稻收割有尝新一俗,现已少见。 l 七月初七有乞巧小孩子拜乡间小桥为亲娘者,谓之桥亲娘,传如此小孩能健壮成长。七月初十左右开头中元节,放鞭炮烧纸钱迎接逝去先人谓之接老客,十四放鞭炮烧纸钱送之走 谓之送老客。期间每天上供烧纸并以烂熟绿豆为馅做糯米粑粑以油桐树叶裹之谓之桐子叶粑粑上供。 l 八月十五中秋节。 l 九月初九重阳节,敬老而已 l 十二月二十四谓之小年,家家大扫除,亦盛大过之。小年以后开头舂糍粑杀年猪。俗传小年以后死人皆为阎王误做年猪收之,故丧

4、家秘不发丧直至翌年破五之后。大年三十举家团聚,乡间多在中午团年。 (四)如何爱护传统节日 l 爱护传统民俗的首要工作时进展记录传承,我们需要把有文化价值的传统节日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l 单纯的记录更多的只是原始的,传承才是更大意义的爱护。首先对其进展现代化认定,即对其现代生活中存在价值的认定,以这为根底对传统节日的一些形式筛选,认定那些文化资源本身潜在的现代化价值,然后推动文化爱护法,建立相应的文化博物馆沟通各地民风民俗。 l 从小学开头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培育学生民俗文化素养与兴趣,同时开展各类民俗文化学问竞赛活动,让大家更多的接触与了解。 测控1302谢锦 推举第2篇:民俗民风调查报告 民

5、俗民风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俗民风的调查,加深对民俗民风的了解,从而熟悉其重要意义,继而加深对于中华民族及其优良传统的情感。 调查对象及其一般状况 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以及社区中的其他老年人,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了解民间风俗传统。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实行的是访问调查、图书馆查阅资料、互联网查询等方法。 调查时间 2022-1-23至2022-1-30 调查内容 我国传统的节日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传统文化艺术等。 调查结果 节日文化 节日的起源和进展是一个逐步形成和完善并渐渐渗入到社会生活中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进展到肯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民生活水

6、平的不断提高,宗教的产生和活动的频繁,为节日的产生和进展供应了可能。中国古代的岁季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学问的不断丰富有关,尤其是后来划分出的农历节气更与传统节日的产生有着亲密的关联,节气为节日的产生供应了前提条件。传统节日的产生和进展,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分散的过程。中华民族众多,现代的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由远古进展而来、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清楚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在亲身体验、参加和制造异彩纷呈的节日文化的过程中,使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由于社会的进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传统、消费观念和生活情趣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节日文化相应地不断与时俱进、

7、推陈出新。今日一些重大的传统节日,尤其是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习俗,仍在民间广泛沿袭。人们不仅继承、进展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安康内容,并且给予它新的形式。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日渐转变,节日的庆祝方式也产生了变化,追求传统与时尚的结合。能够表达中国人往来礼仪的新奇内容也进入了人们的选择视野,网络、短信等等已经成为人们相互庆贺、表达美妙祝福的新载体。中国的节日和中国人的节庆生活越来越丰富精彩。 服饰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民族最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而其中有许多民族就生活在漂亮的云南省,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而她独有的原始风情、清幽古朴,却为这片迷人的土地增加了无限神奇颜色。

8、例如苗族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则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而配饰以银饰为多见;回族在服饰上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是礼拜帽,一般是用白布制做,式样为无檐小圆矛,也有戴黑色的,最初是作礼拜时戴,现在以成为民族标志;鱼皮衣是赫哲族的重要标志,赫哲族的鱼皮服饰不仅面料为鱼皮,连缝衣服的线也用鱼皮线。鱼皮服饰具有抗寒、抗湿、耐磨、防水、美观等特性。 礼仪服饰是参与宴会、晚会和出席各类喜庆礼仪活动穿着的服装,或出访迎宾穿着的服装。我国古代有特制的各式汉服,现在临时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男式凡西裤、中山装等;女式凡连衣裙、汉服礼服、旗袍、套装等只要整齐,大方

9、、穿着合身、衣料略好者,都可作为礼服穿着。 饮食文化 中国地域宽阔,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除南米北面、南细北粗外,共有八大菜系,分别是粤菜,鲁菜,川菜,湘菜,苏菜,徽菜,浙菜,闽菜。 饮食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 我国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中,产生了很多有着古老渊源的节日,而饮食文化正是由此而来。如端午节一般地区除了吃粽子之外,还要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黄梅、雄黄)三白(白酒、白肉、白蒜头)食物;腊八节是北方最为严寒的日子,人们用五谷杂粮、干果熬煮成、腊八粥,在节日早上食用。熬制腊八粥的原料至少为八样;春节年饭中,小麦产区的北方,节日主要

10、食物是以饺子为主,水稻产区的南方,则以汤圆、年糕、煎堆、素食为主;元宵节人们吃汤圆(元宵);中秋节则肯定要吃月饼。 民族文化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进展中形成的、具有肯定意义的、并要在这一天进行庆祝或祭祀仪式的日子。中国各民族特色各异的众多节日,大致可以分为新年节日、生产节日、青年节日、纪念节日、习俗节日和宗教节日等六个方面。如彝族、白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回族的开斋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 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彼此理解、敬重才能营造良好气氛,使中华民族更加团结,让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宏大复兴。举例说明,傣族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

11、;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仆人内室,不能坐门槛。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忱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生疏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雪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仆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季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 传统文化艺术 中国悠久的历史打算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丰富多彩。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创造、竖排线装书、剪纸、

12、风筝、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石狮、飞天、太极、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鸟笼、盆景、芭蕉扇、风箱、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唐诗、宋词、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等都是传统文化艺术的典范。 调查体会 通过此次调查,我了解了更多关于民俗民风的学问,培育了社会实践力量,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受益匪浅。 推举第3篇:巴中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关 于 巴 中 民 风 民 俗 调 查 报 告 信息工程系专业:GIS 姓名 贺潘学号 160120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