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几何图形的重心.2.探究规则几何图形的重心.3.探究不规则几何图形的重心,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手指顶举的方法探求规则几何图形的重心 2.通过悬挂法探求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的重心 3.经历探索各种几何图形的重心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重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进行活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合作交流的意识与合情的归纳推理教学重点 各种几何图形的重心的探究教学难点 各种几何图形的重心的探究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投影);不规则多边形薄纸板;均匀木条2~3根;各种平行四边形薄纸板等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搭建探究平台 师:播放课件(杂技演员表演). 我们从刚才的节目表演中看出,杂技演员用竹竿顶碗,碗从竿上掉不下来是由于碗保持着一种平衡,这种平衡需要什么条件呢?大家可以拿自己的一个笔记本,用笔来顶,看看笔顶的位置对平衡有什么影响? 生1:笔顶的位置对平衡有很大的影响,笔如果顶在笔记本的边缘上,笔记本就保持不了平衡 生2:笔尖如果顶在本的中心,本就可以保持平衡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还是经过一番观察与思考了。
我们拿一块均匀的木板,用指头来顶它,总可以找到一个点,如果用手指顶住这个点,木板就会保持平衡,这个平衡点就是这块木板的重心 二、讲授新课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木条,来探究下面的问题. 探究一;线段的重心. 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活动,用手指顶住一根均匀的木条,来找木条的平衡点; 2.用刻度尺量出平衡点的位置, 3.再用另外一根木条重复上面的活动, 师: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采取下面的活动方式来探究线段的重心,如下图. 同学们可以用刚才的木条,也可以用自己的笔.活动过程: (1)如下图中, 用两个手指头撑住木条的两端,相向移动两个手指. (2)移动手指直到两个手指合并到一起(如图b),此时木条掉不下来; (3)将这个实验重复几次,并且变换手指一开始放的位置,看结果是否一样. 师:现在同学们对比两个活动所得到的结果,我们会发现,我们找到的木条的重心在同一个点上,你们找到了吗?在木条的哪个位置呢? 生:在木条的中点上. 师: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来总结一下,线段的重心在哪儿? 生: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心.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我们来探究第二个问题. 探究二:平行四边形的重心. 师:从前面的探究过程我们可以受到一定的启发,同学们现在还按照刚才分开的组,各组设计自己的探究方案,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重心.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教师听取学生意见,并且做出指点) 师:根据大家的思维,现在我们来概括一下.同学们将自己找到重心的平行四边形薄板拿出来,用铅笔将薄板相对的顶点连接起来,也就是画出薄板的对角线,看看会出现什么结论? 生:我们找到的重心离对角线的交点很近,它们是不是同一个点呢? 师:你可以用手指顶住对角线的交点将薄板慢慢托起,看能否保持平衡。
生:可以的!老师,看来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重心了 生:可是我觉得应该是两对边中点的连线的交点才是平行四边形的重心 师:你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将它对边中点连线的交点找出,看看它是不是对角线的交点呢? 师:对于只是用对角线的交点来说明重心更筒洁明了.同学们能够积极思考,大胆设想、主动置疑,这是很好的 大家看大屏幕:(演示课件) 结论:1.线段的重心是线段的中点. 2.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分组探究了线段、平行四边形的重心,在这节课里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探究方案,进一步强化了我们探索性学习,并且得出了两个结论: 四、课后怍业思考:如何寻找不规则几何体的重心. 板书设计 15.4 课题学习 重心1.课题学习目的:通过寻找几何图形的重心,了解规则的几何图形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2.工具准备3.具体活动4.课时小结 正方形框的重心又在哪儿? 师:在这个问题中提到的都是空心物件.类似这种几何体的重心又在哪儿?它是在物体上?还是在空间? 过程一; 1.在三角形的三个角上固定细绳,依次将三角板挂在小钉上. 2.用下端系小重物的细线绕在一个小钉上,每次挂起三角板时,记下垂线的“痕迹”. 3.经过三次悬挂后,记下的三条“痕迹”会交于一点,该点就是三角板的重心。
结论:三角板(等腰直角)的重心在三角板的斜边的中点上. 过程二: 用上面的方法,将正方形框的四角顶点依次悬挂,量后得到正方形框的重心不在框上,而是在这个四方形的几何中心.结论: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