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篇 考考 点点 解解 读读第四章 世界古代史 第一节 古代亚非文明和古代欧洲文明 第四章 世界古代史 第四章 世界古代史总体特征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人类形成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末期,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一条主线古代区域文明的产生、发展和交融两大文明大河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海洋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两种文明交流方式暴力冲突、和平交往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第四章 世界古代史 第一节 古代亚非文明和古代欧洲文明(公元前3100476年) 第一节 古代亚非文明和古代欧洲文明(公元前3100476年) 古代亚非文明 总体特征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地区,陆续出现早期国家(王朝),进入奴隶社会,大河流域的东方文明出现一大宗教佛教三大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五大成果金字塔、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古代欧洲文明政治古希腊文明产生并发展,雅典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时期发展到高峰;罗马城邦、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出现、发展文明交流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在给被征服地区的人们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一部作品荷马史诗一种制度雅典民主政治两大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两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三大建筑雅典帕特农神庙、罗马大竞技场、罗马万神庙四大人物伯里克利、亚历山大、凯撒、屋大维第一节 古代亚非文明和古代欧洲文明(公元前3100476年) 一、古埃及文明 (九上P2-5) 1.发源地(位置):非洲东北角,尼罗河流域(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建国与初步统一: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罗尼河下游出现若干小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3.经历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 4.强盛: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5.衰亡:此后,古埃及几度分裂,并不断遭到外族入侵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一、古埃及文明 (九上P2-5) 6.文明成就: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天文学(太阳历)、数学、医学、象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这些是古代埃及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 7.法老的统治: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8.尼罗河与古埃及科学文化发展的关系:尼罗河定期泛滥,每次涨水、退水,都需要进行精确的记录和计算退水以后,还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同时,为了准确地预测尼罗河泛滥的日期,古埃及人展开天文学研究 二、金字塔 (九上P4-5) 1.简介: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为“金字塔”。
2.代表: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3.地位: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三、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九上P69) 1.发源地(地域):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4.强盛: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5.衰落: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6.文明成就:楔形文字、阴历和闰月、60进位制和汉谟拉比法典 四、汉谟拉比法典 (九上P78) 1.背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史称古巴比伦王国 2.制定: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实质: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4.内容: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四、汉谟拉比法典 (九上P78) 5.原则:确定了“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原则,实行同态复仇 6.意义和价值: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地位),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的重要资料,是两河流域文明的象征 五、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九上P10-11) 1.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文明发源地: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3.早期文明遗址: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4.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5.鼎盛: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六、种姓制度 (九上P1213) 1.形成: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2.主要内容等级名称社会阶层从事职业第一等级婆罗门僧侣贵族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军事、行政权力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主要是被征服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四个等级之外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六、种姓制度 (九上P1213) 3.特点: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保护奴隶主特权的等级制度 5.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6.易错易混:印度的种姓制度不是以姓氏为划分标准的,是以出身为划分标准的 七、希腊城邦(九上P16-17) 1.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2.地理环境: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3.文明:最早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此后进入荷马时代 4.兴起: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 5.特点:“小国寡民”面积小,人口少) 6.城邦代表:斯巴达(最大的城邦)、雅典 七、希腊城邦(九上P16-17) 7.居民分类 权利义务关系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占有土地宗教活动、节庆演出、文体竞赛都以公民为主体参军打仗 公民与非公民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极为困难非公民(外邦人和奴隶)外邦人虽然是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占有土地奴隶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 8.地位: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八、雅典的民主政治 (九上P18) 1.概况: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经过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表现 (1)民主核心: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 (2)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3)津贴制度: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建立了津贴制度。
3.特点:直接民主、人民主权(主权在民)、轮番而治 4.实质:奴隶制民主政治 八、雅典的民主政治 (九上P18) 5.积极性:公民享有比较广泛的权利,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创造了希腊文明中大部分辉煌,为后世留下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 6.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毕竟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所体现的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仅是应用于雅典的全体男性公民,众多的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无权享受这种民主 7.易错易混 (1)古希腊包含众多的城邦国家,雅典是其中之一 (2)雅典民主政治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仅适用于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未成年人、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九、亚历山大帝国(九上P19) 1.崛起: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2.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先后打败波斯帝国、埃及,进入两河流域,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 3.结果: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 4.局限性: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5.积极性: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帝国境内建造的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十、罗马城邦 (九上P2123) 1.兴起:自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2.建立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3.政治制度: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掌握国家统治的决策权;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十、罗马城邦 (九上P2123) 4.法制建设: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5.扩张: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随后灭掉迦太基,控制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6.衰落: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的奴隶制,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十一、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九上P2324) 1.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发展:屋大维采取许多措施解决矛盾,巩固自己的独尊地位,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3.影响: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使得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受到严重的压迫;在民族冲突和交融过程中,罗马文明因吸纳希腊文明及其他地区文明的优秀成果而愈显繁荣壮丽;罗马帝国在繁荣时期同北欧、印度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十一、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九上P2324) 4.衰亡: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5.易错易混 (1)雅典和罗马共和国的民主政治都属于奴隶制民主政治,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罗马共和国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 (2)2世纪,罗马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而不是罗马共和国的“内湖” 十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成就(九上P2630)文化名称 项目代表说明古希腊文化哲学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希腊哲学家们奠定了哲学的基础,开创了古典时期的理性主义先声,对后世思想和文艺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时的雅典是西方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