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显斌小小说三题_7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58745804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显斌小小说三题_7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余显斌小小说三题_7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余显斌小小说三题_7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余显斌小小说三题_7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余显斌小小说三题_7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余显斌小小说三题_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显斌小小说三题_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余显斌小小说三题 夏天的沙洼 夏天的沙洼,沙丘上的阳光逐渐地滑下来,形成一股强烈的气浪。几天下来,麦子就染上了沙子的颜色,金黄金黄的,闪着光。 三娃的脊背上也闪着光,亮晶晶的光。三娃的身体在一起一伏的节奏中,大片的麦子急速倒伏下去。 整个沙洼都是满当当金黄的麦子,只是中间有一条广阔的沙路,把连成一片的麦子隔了开来,这一边是三娃家的,那一片,是红秀家的。夏抢三伏,虎口夺粮。红秀娘俩一步三挪地割麦子,嚓嚓嚓的不连贯的声音,虽然有一种倔强,但气息明显地不均匀。三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村庄里,三娃和红秀是同病相怜的薄命人,三娃爹娘死得早,是姐姐把他拉扯大,现在姐姐出嫁

2、了,家里冷炕冷灶的,寂寞清冷的日子,使三娃显得逐渐成熟起来。红秀早早就死了爹,家里没个男人,遇到出大力气的活,只能笨鸟先飞,靠消磨时间出活。这不,娘俩干了两天了,地里的麦子还有大片面没有割完。灼热的夏天,三娃抡起结果一镰,割倒结果一片麦子,已经精疲力竭了。他热爱精疲力竭的那个时刻,一个人平平展展地躺在沙地上,真是安逸啊。平凡的庄稼人,只有把力气甩在庄稼地里,才能够平静一些。和三娃同年龄的小伙子都去了城里打工,沙洼的土地上只种些小麦和玉米,再就是成片的杏树,不像城里,四处都是金蛋蛋、银蛋蛋,干上三年五载就能盖一院瓦房。三娃也想着去城市,可他走到半道上又回来了,就像沙洼有一根线把他牵了回去,三娃想

3、来想去,那根线,就是红秀。月色皎洁,平匀地洒在沙洼。沙漠和麦田的金黄色静静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层薄薄的流水一般的亮光。三娃一骨碌翻起身来,泡了一大碗干馒头,整个吞枣地塞满肚子,就大步流星地去麦田了。这时候的天气清凉极了,三娃走进红秀家的麦地,镰刀所到之处,宛如波浪翻滚,麦子倒伏的速度就像冲锋的浪头。这情景,连三娃自己都惊疑了。他哪来这么大的力气,有横扫一切的气势。这一切,都是为了红秀。他想好了,等收割了麦子,他就去农科站买葡萄苗,在沙洼引种优质葡萄,到那时候,沙洼就四处都是金蛋蛋、银蛋蛋了。月上中天,三娃觉察前面是一大片空地,麦子已经被割倒了。三娃定睛一看,吓了一跳,他潜心致志地割麦子,根本没

4、留神到他的对面还有一个人帮着他,是谁呢?原来是红秀。麦子收完了,他松了一口气,红秀也松了一口气,两个年轻人拾掇好镰刀往回走,本来已是浑身无力的三娃此刻全身又鼓起了精神头。三娃说,我们在沙坡上坐坐吧。红秀跟着坐下来。我想在沙洼种葡萄呢,跟着你种。种好了葡萄,我给你盖三间大瓦房。我不要大瓦房,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就行了。三娃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红秀累了,靠在三娃的臂弯。红秀从来没有这么香甜地枕着一个男人的臂膀睡一个好觉。现在,她全身心地迷醉了。三娃轻轻地拍打着红秀,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着她,合着红秀平匀的呼吸的节拍,三娃整个人都汇入了沙洼的夏天,宛如那满天的繁星,浑身上下,闪动着幸福的光彩。红狐狸在一座

5、偏远的乡村里,一只狐狸告成地扶助了一个单身小伙子,那是一个心地良善、吃苦耐劳的小伙子,后来,那只狐狸变成了天仙般的姑娘,做了小伙子的媳妇,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是奶奶报告我的。听了奶奶的故事,现实中那些往往窜进村庄偷吃鸡的可恶的狐狸,一下子心爱多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想象着有一只狐狸成为我美丽的新娘。村庄的西头,是一大片红柳林,密密匝匝的红柳间,会突然窜出一两只野兔子。听说狐狸也是有的,只不过我从来没有见过。平日,去那里拣柴火,都是三下五除二,把干燥的红柳枝折下来,积攒一大捆,就匆促背回家了。心里装了狐狸的传闻,我就有意识地磨蹭一阵,说不定正在这当儿,红柳林里有一只狐狸瞧着我。狐狸是聪慧狡猾

6、的动物,村庄里的猎户逮了不少的狼和兔子,但却很少有逮住狐狸的。有人说狐狸有九条命,打不死它,就会鬼魂缠身。可能是这样的起因吧,狐狸祸害了谁家的鸡,仆人骂骂咧咧几句,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地过去了。春天来了,阳光明媚,红柳林里潮气上升,枝条发芽,我拣好了一捆柴火,就在暖洋洋的春光中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红柳林里的声音惊醒了我。开头,我还有点畏缩,可留心查看,有一抹飘动的红色。莫非是红狐狸?传闻中的红狐狸可是天仙中的天仙啊。我屏住呼吸,那声音越来越响,那红色越来越近:原来是个小姑娘,穿着红棉袄,向我这边走来。是个姑娘?眉清目秀,脸上挂着纯真的笑容。我脑子一闪,又回到了狐狸的故事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7、。倒是姑娘说话了:我是临村刘家峪的,刚砍完柴火。刘家峪,我三姨父就在刘家峪呢。他家院子里有一棵老杏树,夏天的时候,杏子可甜了。姑娘背着一捆干柴,步履轻松地往前走。我跟着她。她说,她家只有她一个孩子,父母在田里干活,她砍完了柴,还要回家做饭呢。她说,她一向都在红柳林砍柴火,从来没见过我。我说,我也往往来,也没见过她。这样我们就成挚友了。一块去砍柴,一块回家。夏天我还去过她家的果园,带回了好多杏子和蔬菜呢。我觉得,她就是一只红狐狸,长大了,我还是觉得她是一只红狐狸。有几次,我想把奶奶讲给我的狐狸的故事讲给她,可每到嘴边,我就笨拙得讲不出来。后来,她嫁人了,我一个人在红柳林里喝了一大瓶酒,才把那个故

8、事讲了出来,没有听众,只有密密匝匝的红柳。雕花拐杖我们家存着一副雕花拐杖,是从爷爷手上传下来的。父亲说,这样的拐杖,从来都不是老年人走路用的,而是一个念想。爷爷是这样,他也是这样。那副雕花拐杖,永远高高地架在爷爷的牌位之上,采纳后代儿孙的祭拜。那副雕花拐杖的来历,父亲说过几次,每一次都有细节上的不同。譬如雕花拐杖的木质,父亲第一次说是桃木的,后来又说是黄杨木的,还有几次说是梨花木和枣木的,反正不一而足。那副雕花拐杖放在爷爷的牌位上,严肃肃穆,我们也不去动它,它是什么木料,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我们也就不去计较它毕竟是什么木料了。很长一段时间,雕花拐杖对于我们来说,就像不存在一样。可就是这副雕花拐

9、杖,打乱了我们家宁静的生活。那是一个夏天的正午,一个衣冠楚楚的中年人四处打听我们家的住址,恰好被父亲碰上了,领到了家里来。那人一脸的谦恭,语气和蔼可亲,他一进屋,就把几瓶酒和几包奶粉放在桌子上,说这是习俗,就算是走亲戚,孝敬老人的。话到了这个份上,父亲也不好说啥,就把东西放下了。他是冲着我们家的雕花拐杖来的。他说,他是一家民俗博物馆的负责人,听说我们家有一副祖传的雕花拐杖,想看看。只是看一看,父亲就让他看了,不想这一看,就看在眼里拔不出来了。他一个劲地央求父亲,把这东西交给他,存放在民俗博物馆,为弘扬民族文化做付出。父亲头脑还领会,做了推迟,祖上的遗物,须敬告亡魂,这敬告亡魂得选个日子,过两个

10、月就是八月十五了,过了八月十五再说。那个中年人只好悻悻地走了。从这时起,我们家就没有消停过,看雕花拐杖的人走马灯似的,都说这是好东西,有人容许出价五万元添置。五万不是个小数目,父亲不是个只看重钱的人,祖宗留下的东西卖给外人,是为不孝。因而只要遇到求情下话的人,父亲一概拒之门外,说是过了八月十五再说。我朦胧知道,我们家的雕花拐杖木料一般,主要是雕花工艺精妙,才值了钱。雕花拐杖的制作时间也就是清末的事,距今也只有一百多年。 八月十五,几拨人聚集到了我家,父亲却哭天抢地,说是祖传的雕花拐杖不见了,那些心系拐杖的人生怕沾了偷盗的腥味,都走了。走了,父亲宁静下来,把我叫进内屋,报告我雕花拐杖的真实故事:

11、那是我爷爷的爷爷为了纪念自己的心上人制作的。我爷爷的爷爷我理应叫太爷爷。那时候,我太爷爷从金沟里逃出来,身上带了一疙瘩金子。金沟里的土匪紧追不舍,抢走了我没过门的太奶奶,他们把太奶奶打得半死不活,还点了天灯。那天夜里,几个土匪莫名其妙地死了,太爷爷满身血污地回了家。此后,他闭门不出,伐倒了自家院落里雄壮的桃树,用粗大的树干做成一个细小玲珑的雕花拐杖。 父亲说,那雕花拐杖他已经埋在我家的祖坟里了,那东西,跟着太爷爷,后裔人也就算安心了。一串铜铃在我八岁的时候,突然间在爷爷的老箱子里察觉了一串铜铃,金黄的铜铃,刚一触动它,就发出了清亮的声音。那个年头,马脖子和骆驼脖子上拴着的铃铛,孩子不敢靠近,只

12、有看着马和骆驼抬头阔步,把那脖颈上的铃铛摇得震响,徒生些羡慕。有了这一串铜铃,自然热爱得不行,一个人奔跑着从村前到村后。叮叮当当的声音吸引了众多的孩子,他们跟着我一起跑,直跑得天昏地暗,过足了瘾。当天晚上,爷爷的怒吼声惊醒了我,他拿起那串铜铃,眼睛里喷射着火焰,不等我明白是怎么回事,就一把拽起我,一阵乱打,打得我屁股都红肿了。爷爷对我一向是有求必应,甚至达成了溺爱的程度,这次,毕竟是怎么了?就一串铜铃,至于吗?我悲伤地哭了一夜,奶奶也是一夜没睡,轻轻地拍打着我、抚慰着我。从那以后,那串铜铃就像从这个世界上消散了一样,我再也没有望见过。约莫是十多年之后,我已经初中毕业了,那年的秋天,爷爷去世了。

13、一家人沉浸在无限的悲伤之中。从小跟着爷爷,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当一切都好起来的时候,爷爷却走了,我的泪水扑簌簌地流下来。爷爷一辈子辛苦操劳,走戈壁、闯沙漠,身体硬朗得像一块铁,怎么说走就走了!爷爷出殡的早晨,奶奶颤颤悠悠地把一串铜铃放进爷爷的棺木。那串神秘的铜铃又展现了,我迷惑不解。后来奶奶报告我,那串铜铃是爷爷心中无法消解的一个痛。早些年,爷爷是个骆驼客,风餐露宿于每一座绿洲村庄,那串铜铃就是一座村庄里的一个女人送给他的。他们商定了生生死死的誓言,可爷爷心气高,总想着挣一大笔钱再来娶那个女人。可拉骆驼的人,一出门,就是几千里几万里的长路,他觉得有了那串铜铃,女人就牢牢地拴在自己的腰间。不曾想,他走南闯北一向没有消息,那女人的岁数越来越大,女大不中留,就被迫出嫁了。此后,痛不欲生的爷爷卖掉了几十匹骆驼,一个人找了一块有泉水的沙地,开开垦地,过起了与世隔绝的日子。爷爷把那串铜铃系在自己的腰间,劳动、吃饭、睡觉,从不离身,那样的日子过了五六年,爷爷的父亲才打听到他。那时候,他积攒了上百担的粮食和一褡裢银钱,有了粮食,有了钱,爷爷的父亲硬是逼着爷爷成了亲。那串铜铃,爷爷把它放在皮箱里,谁也不让看,谁也不让动。那是一件尘封的旧事,爷爷再也没有提起,也从来不容许提起。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