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谏杀烛邹谏杀烛邹【文章主旨】本文的主旨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揭露当时的帝王统治者重鸟轻人的残暴本质,颂扬晏子的能言善辩与机智、正直的精神;人与人交流需掌握适当技巧,在劝诫指正别人时也应做到趋利避害;劝阻他人也要讲究方法,有时应学会避其锋芒,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晏子不是直接劝阻,而是间接委婉地提醒齐景公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从而使他改变了主意原文】景公好弋,使烛邹 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 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 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 罪已毕,请杀 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选自晏子春秋(外篇)原文注释释译译文景公好弋,使烛 【使】命令,派遣弋(y)】带有绳子的箭, 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邹主鸟,而亡之 用来射鸟;系着绳的箭,此处名词作动词,指 烛邹 掌管那些鸟,但鸟用弋射;此处指捕鸟烛邹】齐景公的臣仆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亡】丢失,逃跑,让逃跑了公怒,诏吏杀之 【诏】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这里指下令 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曰:“烛邹 【罪三】三条罪状。
古代汉语中数词作定语常 晏子说:“烛邹 的罪有有罪三,请数之 常放在中心词后下文的“罪一” “ 罪二”用 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以其罪而杀之 法相同请】请求数(sh)】历数,列举 罪过再杀掉他 景公曰:“可 【以】按照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公说:“可以于是召而数之公 【召】召来前,于是召来烛邹 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曰:“烛邹 !汝 【是】这为吾君主鸟而亡 【以】因为故】原因,缘故之,是罪一也;晏子说:“烛邹 ,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 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 【使】致使,让闻】听说以】认为 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吾君重鸟而轻士, 【重】重视,以为重轻】轻视,以 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是罪三也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 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阶层 ;读书 人 三条罪数烛邹 罪已毕, 【毕】结束请杀 之把烛邹 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 公曰:“勿杀, 【寡人】古代君主自称闻命】接受教导 景公说:“不要杀了,寡人闻命矣 命:命令,这里指教导 我明白你的指教了注:【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
文学常识识】晏子春秋是记载 春秋时期(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476 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种历史典籍,成书于战国时期,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 而成书中记载了许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 享乐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书中有很多生动的情节,表现出晏婴的聪明和机敏,如“晏子使楚”等就在民间广泛流传书中还论证 了“和”和“同”两个概念晏婴认为对 君主的附和是“同” ,应该 批评而敢于向君主提出建议,补充君主不足的才是真正的“和” ,才是值得提倡的行为这种富有辩证 法思想的论述在中国哲学史上成为一大亮点西汉的刘向对其加以过整理,共 8 卷 215 章,分为内篇 6卷和外篇 2 卷注释书籍有清末苏舆的晏子春秋校注、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近代有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晏婴(公元前 500 年-公元前 578 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时代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 556 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 4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 、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 500 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 350 米晏婴头脑 机灵,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 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赏赏析】“晏子谏杀烛邹 ”出自 晏子春秋(外篇)晏(yn)子春秋(又名晏子使楚),这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齐景公因为烛邹 没管好鸟而要杀他,晏子给烛邹 委婉的列举了三条罪状,其实并不是让齐景公杀了他,而是婉转地提醒他,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使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改变了主意,饶了烛邹文章生动的体现了晏子的说服技巧和高超的语言技巧,让人佩服他在权威面前镇定冷静,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的精神本文你从另一方面揭露当时的帝王统治者重鸟轻人的残暴本质,颂扬晏子的机智、正直与能言善辩人与人交流需掌握适当技巧,在劝诫指正别人时也应做到趋利避害劝阻他人也要讲究方法,有时应学会避其锋芒,反而会事半功倍晏子不是直接劝阻,而是间接婉转地提醒齐景公杀了烛邹 会影响他的声誉,从而使他改变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