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教材常考图片 综合复习基础梳理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gege****66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88.92KB
约7页
文档ID:224237898
三、教材常考图片 综合复习基础梳理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_第1页
1/7

三、教材常考图片1.第1课 教材P3、P4【常考点】  1.国家及代表:图片分别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者玻利瓦尔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者章西女王  2.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3.两者的共同点:都领导反抗殖民压迫的斗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都属于民族独立运动  4.两者的不同点:玻利瓦尔反抗的是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章西女王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果一胜一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取得了胜利,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了2.第1课 教材P3【常考点】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过程2.玻利瓦尔进军路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3.圣马丁进军路线:阿根廷—智利—秘鲁3.第2课 教材P8【常考点】1.颁布该法令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2.主题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属于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3.农奴制改革的结果:俄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4.农奴制改革的实质: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4.第3课 教材P12【常考点】1.主题概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统治巩固和扩大时期,美国南北战争属于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2.林肯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联邦分裂,限制奴隶制的发展,逐步废除黑人奴隶制。

3.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果:北方获胜,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战争结束后林肯遭到刺杀4.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5.第4课 教材P16【常考点】1.主题概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统治巩固和扩大时期,日本明治维新属于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2.图片涉及明治维新的内容: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3.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6.第5课 教材P19【常考点】1.相关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2.发明者:德国人本茨3.驱动:内燃机4.汽车生产流水线: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首先使用5.汽车发明的作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7.第6课 教材P25【常考点】1.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农村人口比重减少,城市化进程加快2.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和商业的发展8.第8课 教材P37【常考点】1.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2.欧洲战场上的三条战线(1)西线:德国与英国、法国对阵2)南线:俄国、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对阵3)东线:俄国与德国、奥匈帝国对阵。

3.凡尔登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4.战争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9.第9课 教材P41【常考点】1.相关事件:俄国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2.攻占冬宫:标志着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3.领导人:列宁4.十月革命的影响: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10.第10课 教材P44【常考点】1.判断依据(1)波兰是俄国的一部分2)俄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并存,领土面积较大3)德国面积缩小且被隔开,一分为二4)在中欧、波罗的海沿岸出现更多国家,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消失,欧洲政治版图更加破碎5)爱尔兰以独立国家形式出现2.重要地点和国家(1)阿尔萨斯—洛林:普法战争后,法国把该地割让给普鲁士,后为德国继承一战后,依据《凡尔赛条约》,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2)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退出一战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3)德国:一战后德意志帝国瓦解,《凡尔赛条约》重划德国疆界,德国国土被隔开,一分为二;阿尔萨斯—洛林被法国收回。

4)奥匈帝国:一战后瓦解,在其原来疆域内出现了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新兴民族国家5)奥斯曼帝国:一战后奥斯曼帝国瓦解,出现土耳其共和国等6)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一战前不以独立政治实体存在,后加入苏联11.第11课 教材P49、50【常考点】1.领导人:斯大林2.左图工程修建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3.右图反映了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4.伴随着两图政策的实施,苏联模式逐渐形成,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12.第15课 教材P69【常考点】1.时间:1944年6月2.相关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3.影响: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4.代号为“霸王行动”13.第15课 教材P70【常考点】1.时间及事件: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2.人物: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从左到右)3.主要内容: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分区占领德国、战后成立联合国4.在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体系——雅尔塔体系5.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和大国争霸的性质;损害了中国的利益14.第16课 教材P76【常考点】1.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二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2.1945年6月,苏、美、英、法四国把德国分成4个部分,东区归苏、西北区归英、西南区归美、西区归法,“大柏林”区由四国共同占领15.第16课 教材P77【常考点】  1.北约:1949年,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2.华约:1955年,苏联、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八国在华沙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正式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解散16.第19课 教材P89【常考点】  1.埃及: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成立了埃及共和国;1956年,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2.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3.纳米比亚: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