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校体育训练队建设的若干问题研1

xzh****1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50KB
约5页
文档ID:221990790
学校体育训练队建设的若干问题研1_第1页
1/5

学校体育训练队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编码 研究类型 A 学科分类 F一、前言20世纪70至90年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由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统筹管理,国家按计划投资,统一调配使用现阶段,前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已调整为国家体育局,基本明确了逐步淡化政府行政职能、积极加强市场化运作的发展轨迹我国大、中、小学校体育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也逐步以各种形式参与到经济发展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体育后备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方面也已积累了大、中、小学一体化培养的初步经验,这一渠道正是我国体育人才储备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学校体育训练队建设在我国竞技体育及全民健身中的重要梯队作用就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方面而言,学校运动队的建设,将作为我国高水平体育竞技人才补偿教育的一个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培养体育所需人才方面而言,学校体育运动队建设不仅有效储备现役运动员,带动中小学竞技体育的普及与提高,而且在长期培养体育教师、社区体育工作者的方面凸显优势[1]学校体育中运动队建设不仅在扩大学校体育的社会影响方面,而且在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有效的组织竞赛使学校体育走出校园,它将在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方面发挥作用,并且带动地方体育的大力发展。

[1]二、学校体育训练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传统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由国家按计划实施,人才资源及投入资金都进行统一调配使用,体育后备人才各阶段的分流也由政府统筹安排,使得体育行业有较高的吸引力各级各类学校都有一些传统体育项目训练队在进行常年训练,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体育工作者和高水平的运动健将学校体育训练队为大规模地发现和选拔竞技体育人才提供了先决条件,为高水平职业联盟和各级代表队培养新生力量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原有体制退出历史舞台,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副课已失去昔日的光芒许多学校“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越来越严重:1、学校体育的对象是学生,而现今我国在校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时代遗留的问题造成了家庭对学生部分教育的缺失,优越的物质条件致使更多的学生更少地参与体育锻炼,乃至基本的生存劳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确实在逐年下滑根据教育部2011年8月颁布的《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近25年来一直在下降,与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2]当大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普遍下滑时,还在为考上大学而“苦读”的中小学生们身体状况更加不容乐观。

《北京市2010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报》的数据表明,与2005年相比,初中和高中男生1000米跑城市男生成绩下降了4.96秒,女生800米跑城市女生成绩下降了7.98 秒[3]怕吃苦,怕耽误学习,是学生和家长对参与体育锻炼的第一反应,社会体育观念意识和家庭教育观念正对学校体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冲击2、很多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缺乏起码的安全意识或者运动不得当,都会引发各种运动伤害近年来,频发的学校体育安全问题不仅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为之却步,并且连学校和体育教师都不得不为之考虑,学校和家长之间为了责任归属问题斗得不可开交,学生在跑步过程中昏厥、猝死事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各大媒体中小学校体育越来越简化、越来越功利,现在许多中小学放弃了许多传统体育项目[4]中长跑、铅球、单、双杠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运动项目都已经退出了体育课、学校运动会的内容,更不要说是代表队的训练了3、我国各类学校当中,升学率和就业率永远是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最主要标志,在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压力面前,很多学校、家长和学生都不得不选择屈服学校领导受到学生升学压力的影响,“重文化、轻体育”的现象愈发严重:专业体育教师担任文化课和兼任文化课教学,或者部分体育教师被逼向文化课靠拢发展;文化课顺利成章地地占用体育课及课余活动时间;挪用、占用体育经费的现象更变成理所应当的事情,使得原本就不宽裕的体育经费更显得捉襟见肘;运动训练基础设施无法保障,体育设施老旧,运动场地逐年缩小,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开展困难,体育训练队的日常训练、比赛活动举步维艰;4、体育教师报酬微薄,运动训练本身是件辛苦耗时的事情,体育教师训练补助大多只有课时费的一半甚至更少,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体育教师付出的劳动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使得很多的体育教师不得不放弃运动队的训练工作,毕竟只靠喜爱和敬业是不足以激发体育教师持久的工作激情;5、体育教师不受关注 ,得不到相关的专业培训,在体育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体育教师业务能力下降,甚至逐渐被淘汰而丧失积极性;在部分欠发达地区,体育课甚至被取消,体育老师不得不转行改教其他课程。

学校训练队建设中所遇到的窘境已经不言而喻了三、应对的措施1、学校体育中运动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运动队建设极大地带动了群体活动的开展,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两手抓,让在校学生自由发展全面提高,满足普通学生在某一体育专长方面不断提高自身体育竞技水平的生理需求学校体育运动队建设对于改善独生子女问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积极参与课外体育运动参加各种团队体育竞赛,对于独生子女的性格脆弱缺乏团队意识不能吃苦耐劳等心理需求有较大影响2、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教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某些情况下,体育课堂上出现的安全问题都是由于体育教师的疏忽大意和消极懈怠造成的,因此,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安全教育,让学生能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对一部分运动伤害产生一定的预见性,从而降低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这样就可以使学校和家长都能更加放心地让孩子们尽情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3、大中小学领导班子应该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我国学生素质教育的方针,重新审视学校体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功能,把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摆在统一的高度,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保证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针对普遍存在的经费问题,应该采取多种策略:①在运动队发展初期,学校应该加大体育训练经费的投入②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承办体育赛事或利用本校体育设施进行场地出租培训等业务,大力发展体育产业③在运动队建设方面,重点发展优势项目,形成自己学校运动竞赛的风格,一方面可以保证现有的有限的经费可以有的放矢,另外一个方面可以形成自己学校竞技体育的品牌,有利于争取社会资金的注入[5]4、提高教练员待遇,稳定教练员队伍学校体育训练队要持续快速的发展,更需要一个高水平的稳定的教练员队伍学校体育训练队的教练员承担着教学、科研和训练三重任务,激励机制的完备是保证教练员积极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例如针对体育训练队教练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优惠等5、各省、市、地区教育部门以及各地方大中小学校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合理地利用地方体育优势资源,调动体育教师的从业积极性,广泛地开展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职业能力培训工作,使广大的体育教师、教练员能够掌握体育教学、竞技、科研的前沿发展动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进一步的教学、竞赛、科研等一系列学校体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长远、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另外,应该丰富竞赛制度,打好训练基础和训练质量,避免昙花一现的短期行为。

通过传统体育训练项目的开展,带动其课外训练活动的积极开展,激发普通学生的课余体育参与意识,重视坚持终身体育意识普及与提高竞技体育运动相结合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不仅保证了竞技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和谐发展,还为竞技运动发展各个层面的后备人才提供出路,以及保障的良性循环才能更好地吸引后备人才提高运动员的自身素质修养,加快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目前信息社会下经济发展迅速,受教育程度正成为获得工作机会的第一块敲门砖,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其获得工作的机会培养具有较好文化涵养的体育竞技运动员,是势在必行的发展方向四、结论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2001--2011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我国青少年训练要回归教育,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要走院校化之路,在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上,各级培养单位都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在运动人才培养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竞 技体育观和大人才观念,不仅要关注运动成绩,也要进一步关注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教会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怎样做人,促进体育人才的全面发展[5]改革开放提供了实现我国大中小学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一体化培养目标的机遇,凸显了学校体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学校体育工作者应对学校体育运动队建设的指导思想进行探讨反思和梳理不同指导思想的意义和内涵,严格遵循体育、教育两大领域的基本规律,期望揭示不同指导思想在复杂的体育教学领域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以便加快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1]霍琳.学校体育运动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2,27:33-34.[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Z].北京:教育部,2011.[3]卢苇.2010年北京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布[N].中国体育报,2011-12-09.[4]祁晓婷.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2,S2:7.[5]刘新,宋清华.从可持续发展视角谈高中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J].价值工程,2012,10:261.学校体育训练队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作者姓名:徐承忠单位:武威市民勤县北街小学;地址:武威市民勤县北街小学 ; 邮编:733300 摘要:随着学校体育对全民健身意识产生重要影响,学校体育逐步受到上级领导、师生、家长的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得到相应促进学校运动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运动队,不但能够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品德,提高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为上级选拔和输送优秀的运动员更能为学校赢得无数荣誉,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效应,是学校对外宣传、展示自己的一个亮点和窗口。

然而,组建学校运动队却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训练队建设在指导思想上过于理论化、理想化,加上学校领导不重视,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的不支持,场地器材不能满足需求,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特长和业务水平能力局限,选材不恰当,管理不严格,训练无的放失等等,使现实的学校训练队建设存在诸多困难,本文通过对学校体育训练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其建设的主要策略,旨在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学校体育 训练队 建设 问题 对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