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计的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审计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5563258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审计的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审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审计的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审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审计的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审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审计的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审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审计的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审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审计的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审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审计的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审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审计的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摘要:从审计角度列举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种类,分析了会计信息失 真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关防范对策与措施。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审计;防范;对策1、引言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会计界若干难题之一,因为会计信息是 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 客观表达,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 的反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计信 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同时,会计信息失真直接增加审计工作量, 且审计难度加大,不仅仅是审计账务本身,而是要从其原始凭证的真 实性入手,造成审计工作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巨大

2、浪费。因此,必须 加大力度,事先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2、会计信息失真的种类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很多,只有熟知各种情况,才能“有的放矢” 地进行审计,“对症下药”地予以处置。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时, 许多人直接想到的是会计作弊,从审计的角度看,会计信息失真的范围远不仅限于会计作弊,归结进来一般有如下类型:2.1、合法失真与非法失真会计信息失真按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合法失真与非法失真。如 果失真的会计信息产生于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并且依据的合法合规 的会计处理过程,即为合法会计失真,反之为非法会计信息失真。2.2、故意失真与无意失真会计信息失真按其与有关人员的关系不同,分为故意失真与无意 失真。故

3、意失真是控制会计基本信息的人员为了会计主体本身或相关 主体的局部利益,不顾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 要求,故意篡改、伪造、变造有关会计凭证,虚报、漏报、瞒报有关 的会计数据而造成报出信息与主题本身的实际信息不符的现象。例 如,在审计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账账不符、账表不符和账实不符,而 其中的账实不符最隐蔽,审计难度也最大。无意失真是基本会计信息 的控制人员由于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等内因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等外因 的影响,造成对政策法规理解不透、运用相关条款不当或账务处理错 弊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另外,根据会计核算的有关原则如重要性 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币值稳定假设等对基本会计信息的筛

4、选,也会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也是在审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究其原因,有政策、体制等客观方面的原因,当然 也有作为会计知识载体的会计人员本身的素质问题,且失真的表现形 式多种多样,例如:3.1、会计信息不实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对会计法规的理解不透彻,主 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以及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会计信息与经 济活动的真实性之间有差异,即前面所提及的“无意失真或“合法 失真”,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1)会计制度的限制会计工作是根据相关规定与制度进行的,而任何一项规章制度都 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时已徙而法不徙则难以确保信息不出现偏 差

5、。另外,制度的可选择性也是造成信息失真的原因。任何一个会计 准则或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涵盖一切,每当新情况、新领域、新 行业出现的时候,可能很难找到相关“文件”。再者,有时会计信息 提供者与使用者利益的不完全一致同样导致会计政策选择的偏向性。 例如,会计计量方面的区间规定以及会计计价方法的多样性规定等, 虽然制度规定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计价方法要保持一致,但不同企业 可以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尤其是现在企业实施项目法管理后,同类 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其政策选择范围也随之增大,会计信息失 真的可能性也就加大。2)委托代理制的限制在委托代理制下,由于存在委托代理双方的效用函数不一致、信 息不对称

6、、契约不完备等特有的非均衡特征,致使会计信息失真。首 先,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激励不相容。委托人追求效 用最大化的目标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代理人不仅寻求以货币衡量 的物质报酬,还致力于一些非物质性的因素如增加闲暇时间,迫求在 职消费等等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一方追求效用最大化则损害另一 方,且始终不可能达到最优状态,这样经营者为追求自身效用,未必 会提供所有者决策所需的全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其次,委托人与 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为所有者是“外部人”甚或为“外 行”,而经营者是“内部人”且大多为“内行”,这样,在相关信息 占有方面,经营者相对处于优势地位,而所有者相对处于劣势

7、地位。 信息占有的不对称,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方便。另外,委托代理双 方签订的契约不完备,其契约往往是关系契约,不可能把会计实务中 的所有情况都包括在内,且会计实务变化之快是难以预料的,因而代 理人有可能利用信息优势与契约的缺口和遗漏选择有利于粉饰的会 计信息。3.2、会计信息造假会计活动当事人为达到某种目的,事前经过精心策划而故意造成 信息虚假,即前面提及的“故意失真”、“非法失真”。在审计过程 中常常发现有如下表现:编造虚假会计凭证;篡改财务报表的认 定;歪曲财务报表中的交易、事项;故意对相关金额、分类、认 定或披露采用错误的会计处理方法;贪污收入、盗窃资产或让公司 支付未得到的产品或服务

8、费用;编制虚假的发票、入库单、装运单 等文件;颠覆会计期间、权责发生制等基本假设;管理层有意规 避或授意他人背离有效的内部控制;通过内外勾结构造虚假的交易 循环。如此一来,私有企业可以隐瞒收入,虚减利润,偷逃税款;国 有企业则可创造“账面利润”,达到提高个人政绩、荣誉,地位升迁 为目的。产生非法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上一页12下一页1)执法不严由于执法不严,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会计信息的造假,低廉的造假成本,高额的造假回报和利益趋动,使得一些人敢于铤而走险,以 身试法,置国家的法律法规而不顾。2)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审计监督不足助长了会计造假的恶性循环。企业监督主要是由国 家监督、企业内部监督和社会监

9、督三方面组成。企业内部监督和有关 部门对企业实行的国家监督,由于人事关系和部门利益的影响,其监 督不能完全有效地进行;而作为社会力量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虽然 有了较大发展,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些原 则性差的事务所见利忘义,出具虚假的验证报告,不仅监督职能丧失, 反而滋长了造假的风气。3)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不高,执业道德和行为不规范,会计人员只 管报账拿钱,不问生产经营,有的甚至支歪招,出鬼点,帮助造假, 完全丧失会计的监管职能。4、防范对策与措施4.1、规范性防范主要是指政府利用法律、法规、具体的行业制度等方式,从经济 活动的开始到会计处理的每一个环节均

10、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对违犯规 定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处罚办法,从而为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供保 证。1)制度性防范两则和相应的行业会计制度以及2001年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是会计制度基本规范。因此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 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如制定制度的组成人员应选择 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群体;最终确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 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 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对 于准则中的某些定义和释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和 释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均作详细的阐述,表 明各种理

11、解的适用情况,这样就不会给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会计 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是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 素,但现实的矛盾是:我国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给予企业较 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因而不能通过限制企业的选择权来解决这一问 题,只能通过内部审计或一定的监督机制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可选 择性的空子。对于同一行业相类似的不同企业,其会计政策的选择性 范围应有所限制。2)法律性防范要充分维护会计法的权威,加强会计法等有关法规的宣 传教育工作,使企业领导、会计人员熟悉会计法规。同时要保护会计 人员依法行使职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要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 计工作中法律责任,即必须保证会计资

12、料合法、真实、完整,并且对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或者利用虚假的 凭证、账表进行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行为承担法律责 任,对那些严重违反会计法使会计核算不真实的当事人、责任人 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不坚持原则,玩忽职守的会计人员要调离工作 岗位,吊销从业资格证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4.2、技术性防范主要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财会人员及其有关人员的职业道 德水平、专业素质和法律意识等方面入手,调动财会人员的积极性、 责任心和荣誉感,主动规范,预防为主,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 问题。首先要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促进主动防范,使其在 处理经济业

13、务的过程中,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正确处理个人与单 位、单位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防止由 于工作失误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另外,要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强化 内部监督机制如:合理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制定切实可行 的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牵制制度、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包括成 本支出的范围、费用定额、支出标准、报销制度、签批权限等、引入 企业内、部门外的监督机制,如车间财务会审制度、企业纪检监察部 门随机抽查制度等,结合会计部门的内部审核制度如印鉴分存、账簿 档案分管等制度,处处设防,层层把关,形成立体防范体系等等。4.3、审计性防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光靠内部监督是不够的,

14、还必须辅之以外部监 督。要建立以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 尤其是要积极推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对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实行经 常的、独立的外部会计监督。通过建立起科学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为 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和真实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在审计过程中通过 审计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性,摸清企业家底,核实企业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利润等情况。对企业财务和经营情况真实 与否做出审计结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大审计执法力度,依法严 肃处理审计查出的侵犯所有者权益、国有资产流失、舞弊腐败等问题, 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法犯罪线索, 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和有

15、关部门立案查处。另外也要加强对社会审计组 织审计业务质量的监督,重点揭露出具假审计报告和验资报告,帮助被审计企业造假帐、算假账等违法违规问题,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投 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审计组织公正执业。5、结语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凭感觉 对失真问题下结论,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清信息失真的种类,看其属于“故意失真”、“非法失真”或“无意失真”、“合法失真”,然后 再在其基础上分清失真的真正原因,“有的放矢”或“对症下药”, 采取相应审计措施;在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方面,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有 两点:一是要审核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这是保证会 计核算其他环节真实可靠的基础;二是要求会计人员不抱任何偏见, 对经济业务的记录和会计信息的处理持“中立”态度,不受企业相关 部门或会计人员主观意念等外在因素左右。由于会计失真问题的复杂 性,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长期 的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上一页1 2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