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探究理论意义和其实施路径与效益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05077386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叙事探究理论意义和其实施路径与效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叙事探究理论意义和其实施路径与效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叙事探究理论意义和其实施路径与效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叙事探究理论意义和其实施路径与效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叙事探究理论意义和其实施路径与效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叙事探究理论意义和其实施路径与效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叙事探究理论意义和其实施路径与效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叙事探究理论意义和其实施路径与效益教育叙事研究是对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活动过程中 所得到的启发、感悟或所作的思考与评价等的记录、积累、 归纳、总结的实践性研究活动。在这一研究活动中,包含着 事件过程的呈现与滞后于事件过程的反思和研究。其特点是 以实践性为前提,兼有理论性探讨。实践一一反思一一记叙 提炼归纳一再实践,循环往复,是其基本的操作程序。 反思性教学原理是其理论支撑。卢梭的爱弥儿、亚米契 斯的爱的教育等名著可以看作是教育叙事的标本性著作。 当代许多知名教师之所以能从普通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一 步步走上名师之路,也大都得益于教育叙事式的研究。魏书 生、李镇西等老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本文将

2、从教育叙事研究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理论意义、实 施路径和实践效益三个方面展开。一、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意义(一)教育叙事研究可以增强职业热爱度,有利于“职 业保鲜。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他 们的主要工作不是理论研究,而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这是由 他们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他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学生,要 处理的工作是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具体事务的布置检查 以及各种各样的常规的或突发的问题的处理,琐碎繁杂,天 天如此。缺少挑战性,难有成就感。一旦完成了从起始年级 到毕业年级循环周期的教学任务,教学的新鲜感便逐渐消 失,随之而来的便是职业倦怠。这就是中小学教师群体之所 以大多沉寂、甘于平庸、

3、创造力难以充分释放的现实原因。 教育叙事研究可以帮助他们唤起并激活潜在创造力和成功 欲望,从而使他们永远处于不断发现的新天地之中,永远保 持对职业的新鲜感与认同感,最大程度地消解职业倦怠。(二)教育叙事研究体现知行统一,有利于教师的专业 成长。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是知行合一,它把教育教学实践 与理论的探讨糅合在一起,教师所从事的实践本身就是研究 的一部分。教师会带着明确的研究目的性去重视自己的实践 过程,重视个案的积累与经验的总结,从而使一过性的教育 过程变成了理论探究的鲜活丰富、源源不断的第一手资料源 泉。资料的丰富助益于经验的升华和理论的形成,而成熟的 经验与理论的成果又反过来指导教育教学实

4、践,促进实践积 累不断走向专业化、系统化。这种相得益彰的研究方式无疑 会使我们变得更加智慧,更富追求,专业成长之路会变得越 来越宽广。(三)教育叙事研究关注自我实现,有利于大面积提升 师资质量和教学效益。作为一种研究方式,教育叙事与一般 的理论研究不同,它是建立在人本的基础之上,面向全体师 生的,其本质是激活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唤醒,自我 学习,自我提升。它不看中研究者是否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 也不考虑其资历与背景。其研究的起点可以很低,每个教师 哪怕是没有从教经验的新教师都可以成为“研究员”。这从 某种意义上说,与朱永新先生“新教育实验”课题的核心理 念“为了一切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

5、”是完全一致的。 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教师培训已经由“外因”内化为自我意 识,人的潜力会得到充分释放,师生都可以更多地体验到成 功的快乐,人人都可以跨过研究的门槛,人人都可以在研究 中获益。这无疑会对学校大面积提高师资质量和教育教学效 益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二、教育叙事研究的实施路径在把教育叙事作为课题研究之前,我们江苏省张家港高 级中学就已经开始了教育叙事的拓荒性工程。截至目前,大 致经过了三个阶段。这项工程初起于学校振兴语文的一次学 科性教改活动:让学生用语文走遍天下。这次教改活动中有 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师生同写日记。我们组织编写出版了在 日记中成长一书,以每天读一个小故事、写一篇日记这种

6、形式逐日编排,目的是把中学生的读写有机结合起来,帮助 解决怕读书怕写作的“两怕”问题。其实,“两怕”不只存 在于学生中,在教师中也普遍存在。于是在师生写日记的同 时,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写作文,老师须“下水”; 语文教师每学年必须保证有文章在公开刊物发表;青年教师 有工作五年的缓冲期,在此期间,允许“发表空白”,但必 须每月写不少于两篇教育教学随笔交校长批阅指导。工作五 年以上的教师每人都应申报校级研究课题,鼓励青年教师申 报课题或参与到指导老师的课题研究中去。第二阶段重在扩大“写”的队伍与范围。写,不应只是 语文教师的专利,所有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在教中思考,在思 考中写作,从写作中进一步加

7、深对学科理论的认识与把握。 从语文组的教改探索中,学校认识到这是加强教师培训、提 升教师素质的新途径,于是加大了改革力度,将这项工程在 所有教研组全面推开。学校购买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 100条建议我把心献给孩子教育的艺术,亚米契斯爱 的教育以及于漪、魏书生、朱永新、李镇西等著名教师的 教育教学专著发给教师阅读,奖励写读书笔记的教师,以推 动教师的阅读与写作。同时,重新设计了备课笔记和听课笔 记,分别增加了 “课后反思”和“听课评价与心得”栏目。 学校还专门印制了 “成长反思录”,要求教师将自己在教育 教学过程中的所历所感所思所得形诸文字。学校每学期组织 编印教师随笔精华和学生日记选萃,作为

8、校本教材,以扩大 交流面和影响力。第三阶段是方向明晰化、措施系列化、管理制度化阶段。 在以前的摸索过程中,我们接触了反思教育的理论,学习了教育叙事的相关论述,明确了进一步实施改革的方向,将前 两个阶段所做的工作纳入到教育叙事研究的课题,在更高的 起点以更广的视野展开工作。首先是把学科教学、班主任教 育和学生自我教育分成三个研究系列,建立立体的既相对独 立又交叉联系、相互协调的研究体系。其次是以制度形式强 化管理,保证教育叙事研究课题的顺利进行、深度展开、快 出成果。通过教代会,制定了系列奖励措施,鼓励所有教师 发表文章、出版专著、积极参加市级以上的教育教学论文大 赛。定期组织三个研究系列的研讨

9、会,交流研究的进展情况 和取得的成果。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建立网上发表园地和 校园论坛,拓展师生的互动平台和表达空间。加强资料整理、 经验总结、理论提升、成果汇编等工作,力求将课题研究做 得扎实,做出实效。在教育叙事研究的实践中,我们感到要做好这项重大工程,必须重视以下四个方面。(一)行政手段的干预。研究工程启动之始,肯定会遇 到来自不同层面的反对。就以“学生作文,老师下水”为例。 我们都知道,要想有效指导学生的写作,老师自己首先必须 成为“写手”,否则,哪里能有的放矢、讲评到位呢?道理 人人懂,但多少年来,下水作文的老师有几个?可见,任何 一项改革都需要借助行政手段推行刚性的政策来保证实施,

10、 直到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二)骨干的引领。对于全员参与的教育叙事研究来说, 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我们尽可能多地派教师外出学习、研讨,以扩大交流,锻炼 教师;尽可能多地延请专家上门讲学、示范,以拓宽教师的 视野;尽可能多地为教师聘请省内外知名特级教师或学者为 导师,让老师们拜师学艺。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的自有 人才资源,做好传帮带工作。如聘请本校特级教师、大市级 学科带头人和部分学科组公认的骨干教师牵头,建立“学校 名师工作室”,设定目标,制定方案,组织实施课题研究。(三)平台的搭建。这里所说的“平台主要指发表平 台和交流平台。就发表而言,与报刊出版社结缘,

11、为教师提 供发表的便利;为教师个人的研究成果汇编、内部印刷打开 绿色通道;每学期编印“随笔精华”“日记选萃”“评课精 华帖”等;开通校园博客、QQ空间、网上论坛等。就交流而 言,主要是在校内定期组织“学科论坛”“班主任论 坛“学法论坛“师生面对面等活动,在校外尽可能多 地创造与大师、专家对话的机会,让师生听听“窗外的声 音”,为师生创造一个自由讨论、互相切磋、深度交流的空 间。(四)政策的保障。学校政策制定要为教学科研大开绿 灯。譬如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考试是必要的。但把手段当 成目的的应试教育却是短视的,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和身 心健康。在应试教育依然极有市场的现实背景下,学校不可 能高蹈于

12、红尘之外,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毫不作为。从学校 小环境的营造来说,在政策层面上适当地远离应试,尽量减 少考试对正常教学和课题研究等活动的干扰是可以做到的。 譬如原来学校搞周周清(考)、月月清(考),考试频率太高, 而且把考分与考绩挂钩,导致急功近利式的教学成了 “常 态”,使教师心浮气躁,难以沉静下去思考与研究。现在学 校从实际出发,废止了周考、月考,期中考试也不搞校际联 考,使教育教学尽可能回到“规律”的道路上,为教育叙事 研究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政策保障并非只此一项, 建立健全成果奖励制度、保证学校名师工作室的科研经费充 足、把科研成绩与评优评先挂钩等等,也都是重要的保障措 施。有了政

13、策的保驾护航,教育叙事研究才能够真正落到实 处。三、教育叙事研究的实践效益教育叙事研究改变了师生的思维方式,激发了教师积极 参与教科研的热情,推动了教育管理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带 动了教育理念的变化,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出现了充满活力的 新气象。(一)推动了教学管理的变革。以前,我们对教师的教 学评价一般情况下都是依据考试成绩做出的。似乎对大家都 公平,其实,这种评价方式并不科学。从命题到批阅,每个 环节都存在着难以把控的不确定性。把考试成绩的高低与教 学质量的优劣等同起来,忽略了教学质量的不可量化特点。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家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提出了很多 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校领导参考这些意见对教

14、学管理及时做 出了修正。建立群管小组,提高师生对教学管理的参与度, 降低成绩在考核中的比重,更加重视过程性管理,更多地从 三年教学周期的整体考虑而不被应试牵着鼻子走。这些做法 都取得了显著效果。(二)带动了教学方法的改变。原来我们常听到教师抱 怨学生“基础差”,“不认真学习”,把考试成绩不理想的 责任都推给学生。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这种声音越来越少 了,“参省吾身”的教师越来越多。如:反复讲过的东西为 什么考不出来呢?是不是我们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过于单 一,不能有效唤起学生、激发思维、增强兴趣呢?数学组顾 建老师把自己的反思以及改革教法的想法贴在了学校论坛 上,他认为数学教学效益不高,问题在

15、于讲风太盛,包办太 多。要想提高教学效益,必须破除“讲”的情结,让学生改 变“被学习”的状态,成为“要学习”的主动者。他大胆进 行了 “放手”实验,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建立自学自查 一一互学互查一一讨论质疑一一老师点拨的导学体系。这个 体系的核心是“放手”,激活主动意识,提高学习效益。数 学组的成功经验带动了全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老师 们探索热情高涨,学生也有了兴趣,学习氛围浓厚。(三)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改革给教师最 大的启迪就是“放手”,这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一次很大的 冲击。以前我们常常引用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也”作为对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要求,这里隐含着

16、一个重要的命题:知识是由教师传授的,教师是主体,学生 是受体。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陷进了一个很大的误区。教 育按照这样的逻辑发展下去,岂不是要“一代不如一代” 了?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我们怀着“师道尊严”的古训去 俯视学生,我们打着“爱生如子”的旗号训诫学生,高高在 上,不能冒犯。随着教育叙事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 定位悄悄发生了变化。大家认识到:真正的好教师不是因为 有了 “一桶水”,而是因为拥有先进的思想,科学的方法, 平等的心态,宽广的胸怀。于是,“师道尊严”变成了 “师 道民主”。以前在办公室,学生低头而立、教师痛心疾首的 现象时常可见,如今已基本消失了。杭铁老师在他的班主任 札记中写道:“观念变了,思想就变得灵动了,方法就变得 灵活了,效益就成倍产生了。什么是育人?育人就是引导学 生发现自我。”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研究方式,但它又超出了一般的研 究层面而成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理想生活方式。经由教 育叙事研究的重塑,过去的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