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与对策-经济学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4374441 上传时间:2021-10-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与对策-经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与对策-经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与对策-经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与对策-经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与对策-经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与对策-经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与对策-经济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与对策、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我国的战略选择(一)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新的趋势,预示着社会经济 结构的重大变革。一是科学技术发展不断突破人类传统认识极限,引 发新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自然科学 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导致众多跨学科领域的诞生。二 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不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在纳米 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不少国家都处在相近的起点上。后发国 家完全有可能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带动整体科技竞争力的跃升。三 是科学理论超前发展,引领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向。核能、集成电

2、路、 生物技术以及正在兴起的纳米技术,都是源于基础科学理论的突破。科学理论越来越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为技术和生产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四是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全球化环境下,资本、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在全球范围 内的流动与配置日益普遍。但是,全球化并没有改变国家间竞争的本 质,只是改变了竞争形式,也就是通过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占有更加 尖锐地表现岀来。总之,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 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二)科学技术的竞争已成为当代国际竞争的焦点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转变,以及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手

3、段。一是发达国家用技术控制市场。据统计,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 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凭借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 的国际规则,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 市场的高度垄断,从中获取大量超额利润。二是发达国家用技术控制 资源。如果说过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是用暴力掠夺殖民地资源,那么 今天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利用技术手段控制国际资源及其流向。目前, 对空间、海洋和生物等战略资源的争夺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三是 发达国家用技术控制媒体。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美欧等 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握的先进信息技术,通过对各种传媒的控制,在传 播西方意识形态、文

4、化和价值观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甚至以此影响 他国重大决策。(三)促进科技创新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战略面对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做出了基 本相同的战略选择。一是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美国政府把保持 美国在科技前沿领先地位作为国家战略目标;日本政府相继提岀了科 技创新立国和知识产权立国的国家战略;韩国政府提出必须在国家层 次上制定和执行以科技为基础的政策,为国家发展探索新的道路。二 是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2003财年美国联邦科技预算为 1180亿美元,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联邦政府研究开发支出;英国政府决定从1999年起,在3年内追加14亿英镑投资,是“有史以来 政府对

5、科学基础投入金额最大的一次”;欧盟提出到2010年将研究 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三是超前部署和发展战略技术 及产业。一些国家在航空、核能、汽车、微电子、软件等产业领域取 得领先地位,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国家超前战略选择和实施的结果。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后发国家既可以借助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跃升,也可能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 距,最终被边缘化。(四)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是我国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

6、本、市场和技 术;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致力于提高科技创新能 力,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后一类国家称为“创新型国 家”,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 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都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都在30%以下。在科技产出方面,这些国 家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总量的97%。我国尽管与创新型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是特定的国情决定了 我们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 展道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 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7、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最终 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创新型国家 的发展道路。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意味着我国必须保持从 改革开放到2020年连续40年7%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这是世界 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研究表明,如果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没有根本提 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仍保持目前39%的水平,要实现翻两番的目标, 就要求投资率达到52%的特高水平,这是难以做到的;即使投资率 可以保持近年40%左右的高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必须达到 60%,即在目前水平上提高20个百分点,才能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经济增长目标。第二

8、,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我国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生态 环境脆弱,面临日益严峻和紧迫的重大瓶颈约束,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在世界发展史上前所未有。据统计,我国人 均能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十分之一,水资源 仅为四分之一。与此同时,由于技术落后和长期粗放经营,进一步加 剧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损耗。实践表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 污染、低效率”的路子已经难以为继,依靠科学技术是突破资源和环 境瓶颈约束的根本途径。第三,保障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创新型国家 的发展道路。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面

9、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许 多新的问题。确保国防安全,实现祖国统一,维护我国空天、海洋权 益,以及应对各类公共安全和新的社会风险等,都对科学技术发展提 出了迫切需求。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 技术是买不来的。如果我们不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不具备强大的技 术创新能力,就很难在急剧变幻的世界竞争格局中把握机遇,甚至有 可能丧失战略主动权。(五)我国已经具备一定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能力目前我国创新综合指数排名大约位于世界第28位。进入创新型家行列,意味着我们在未来15年内,创新综合指数排名要提高10 位左右。我们认为经过全国人民的积极努力,这是完全可能的。这是因为:建国50

1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研究表明,我 国虽然处在人均GDP1000美元的时期,但是科技创新综合指标已 相当于国际上人均GDP5000-6000美元国家的水平。我国科技人 力资源总量已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5万人年,分别居 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这是任何国家无可比拟的,也是我国独具的走 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最大优势;经过儿代人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 了大多数国家尚不具备的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这是走创新型国家发 展道路的重要基础;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生物、 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

11、先进行列;我国具 有独特的传统文化优势,中华民族重视教育、辩证思维、集体主义精 神和丰厚的传统文化积累,为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路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我国还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 基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 内在规律和要求,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日 益深入人心。因此,我国完全有条件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依靠 自主创新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统一思想和意志,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2004年底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指出,要

12、坚持把推动科技自 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 国家创新体系,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也强调,必须把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 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 型国家。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上来,贯彻落实到各方 面工作中,仍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结构

13、调整一直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但是,我们至今还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型增长方 式的困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这可以从以下三 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技术创新能力决定国家竞争力。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 国主要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大规模引进国外技术和外国直 接投资,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 是,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开始凸显:一是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逐步提高,传统的比较优势也将逐步丧失,我国越 来越难以从单纯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中获得应有的利益。比如,我国生产一台电视机的利润不到10元钱,计算机的毛利只有5%,贴牌手 机的专利费占到售价的20

14、%。二是由于收益率过低,广大劳动者的 工资水平也很难得到提高,从而使得扩大内需、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等国家重大战略难以顺利实现。三是一些产业领域正在表现出一定程 度的对外技术依赖,大到飞机、汽车、制造装备,小到服装、日化用 品,国外品牌和技术主导的格局日益显现。在WTO规则下,知识产 权、技术贸易壁垒和反倾销已成为我国众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面 临的重大障碍。第二,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技术 可以引进,但技术创新能力不可能引进。实践证明,技术创新能力是 内生的,需要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产品开发实践才能获得。我国的产 业体系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使之转化为自主的知识资产,就

15、必 须建立自主开发的平台,培养锻炼自己的技术开发队伍,进行技术创 新的实践。在发展高技术特别是战略技术及其产业方面,强调国家意 志并没有过时。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素质,把资源禀赋决定的比较 优势转化为核心技术的竞争优势,应当成为新时期我国技术进步的一 个立足点。第三,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从冷战时期的“巴统组织” 到今天的瓦森纳协议”,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技术出口的控制不断加 强。近年来,针对我国连续发生的美国劳拉公司和休斯公司火箭发射 事件、以色列预警机事件、捷克维拉(VERAE)无源监视系统事 件、美国SMIC公司在华投资建设芯片生产厂受阻事件、欧盟对华军 售解禁问题等,都应当引起我们严重

16、注意。实践表明,真正的核心技 术是很难通过正常贸易得到的。我们应当立足于自主创新,在充分利 用全球资源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的创造性努力来逐步解决所面临的核 心技术问题。(二)正确处理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自主创新不等于关起门来搞创新。坚持自主创新,绝不是排斥技术引进,而是把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学习和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 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自主创新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要加强原 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要加强集成创 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就是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促进消化吸收和再创 新。“二战”后的日本及20世纪80年代的韩国,都是在充分消化 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们在许多领域的技术 引进与消化吸收投入之比达到1 : 51 : 8,这使本土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与他们相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