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品比例黄金分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4.09KB
约5页
文档ID:200788184
精品比例黄金分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_第1页
1/5

黄 金 分 割 及 平 行 线 分 线 段 成 比 例一、黄金分割黄金分割AC如图, 点 C把线段 AB分成两条线段 AC和 BC,假如 ABBCAC ,那么称线段 AB 被点 C 黄金分割,点 C叫做线段 AB的黄金分割点. AC与 AB的比叫做黄金比.黄金比黄金比值的求法:ACBCACAB由于ABAC,且BC= AB- AC,所以ABAACC ,解得 AC=5 1 AB 2AC,或 AC≈ 0.618AB,即得黄金比 AB5 12 或 0.618求作黄金分割点求已知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点;方法一:如图1、经过点 B 作 BD⊥ AB,且 BD=2、=DB.1 AB2连接 AD,在 DA上截取 DE3、在 AB 上截取 AC= AE,所以点 C 是线段 AB的黄金分割点.5理由:设 AB= 1,就 BD= 1/2,AD = 25, AC= 21 3 5, BC= 2AC BC所以 AB AC5 12 ,所以点 C是线段 AB的黄金分割点.方法二:如图1、段 AB上作正方形 ADCB2、取 AD的中点 E,连接 EB.3、延长 DA至 F,使 EF= EB.4、以线段 AF 为边作正方形 AFGH.所以点 H 是线段 AB的黄金分割点.1理由:设 AB= 1,就 AE= 2BE,所以5 EF25→ AF 21 3 5= AH,BH= 2AH HB所以 AB AH5 12 ,所以点 H是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点.方法三: 如图1、以 AB 为腰作等腰△ ABD,使∠ A= 362、作∠ ADB的角平分线交 AB于点 C所以,点 C是线段 AB的黄金分割点.理由: 作图的理由在本章学完就知道, 对这一基本图形我们将会特殊熟识, 此等腰三角形叫做黄金三角形AB 5例 1:如以下图,矩形 ABCD是黄金矩形(即 BC = 21≈0.618 ),假如在其内作正方形CDEF,得到一个小矩形 ABFE,试问矩形 ABFE是否也是黄金矩形?、例 2:以长为 2 的线段 AB为边作正方形 ABCD,取 AB 的中点 P,连接 PD,在 BA 的延长线上取点 F,使 PF= PD,以 AF 为边作正方形 AMEF,点 M在 AD上,如以下图,(1)求 AM, DM的长,2(2)试说明 AM=AD DM(3)依据( 2)的结论,你能找出图中的黄金分割点吗?练习题一、请你填一填(1)如图,如点 P是 AB的黄金分割点,就线段 AP、PB、AB中意 关系式 ,即 AP是 与 的比例中项 .(2)黄金矩形的宽与长的比大约为 (精确到 0.001 ) .(3)假如线段 d 是线段 a、b、c 的第四比例项,其中 a=2 cm, b=4 cm, c=5 cm, 就d= cm.(4)已知 O点是正方形 ABCD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就 AO∶ AB∶ AC= .二、认真选一选1、有以下命题 : ①假如线段 d 是线段 a, b, c 的第四比例项,就有 a cb d②假如点 C 是线段 AB的中点,那么 AC是 AB、BC的比例中项③假如点 C 是线段 AB的黄金分割点,且 AC>BC,那么 AC是 AB与 BC的比例中项④假如点 C 是线段 AB的黄金分割点, AC>BC,且 AB=2,就 AC= 5 - 1其中正确的判定有()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2、已知 P 为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点,且 AP< PB,就()A 、 AP2AB PB ; B、AB2AP PB ; C、PB2AP AB ; D、 AP 2BP2AB 23、.已知点 M 将线段 AB 黄金分割 〔AM >BM 〕,就以下各式中不正确选项 〔〕A. AM ∶BM =AB∶ AM B.AM =5 1 ABC.BM =25 1 ABD. AM ≈ 0.618AB2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4、已知 P、Q 是线段 AB 的两个黄金分割点,且 AB= 10cm,就 PQ 长为()A、 5〔 51〕 B、 5〔 51〕 C、10〔 52〕 D 、 5〔3 5 〕三、好好想一想1、已知点 C 是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点 AC= 5 5 5 ,且 AC> BC,求线段 AB 与 BC 的长;2、E、F 为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点,已知 AB= 10 cm,求 EF 的长度.A E F BAB3、假如一个矩形 ABCD 〔AB< BC〕中,BC5 1 ≈ 0.618,那么这个矩2形称为黄金矩形,黄金矩形给人以美感 .在黄金矩形 ABCD 内作正方形 CDEF ,得到一个小矩形 ABFE 〔如图 1〕,请问矩形 ABFE 是否是黄金矩形?请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 .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学问梳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如下图,假如l ∥ l ∥ l ,就 BC EF, AB DE, AB AC .1 2 3AC DFAC DFDE DF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如图,在三角形中,假如 DE ∥ BCA_,就 AD AE DE AB AC BC_E D__D E_ A_B_3.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上图,假如有专题讲解_C B_AD AEAB ACC_DE ,那么 DE ∥ BC ;BC专题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基本应用【例1】如图, DE ∥BC ,且 DB AE , 如 AB5,AC10 ,求 AE 的长;【例2】如图,已知AB / /EF/ /CD ,如 AB a , CD b , EF c ,求证: 1 1 1 .c a b【巩固】 如图, AB BD , CD BD ,垂足分别为 B 、 D , AC 和 BD 相交于点 E ,EF BD ,垂足为 F .证明: 1 1 1 .AB CD EF【巩固】 如图,找出S ABD、 S BED、 S BCD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例3】如图,在梯形 ABCD 中, AB ∥ CD, AB12 ,CD9 ,过对角线交点 O 作EF ∥ CD交 AD ,BC 于 E ,F,求 EF 的长;【巩固】(上海市数学竞赛题)如图,在梯形 ABCD 中, AD ∥ BC ,AD a ,BC b ,E ,F分别是 AD ,BC 的中点, AF 交 BE 于 P , CE 交 DF 于Q ,求PQ 的长;专题二、定理及推论与中点有关的问题【例4】(2007 年北师大附中期末试题)( 1)如图( 1),在 ABC 中, M 是 AC 的中点, E 是 AB 上一点,且 AE连接 EM 并延长,交 BC 的延长线于 D ,就 BC .CD1 AB ,4( 2)如图(2),已知 ABC 中, AE : EB EF AF1:3, BD : DC2:1, AD 与CE 相交于 F ,就FC FDA. 52的值为()B.1 C. 32【例5】(2001 年河北省中考试题)如图,在 ABC 中, D 为 BC 边的中点, E 为AC 边上的任意一点, BE 交 AD 于点 O .( 1)当 AE1 时,求 AO的值;(2)当 AE1 1 时,求 AO的值;、A C 2 AD AC 3 4 AD(3)试猜想AE 1A C n时 AO1 ADA的值,并证明你的猜想 .E【例6】(2003 年湖北恩施中考题) 如图, AD 是 ABC 的中线,点 E 在 AD 上, FO是 BE 延长线与 AC 的交点 .(1)假如 E 是 AD 的中点,求证: AF 1 ;FC 2B D C(2)由(1)知,当 E 是 AD 中点时, AFFC1 AE2 ED成立,如 E 是 AD 上任意一点( E 与 A 、 D 不重合),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成立请写出证明,如不成立, 请说明理由 .【巩固】(天津市竞赛题)如图,已知 ABC 中,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 E 是 AD上的一点,且 BE AC ,延长 BE 交 AC 于 F ;求证: AF EF ;【例7】(宁德市中考题)如图, ABC 中, D 为 BC 边的中点,延长 AD 至 E ,延长 AB 交CE 的延长线于 P ;如 AD2DE ,求证 : AP3 AB ;【巩固】(济南市中考题;安徽省中考题)如图, ABC 中, BC a ,如 D1 ,E1 分别是 AB ,AC的中点,就D1E11 a ; A2如 D2、E2分别是D1 B、E1C的中点,就D2 E21 a a 3 a ;如 D3、E3分别是D2 B、E2C的中点,就D3 E32 2 41 3 a a7 a ; D1 E1如 Dn、En 分别是Dn -1 B、En-1C的中点,就Dn En2 4 8D2 E2 . D 3 E3Dn En专题三、利用平行线转化比例 B C【例8】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 ,直线 l 平行于 BD ,且与 AB 、 DC 、 BC 、 AD 及 AC 的延长线分别相交于点 M 、 N 、 R 、 S 和 P .求证: PM PN PR PS【巩固】已知,如图,四边形 ABCD ,两组对边延长后交于 E 、F ,对角线 BD ∥ EF ,AC 的延长线交 EF 于G .求证: EG GF .【例9】已知: P 为 ABC 的中位线 MN 上任意一点, BP 、CP 的延长线分别交对边 AC 、 AB 于 D 、 E ,求证:AD AE 1DC EB【例10】 在 ABC 中,底边 BC 上的两点 E 、F 把 BC 三等分, BM 是 AC 上的中线, AE 、 AF 分别交 BM 于 G 、 H 两点,求证:BG : GH: HM5:3: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