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三历史复习第四节明清时期

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5.50KB
约19页
文档ID:198394463
高三历史复习第四节明清时期_第1页
1/19

高三历史复习第四节明清时期学科: 历史 教学内容:高三历史复习第四节明清时期 一.考点 (一)明朝 (1)明朝的政治 (2)明朝初期的统治 ①明朝的建立 ②君主专制的加强 (3)营建北京 (二)明朝的经济 (1)明初恢复经济政策 (2)农业和手工业的新发展 (3)商品经济的活跃 (4)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5)一条鞭法 (三)明朝的民族关系 1.瓦剌和鞑靼 (1)〝土木之变〞和北京保卫战 (2)俺答汗与明朝修好 (3)明长城 2.满洲的兴起 (1)满洲的兴起 (2)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3)后金的建立与发展 (四)明朝的对外关系 1.郑和下西洋 2.戚继光抗倭 3.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 (五)明末农民战争 1.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 2.明末农民战争 (1)农民战争的爆发与发展 (2)李自成起义军灭亡明朝 (3)清军入关与起义军的失败 (六)清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1.封建专制的加强 (1)军机处的设置 (2)文字狱 2.清朝前期的经济 (1)清初鼓励垦荒与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3)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①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封建制度的阻碍 (七)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 1.维护社会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 2.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侵略 (八)明朝文化 1.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 2.总结性科学成就的出现 3.科举.学校和书院 4.文学和艺术 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历史史实.历史现象. (二)能够理解和掌握明.清的历史特征和发展线索.再认.再现明初.清初封建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末农民战争.明太祖朱元璋.康熙帝.雍正帝的有关史实和本时期的基本历史概念. (三)分析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概况和影响,认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和后果. (四)概括分析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强化的特点.表现和影响,理解君主专制的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之一. (五)通过明清时期政治.经济在思想.教育和文学方面的反映,进一步理解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六)了解明清时期对外关系方面的重大事件及对外关系的新特点,认识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七)通过对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的分析,进一步理解封建政治统治.社会经济状况与阶级矛盾尖锐之间的关系,认识〝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亦反映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三.知识结构 明朝(1368—1644年) (一)明朝的政治 1.明朝的建立:1368年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①废丞相,权分六部 ②废行省,设三司 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④八股取士 ⑤营建.迁都北京 3.明朝后期宦官专权 4.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1)原因:①政治黑暗 ②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③陕北灾荒 (2)发展:①爆发 ②主要斗争:李自成的斗争 张献忠的斗争 (3)失败:清军入关与满汉地主的联合进攻 (二)明朝的经济 1.明初恢复经济的措施 2.经济的发展 (1)农业:①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②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 ③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2)手工业:①手工业中心 ②生产技术和规模的发展 (3)商品经济的活跃:①商品范围的扩大 ②城市经济的发展 ③货币的变化 (4)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5)赋税制度的变革:〝一条鞭法〞的实行 (三)明朝的民族关系 1.与蒙古的关系 (1)与瓦剌的战争 (2)与鞑靼的修好 (3)明长城的修建 2.与满洲的关系 (1)满洲的兴起 ①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②后金政权的建立 (四)明朝的对外关系 1.郑和下西洋 2.华侨开发南洋 3.明朝中期的抗倭斗争 4.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1)葡萄牙侵占澳门 (2)荷兰侵占台湾 5.西方文化的传入 清朝(1644—1840年) (五)清朝前期的政治:封建专制的加强 1.军机处的设置 2.文字狱 (六)清朝前期的经济 1.清初的经济政策:(1)鼓励垦荒 (2)〝摊丁入亩〞 2.经济的发展:(1)农业:耕地的增加 (2)手工业的发展 3.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发展状况 (2)发展缓慢的原因 (七)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 1.巩固统一的斗争 (1)平定边疆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 (2)迎接土尔扈特部归国 (3)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2.清朝的疆域及行政区划 (八)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 1.维护领土主权的斗争 (1)郑成功收复台湾与台湾府的设立 (2)抗击沙俄侵略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2.闭关政策 (九)明清文化 1.民主思想的产生:(1)原因 (2)杰出思想家及其著述 2.科技 (1)总结性科技成果:①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②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③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2)西方科技的传入 3.教育.专制主义色彩的加强 (1)科举 (2)学校 (3)书院 4.文学和艺术 (1)文学.古典小说 (2)艺术:①戏曲 ②绘画 【同步达纲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最主要前提条件是(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 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D.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分析与答案:本题是程度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有关知识的掌握.比较及深入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答案是C. 2.清初,奖励垦荒.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和实行〝摊丁入亩〞,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调整生产关系           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加强经济掠夺           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分析与答案:本题考查对清朝初年,清政府的经济政策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比较.概括.深入认识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题目中所提供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土地所有权.税收制度的问题,这些涉及到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权.产品分配等内容.答案是A. 3.下列关于〝地丁银〞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 A.取消人头税,只征土地税 B.田赋和丁税均征收白银 C.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 D.按人口和土地的多少统一征收白银 分析与答案:本题是程度型选择题,涉及对〝地丁银〞知识的理解,考查全面.深入认识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A.B.D选项涉及的是征收〝地丁银〞的具体办法,与题干要求不符.答案是C.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年份 全国耕地面积 全国人口 全国征收的粮食 洪武14年(1381年) 顷 口 石 洪武26年(1393年) 顷 口 石 净增数 顷 672507口 石 (注)洪武是明太祖的年号 据《明太祖实录》.《明史》 材料二 元季丧乱,版籍多亡,田赋无准,明太祖即帝位,遣周铸等百六十四人,核浙西田亩,定其赋税.复命户部核实天下土田,而两浙富民畏避徭役,大率以田户寄他户,谓之铁脚诡寄.……又以中原田多芜,命省臣议,计民授田.……北方近城地多不治,召民耕,人给十五亩,疏地二亩,免租三年. 摘自《明史食货志》 材料三 国初兵荒之后,民无定居,耕稼尽废,粮饷匮乏.初命诸将分屯于龙江等处,后设各卫所,创造屯田,以都司统摄……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种. 摘自《明会典》 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②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找出上述现象的原因. ③对上述现象应如何认识? 分析与答案:本题是一道综合的材料解析题,材料选择既包括原始统计数据,也含有文字记载.主要考查对明朝初年土地问题和相关政策的知识,涉及阅读理解材料,结合材料所提供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第①问应充分利用材料中所提供的时间.数据所反映的土地与人口状况的变化趋势概括其反映的历史现象.第②问需要结合第①问所得出的结论,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之进行概括.第③问应运用相关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基本观点对明初的经济政策及其效果进行评价.答案如下: ①明太祖统治时期,人口.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 ②调查全国土地,清查地主隐瞒的土地;奖励垦荒;军队屯田. ③明太祖调整统治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这是应该肯定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