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七上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基础知识1.填空1)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字 ,号 ,有“ ”之称与杜甫并称“ ”,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 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2)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 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 诗3)“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取了 、 、 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 的描写,表达了诗人 之情2.理解性默写(1)诗中与苏轼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相似,借月来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2)本诗中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境相近的诗句是:,3)本诗中以景写哀,衬托作者听到友人贬迁的消息后伤感的诗句是:,4)本诗中借月抒怀,表达对即将远去的友人的关怀惦念之情的诗句是:,5)诗中融情于景,突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写出贬谪之地偏远的诗句是: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诗人对友人强烈思念的诗句是:,7)写景兼点时令,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而“ ”句写闻讯,暗含悲痛之意,表现旅途艰难3.下面是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B.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C.后两句诗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选D我寄愁心与明月”,注意“寄……与……”搭配,并不是“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明月’”,而是运用拟人手法,将“愁心”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4.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5.选出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首句写景兼写时令,用“漂泊无定”的杨花和“不知归去”的子规入诗,含飘零离别之恨在内,渲染出李白当时的心情B.次句直抒胸臆,“闻道”表示惊异惋惜,“五溪”指出被贬谪之地偏僻荒远,路途艰难,虽未写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情自见C.后两句抒情,将明月人格化,创设托月相送的意境,抒发了对朋友真挚的感请,写得深切而动人心脾D.后两句所创设的艺术境界和曹植的《杂诗》中“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相似6.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7.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首句写景,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B.第二句便直叙其事,“过五溪”,见迁谪之艰难、道路之荒远,并能从中见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C.后两句议论,人隔两地,心情难达,而明月在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已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D.“夜郎”古夜郎国,在现在贵州西北部及云南、四川省部分地区这里联想到夜郎国,用以表现友人被贬之远和诗人关心之切8.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景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飘零,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B.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C.这首诗想象丰富而奇特D.因为李白和王昌龄一样,都是不得志,所以说是“愁心”。
9.下列对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品读有误的一项是()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指王昌龄,“闻道”表示惊诧,“龙标过五溪”,可见王昌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B.“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C.“杨花落尽子规啼”,杜鹃啼血,抒发悲苦哀怨之情D.“随风直到夜郎西”,王昌龄迁往古夜郎国,可见是个浪漫的好地方,作者也心驰神往10.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诗歌写景旷远,想象丰富,体现了诗人旷达豪放的胸怀B.“闻道”一句既写出了诗人乍听朋友遭贬消息后的震惊与惋惜,也写出了友人长途跋涉的艰辛和诗人对友人的关心C.诗人寄愁心与明月,是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怀念带给友人,以慰藉朋友破碎的心D.三四两句中诗人展开想象,并运用了比拟与夸张的手法二.简答题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2.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状态)?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前两句的写景叙事,都是为了下两句的抒情作铺垫(准备)5.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6.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7.最后一句,为什么寄托在明月中的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托风来传送?8.明月与轻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9.“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0.李白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你能从诗中哪个具体的语句体现出这种浪漫的情怀?11. 写作特色:12.诗人的形象: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己。
从这首诗中,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模仿下面画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13.课文主题三.阅读训练一)阅读古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首句点出,第二句传达出2.请对 “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2)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 这首诗的作者是:2.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三)阅读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首句中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3.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诗人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时,写到了哪些景物?2.诗歌后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你从中读出了哪几层意思?(五)阅读李白的两首送别诗,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1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1[踏歌]唐代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这种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运用想象遥寄深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2.上面两首诗都有对于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不同的心情3.古诗词中有许多送别诗,请你再写出两句表达送别之情的诗句写出连续两句)(六)(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诗人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句进行赏析(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八)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2.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四.中考汇编一)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