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 你 一 颗 慧 心 命题/话题作文的立意,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立意,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什么是立意,立意的作用,清人王夫之说:“意犹帅也 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立意的统帅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还表现在它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的“有无高下”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立意的要求,正确 深刻 新颖 高远,1:增 补 信 息 法,(明确 具体),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例:“担当” 运用“增补信息法”补充成分,一是可以补充宾语,回答出“担当”的对象,如“担当责任”“担当义务”“担当道义”等;二是可以补充主语,回答谁“担当”,如“我担当责任”“每个人担当义务”“教师担当道义”等。
这样选择其中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即可例:“举手投足之间” 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立意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例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2008浙江卷,2:以 “问” 领 “想” 法,方法点拨,(明确 具体),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如果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果推因、由形观神的审察事物,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透过表象看到真相,经由问题揭示原因,经由形式洞察内涵,就更能得出客观且令人信服的立意来。
这叫“按迹循踪,合理推理” ,需要有较强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自然中生活”,运用“以问领想法”,例如:“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例:“走出这个圈子” 通过“以问领想法”来打开思维的闸门自问: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自答: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自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自答: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自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自答: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自问: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自答: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
以问领想法”不仅解决了审题立意问题,有时也解决了行文的结构问题,如此例如满分作文成长需要悉心的呵护 中心论点:“成长过程中切莫失去了文化的修养,人文的关怀 开头: 面对当今商品经济大潮下的文化的被侵蚀,被扭曲,我们感到痛心和不安 分论点一:传统文化让位于市场的“大众文化” 分论点二:传统文化,披上商业的外衣 分论点三:正统文化被侵蚀的危害:一是“若无文化之熏陶,则无健全之人格;若无健全之人格,则胸无大志;人而无志,其为可乎?若举国皆然,国将不国”,二是“审美的毁灭”3、辩证立意,巧换角度 (深刻 严谨),所谓辩证立意法,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以及一分为二地审视问题,要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方位的立体思考, 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如“好奇心”,我们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例如: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综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如2003年高考作文,材料的指向是:感情的亲疏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这样立意当然比较稳妥,但不易出新出巧如果从反面切入,从“感情的亲疏不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立论,或弘扬“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或赞扬一些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领导干部,这样就更有启发意义,更有新意4、高屋建瓴(高远 新颖),就是指作文要“大气”,有高远的立意,也就是要有才识才识是高考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一些同学立意不远的主要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他们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气”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与“自我”无缘的,所以,必须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必须把现实生活融入到作文中,不要就事论事,尽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
在超越中,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到深的大致顺序是:自我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宇宙如“习惯”,多数人就习惯写习惯,或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或性格习惯等,自甘平庸,流于一般若能从宗教谈到哲学,从理性高度对习惯加以思考,从科学谈到政治,从历史发展的层面对习惯进行反思,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对习惯发出挑战,这就不再是生活中一人一事的习惯了这种习惯自然超越了一般,显示了非凡的才识以 问 领 想 法,增 补 信 息 法,高屋建瓴 法,课堂小结,辨证立意 巧换角度,结束语 相信,有王羲之看鹅的全神贯注,有面壁僧人打坐的专心致志,训练有素的我们面对题目就不会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能把跑题与偏题的噩梦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练就一双慧眼,拥有一颗慧心吧,让我们在考试中把纷扰的材料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挥笔写就“准(审题准确)、深(立意深刻)、新(新颖脱俗)”的考场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