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心理

xzh****1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50KB
约5页
文档ID:163714518
浅谈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心理_第1页
1/5

浅谈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叛逆心理摘要:城乡结合部是我国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区域近几年来,这个区域的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困境有日趋增多的趋势,困境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四个方面只有采取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等对策,才能使中小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实现全面发展关键词:城乡结合部 初中生 心理问题初中阶段是人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初中生面对各方面的转变,其中最大的转变是生理上的转变,由生理转变引起一系列的心理转变,对未来生活和前途的觉悟,以往心理上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又没有建立,出现了一个心理上的“断乳期”,所以,在初中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城乡结合部的家庭更加复杂,正是这种复杂的人口组合特征,也就造就了这里的初中生复杂的心理特征不少初中生的成长过程往往都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发展不平衡,存在着不同程度不良行为如:1、上课不听反而还大张旗鼓的讲话,不听老师劝告;2、无心向学并且还把社会上的不良作风带到学校;3、有吸烟、吸毒现象;4、拉帮结派、打架、斗殴;5、早恋;6、迷恋上网……这些不良行为的存在也是有一定的原因。

其原因大多数是家长没有从小教育又或者家长对其的爱已形成溺爱,凡是顺从其的意思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初中生与家长、老师没有沟通,甚至把家长、老师的话不当一回事反而逆着干,然而就会造成初中生与家长、老师之间的矛盾直至初中生对家长、老师产生怒恨,因此产生了叛逆心理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初中生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初中生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初中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期,是人生中的“疾风怒涛”的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快速期,具有矛盾动荡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暴躁、易发脾气、易于为冲动所驱而失去控制在初中生时期里,初中生的生理、心理、智力都有很大的变化,自我逐渐形成,但个体身心还很不稳定,容易表现两极性:情绪行为两极波动:“中学生处于情绪与情感的‘疾风怒涛’时期,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明显闭锁性与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反叛性:反叛传统,喜欢标新立异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初中生的成长非常不利。

它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城乡结合部初中生这种叛逆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我认为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一、社会与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在城乡结合部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中占决定因素因为家庭是每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学校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而城乡结合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顾名思义,这个区域从地理环境来看离县城很近,可从人员组成来看,大都是一些农村人口或移民这个区域的成年人大都没有接受过较高的教育,文化素质低下,综合素质更为低下在城乡结合部的学生从小生活于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濡,养成很多不良习惯并且,由于家长缺乏应有的教育知识,不能准确把握孩子心理的细微变化,容易造成教育失当如有的家长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值,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就会被责骂甚至被打,时间一长,孩子慢慢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最后导致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使这类孩子不能正常发泄其情绪,长时间的压抑,物极必反,导致孩子有强烈的躯体化倾向;有的家庭不合父母随时争吵、打骂,甚至离异,这都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导致孩子的自卑、躯体化、偏执等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城乡结合部初中生本身具有的特点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都是90后,90后的学生开始感知社会时,没有经历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岁月,可他们的信息来源多,自我意识强,受传统的观念影响小,集体主义观念淡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较之以前学生急剧减弱,很多事情只会顺其自然,偶遇挫折则一筹莫展,动不动哭鼻子,耐挫力极差……由于“一九九二年又一个春天”,中国经济大发展,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的工业发展更是地覆天翻,可家长思想的发展与更新的速度未赶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对子女要求偏低,长辈们的“万千宠爱于一人”,大事小事长辈们的包办,子女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再加之经济较之农村地区的优越,外来的农民工子女的处境衬托,更由于城乡结合部在某些管理方面的疏漏(未成年人上网,出入歌厅堂而皇之),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 三、父母与子女的交流缺少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初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

因此,作为子女的中学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四、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有些老师不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不熟悉学生的家庭情况居高临下,过于经验主义而不考虑现实社会各种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简单地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很少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脱离教育实际,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五、网络世界的负面影响 由于网络技术上存在一些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加之网络管理相对滞后,也给青少年的思想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正如一些专家的评价的那样:网络同时也是一个语言垃圾场、是一种电子海洛因和一个传播色情暴力的影剧院青少年学生是网络中的主要群体,据调查,现在上网的学生中,真正进行学习的不到20%,80%以上的学生,更多是玩游戏,聊天交友,或者是看其他方面的信息,在这些信息当中可能含有以下一些负面的内容:首先是政治方面,网络上会有一些背离党的方针政策,直接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言论和材料:其次是网络上会有一些不适于未成年人看到的黄色信息;再次是网络上会有一些消极方面的信息,会有一些不规范的语言流传因为这些负面信息,同时还因为网络所具有的其他特点,使得网络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发挥着一些负面影响。

针对中学生叛逆心理的不同成因,消除这一地带中学生的叛逆心理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才能出成效的单从学校、家庭和学生这几方面来讲,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竭尽所能,创建公平求学、育人目标和要求确立适合初中生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初中生产生叛逆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初中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要认真分析初中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初中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对这些初中生须真诚相待,并主动与他们沟通思想,通过交谈,统一认识,达成协调感情以取得学生信任之目的为此,教师应主动与之谈心交朋友,尊重其人格,发现闪光点,给予信任和激励,用其所长,启迪其自爱自强,确立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二、情感递化,融洽师生、生生关系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父母、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学生的思想,自尊和个性在这一点上应经常注意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不能带有色眼睛看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处理学生的问题或错误要客观公正,切忌主观感情用事,甚至把个人外因不快的情绪夹杂到理性的判断之中去,以免主观化,伤害学生的感情。

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实质和利弊,引导学生放眼长远未来,冷静处世,知错改错其实,每位学生都是愿意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与表扬的,这也是人之常情以朋友的诚心对侍学生,学生是会理解的,毕竟初中生是懂道理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当然,这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也要我们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修养,多研究初中生阶段的青少年心理特征,真正成为他们人生的引路人和铺路石三、切入养成,互补互利,携手共进提高为人父母者的素质,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孩子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高素质的家长必定能带出高素质的孩子要让家长认识到,孩子掌握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提高其综合能力更重要;教孩子拥有一技之长是可取的,但必须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兴趣出发、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广博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教师注重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研究学生的知识需求心理,善于假借报刊、影视、因特网等媒体传播的影响作用,结合教学,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四、“家校”互动,实现双向整体育人充分利用环境育人的优势,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功能;创设良好的校风、班风,形成浓郁的校园育人环境;加强对家长的心理健康,健全家校合作教育网络;加强对团队和德育阵地的建设,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心理障碍,并加以分析,探索其成因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的关系;根据现有学生实际情况,在不同年级开设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能进行自我意识、群体意识、学习意识及生活意识的自我调适;对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与,让他们系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与人格魅力。

五、利用社会资源宣传正面事迹社会各界都应正确关注教育,把对下一代的教育看作我们共同的事业新闻媒体应本着教育好下一代的出发点去报道,应多从正面报道广大教师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不要反复渲染教师的个别不良事件;对于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不可过于指责教育者的失职,而是应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多开展一些有益于孩子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活动综上所述,关注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心理发展状况,并对城乡结合部初中生进行心理教育,可以使他们健康发展,也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但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要注意其反复性在其反复时,家长、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教育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发展,使他们成长为祖国的建设者,让我们都来关注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心理发展,重视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心理教育吧!参考文献:1、《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及对策初探》 李利2、《浅谈90后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的班级管理》 陈建波 袁雪莲3、《浅谈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杨立新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