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平遥古城晋商古宅院中砖雕艺术形式的审美心理

j****9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66MB
约4页
文档ID:47853745
平遥古城晋商古宅院中砖雕艺术形式的审美心理_第1页
1/4

102ART RESEARCH 美术研究 平遥古城晋商古宅院中 砖雕艺术形式的审美心理常晓君砖雕是一种特殊的雕刻工艺,以砖为基本材料,工艺由陶艺、石雕等发展而来砖雕是精致而又质朴的艺术,最易与砖砌建筑浑然一体,从而获得统一和谐的美感中国砖雕艺术历史悠久,其起源可追述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其后的千年演化中,不断开拓技法,深化文化内涵,提高艺术品质,强化地域特色,最终以极其辉煌的成就享誉世界富有的晋商家族当年在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营建一个好的归宿的同时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其中平遥古城中的晋商旧宅院建筑中或多或少遗存着一定数量的砖雕艺术就为今天的人们了解晋商文化所体现的民俗艺术有了最直观的感受平遥砖雕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北方具有一定典型的代表性一、宅院中砖雕的艺术表现形式平遥古城晋商古宅院中的砖雕在明代中期广泛流行,在清朝达到盛期砖雕被广泛应用在门头、门楣、廊心墙、照壁等部位一种艺术形式,都具有其它的文化形式不可代替的特殊功能砖雕也具有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平遥晋商古宅院中砖雕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采用圆雕、浮雕两种一)宅院中的砖雕艺术表现形式——圆雕圆雕是立体的艺术,主要体现在建筑中的门楣、土地龛等处在模仿木结构建造结构的同时,表现出一种雄健、博大、古朴、厚重的装饰艺术形式,是砖雕中的必然元素。

在雕刻中点、线、布局、空间的相互应用以达到形式的完美体现了工匠们高超的造型能力如图C1、C2、C3、C4、)在古宅院砖雕艺术形式中圆雕对点的运用十分讲究如C4角兽作为外形一个点的装饰,为突起的圆点,产生庄重、丰富的强烈的装饰效果同时对线的运用体现在各个方面如C2图线的相互穿插及纹饰的选择上相互配合运用形成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的砖雕艺术规格统一,排列有序的线条构成了砖雕的形式美感多层的圆雕的堆积构成了立体的砖仿木结构的形式多个层次,层层深入,前后透视,比例匀称形成了既有平面的,又有立体的视觉新形式达到形式的完美统一C1C2C3C4103文化遗产 ART RESEARCH (二)宅院中的砖雕艺术表现形式——浮雕浮雕主要体现在建筑中的照壁、土地龛砖雕(如图D1、D2、D3)等有的群雕需要青砖的细致拼嵌,块块磨砖对缝拼接成一幅作品,显得细致而耐看浮雕中有排列不同、大小不同、凸起程度不同、数量不同、明确醒目的点,与图案相配合尤为显的装饰浓重、和谐的视觉形式和冲击力在图E4“喜雀登梅”砖雕当中采用了中国传统构图,充分利用了浮雕的立体构图形式将点的构图元素融入其中无论从构图、透视都体现了中国的绘画元素。

如右图D1麒麟吐珠中线运用的粗细、排列、疏密来组织形象通过线的不同雕刻力度,疏密的相互配合以达到构图的和谐统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二、宅院中砖雕的艺术特征平遥砖雕集思想性、艺术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身,融绘画造型、建筑艺术、环境美学于一体,在明清数百年的社会演变过程中,不断地继承、扬弃和发展,体现出鲜明的山西晋商建筑装饰的艺术特征: 其一,体现晋商建筑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雕刻的样式、色彩、质地、题材等都服从于建筑的社会功能;如一些晋商望族的屋顶用琉璃作雕,彩画用鹿鹤同春、龙凤呈祥等寓意吉祥的图案,以表示家族的尊严与优越;一些私家园林则用青砖小瓦、原木本色和精巧自由的砖木雕刻,以体现超然淡泊、清新淡雅的格调平遥古城中商业宅院砖雕在照壁上的应用体现了晋商文化的另一个方面经商与民间儒文化相结合,它们是显示建筑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照壁位于院落内或外做为屏障的短墙照壁不仅能增加空间层次,营造藏的意境,还有很强的装饰作用与形式美感照壁砖雕纹饰题材广泛,包括富、禄、寿、喜、财等古语文字,以及寓意吉祥的人物如 “ 米芾拜石图”(图A)动物如“麒麟吐珠”(图D1)其二,砖雕大多都具有审美、实用的价值,并和结构紧密结合达到完美统一。

屋顶吻兽雕刻是保护屋面的构件,花格窗棂的雕刻是便于夹纱糊纸;而像石雕的柱础、栏杆、螭首(吐水口)、梭柱、月梁、拱瓣和麻叶头、霸王拳、菊花头等梁枋端头形式,本身就是对结构构件的艺术加工大多是建筑必备的构件一般在房屋的门面、墙角、走廊等处所使用的材料是质地细腻的水磨青砖,砖的质地比较松脆,不像木材那样具有韧性,但又比石块易于加工,所以在雕刻手法上就有了丰富的表现性,并吸取了立轴、手卷等构图形式的长处就砖雕花纹方面,从早期的简单粗犷、朴素的纹样,逐步演变到后期的繁复、华丽的艺术风格民间砖雕从实用和观赏的角度出发,形象简练,风格浑厚,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纤细,以保持建筑构件的坚固同时兼顾美观 其三,砖雕有严格的程式,大部分样式都趋向规格化、定型化,都有其一套特定的理论和规定青砖在制作上历来就有一套严格的规程,从选泥、入池、沉淀到踩泥、制坯、晾制、烧制直至封窑、浸水都是倍加小心仅以踩泥一项为例,半干的泥糊在检查无砂粒之后需搬入制作池中,以牛蹄反复踏成泥筋(俗称“千斤泥”),以备制坯明清砖瓦作书籍中多次提到的“停泥砖”做法,就是其中的典型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阴刻(刻划轮廓,如同绘画中的勾AD1D2D3D4104ART RESEARCH 美术研究 勒)、压地隐起的浅浮雕、深浮雕、圆雕、镂雕、(图B)减地平雕(阴线刻划形象轮廓,并在形象轮廓以外的空地凿低铲平)等。

在照壁等的构图上以壁心为装饰中心,以线角或纹样围合成长方形的面,在其四个角上设角图案和中心花等平遥古宅院中砖雕纷繁复杂,砖雕的装饰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可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传达寓意大致可以归纳为:伦理教化、驱邪禳灾、祈幅纳吉三类三、宅院中砖雕所体现的审美心理宅院砖雕的艺术形式从侧面反映出一种独特的晋商民俗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形式,必然反映一种文化特性和文化精神建立在传统文化心理基础之上,它整合了这个阶层对社会活动、社会生产以及自身的精神世界的全部内容在文化整体中,砖雕是一个特殊的艺术综合体,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并非脱离传统文化独立存在,而是同形关系,所以,宅院中的砖雕这种艺术形式是特定的文化层构建起来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自觉和不自觉的外化其中蕴含的人的内心世界的审美情感必然受中国美学和中国美学精神的艺术文化的影响砖雕作为建筑的一种装饰艺术,这也是对道法自然的最根本性的追求,同时其中的内容亦来自于自然的方方面面,赋予每一种生命同等的地位,把心灵深处对美的本质的追求转借到其它的生命形象上,达到一种心灵的观照,赋予自然物新的形象意义在人类的生产活动过程中人不仅是造物的主题,又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对自然的改造,实质上是自然通过人而进行的自然自身的一种改造。

人对自然的反思和回归意识,具有自然和人生哲学的双重意义砖雕本质上看似是人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不管是具象形态、抽象形态还是综合形态都是人对自然中一草一木及一切事物的表现和改造,都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亲近的生命意识,同时人又借助自然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所以这种砖雕艺术也是晋商自我价值的体现贡布里希认为:“有机体在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中发展了一种秩序感,这不仅因为他们的环境在总体上是有序的,而且因为知觉活动需要一个框架,以作为从规则中划分偏差的参照 “应该把有机体视为具有能动性的机体,在周围环境中,他的活动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在它的内在秩序感的指导下进行的 [1]这样可看到宅院砖雕的形式秩序与人的审美心理秩序具有同构性,在人的主导作用支配下,人的审美心理秩序才外化为砖雕这种装饰的形式秩序而这种审美的秩序感传达出什么样的心理变化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窥视一下这种艺术形式所表达的审美心理一)砖雕艺术形式的民俗性“民俗,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理解的产物,因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惯、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2]那么,民间美术作为民俗的一种物化形态而承载着民俗的具体含义砖雕作为民间美术的一种形式,其出现必然有其民俗功利目的,他的形式和结构同样凝结着民俗造型的文化意义例如门神、年画、对联等从原来辟邪的功能逐渐转到美化生活,增加喜庆气氛的新的文化意义那E1E2E3E4B么砖雕最初的出现也完全可能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驱凶辟邪的功能,后逐渐转化为祈祥纳福、吉祥如意、多子多福、招财进宝、五谷丰登、功名利禄的心理需求其中那些吉祥纹样的装饰图案以及传统题材的出现正是浓缩了民间大众对美好事物追求的集中表现,折射了人类的愿望和希翼,体现出多方面的精神价值从哲学层面,是一种精神需要引申出的人生思考;从宗教角度,是一种从已知演化成对未知的诉求;从审美层面,是一种从实用升华成的内在价值发现;从形式角度,是由感性形式推衍出生命形式的装饰华章;从造型角度,则是从视觉满足趋向情感满足的形神张扬[3]可看到当时砖雕已成为晋商的一种精神满足二)砖雕艺术形式与知觉经验人类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感觉、知觉等认识活动获得大量的知觉体验,随着创造心态中审美性因素的发展,劳动经验自然顺理成章获得肯定和积累,人性中对生活中各种物象的经验发展成一种模式和形式,逐渐建立起一种经验性的审美与艺术。

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万事万物都处于一种变化之中,但是又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统一性生命的个体都有自己变异的特征,自然变化的过程只是一个瞬间,源于对众多生活体验,砖雕中的众多装饰纹样来源于知觉经验对自然物象思维和创造的过程三)砖雕艺术形式与审美情感在砖雕众多的形式中,都是通过寓意联想、指物会意或吉祥谐音等的方法形成的,这种形式把人们期待的理想、美好的愿望、心灵的幻想寄寓在新的视觉形象之中,以唤起审美主体的感情上的共鸣,心灵上的愉悦民间所指的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桃子象征多寿,石榴象征多子的象征手法,还有佛手的谐音寓意多福再就是龙纹、祥云纹等蕴含吉祥的审美意蕴的图式在砖雕中各种形式规律,既有审美心理的影响,又体现了人们对形式美的主题追求如那些象征意味的组合,一方面增强了造型的形象性,既符合民众的造型习惯,又弘扬了民众的审美理想;另一方面又在形式和结构上赋予民俗造型形式之美如福、禄、寿、喜、财等,这种造型之美,把形象和寓意有机的统一在造型结构中,开创了东方装饰艺术审美造型的诗意传统圆满与象征中国人深受古代太极阴阳哲学观念的影响,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人生宇宙观和时空观人们在造型思维中对生命的本质的把握不约而同地讲求完整圆满,对称的设定、动静结合、黑白相守等造型法则。

包容完整不仅从民族审美心理层面反映了造型的形态特征,而且也折射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尽善尽美”的民族审美意识和讲究忍耐、内省、包容的民族心性而这种圆满变化体现在砖雕中民间艺人以惯有的时空观念,通过对物象长期的接触所获得的由表及里的感性理解,然后用一种超现实的象征手法肯定下来,既满足了人们追求完美的心理要求,又获得了在多维空间表现多维感受的特殊手法在装饰造型中,人们追求圆满统一,实质是追求生活的美满、宇宙的和谐、生命的永恒,在砖雕里,圆满无疑就象征着美满的生活、和谐的宇宙、永恒的生命砖雕是中国民间建筑的重要装饰艺术,物质条件与民俗文化的差异,使砖雕样式、砖雕形式纷呈显示了迥异的地域风格特色平遥古宅院中的砖雕造型手法艺术形式质朴,不拘一格其艺术形式不仅给人愉悦享受,同时以深厚的文化内涵感动人由此可见,平遥古城晋商古宅院中砖雕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及其特殊的视觉形象体现的审美样式反映了当地人对幸福的追求,是非常渴望和强烈的,而且是直接的,毫不掩饰的这种热烈的情感同时也是对美执着的追求,把自己对生活的期盼全部放入到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展示区,它张扬的生命激情显示了当地人民顽强拼搏的生命力这就是宅院砖雕的艺术魅力与价值之所在。

□注:[1] 贡布里希《秩序感》,范景中 \ 杨思梁 \ 徐一维等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2] 唐星明《装饰文化论纲》,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33、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