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鲍尔吉·原野井的石壁认识村庄的每一只水桶,桶撞在石头上,像用肩膀撞一个童年的伙伴,叮——当,洋铁皮水桶上的坑凹是它们的年轮 那些远方的人,见到炊烟像见到村庄的胡子,而叫做村庄的地方必定有一口井,有的地方还有一条河,井的周围是人住的房子在黑夜,房子像一群熊在看守井没人偷井,假如井被偷走了,房子就会塌 井为村庄积攒一汪水,在十尺之下,不算多,也不少十尺之下的井里总有这么多水,灌溉了爷爷和孙子人饮水,水进入人体,上下流淌,血少了再上井里挑回来村里人有一种类似的相貌,这实为井的表情 井用环形石头围拢水水不多也不少,在清朝就这么多,现在还这么多村里人喝掉了成千上万吨的水,水不增不减多少人喝够了井水翘辫子走了, 降生面貌陌生的孩子来喝井里的水井安然,不喜不忧,在日光下只露出半个脸——井只露半个脸,另半个被井帮挡着——轻摇缓动井里没有船,井水怎么会不断摇动?这说明井水是活的,在井里辗转,在月光下睡不着觉,井水有空就动一动 村民每家都有财宝罐,不大,放在隐秘的地方——箱子、墙夹层,甚至猪圈里,而全村的财宝罐只有这口井它是白银的水罐,是传说中越吃越有的神话水井安了全村人的心 水井看不到朝暾浮于东山梁,早霞烧烂了山顶的灌木却烧不进井里。
太阳和井水相遇是在正午时光,它和水相视,互道珍重入夜,井用水筛子把星斗筛一遍,每天都筛一遍前半夜筛大星,后半夜筛小星天亮前筛那些模模糊糊的碎星井水在锅盖大的地方看全了星座,人马座、白羊座,都没超过一口井的尺 寸 井暗喜,月亮每月之圆,是为井口而圆最圆的月亮只是想盖在井上,金黄的圆饼刚好当井盖,但月亮一直盖不准,天太高了倘若盖不准,白瞎了这 么白嫩的一个月亮太阳圆、月亮圆、谷粒圆、高粱米圆,大凡自然之物都圆河床的曲线,鸟飞的弧线,自然的轨迹都圆人做事不圆,世道用困顿迫使他圆圆 的神秘还在井口,人从这一个圆里汲水,水桶也圆人做事倾向于方,喜欢转折顿挫,以方为正大自然无所谓正与不正,只有迂回流畅自然没有对错、是非、好 坏道法自然如法一口井,大也不大,小也不小,不盈不竭,甘于卑下 大姑娘、小媳妇是井台的风景大姑娘挑水走,人看不见水桶,只见她腰肢女人的细腰随小白手摆动,扁担颤颤悠悠井边是信息集散地,冒着人间 烟火,有巧笑倩与美目盼,孩子们围着井奔跑村里人没有宗教信仰,井几乎成了他们的教堂但没人在井边忏悔,井也代表不了上帝宽恕人的罪孽但井里有水, 水洁尘去污,与小米相逢化作米汤,井水可煎药除病。
井一无所有,只有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说的是井与河流,土是耕地对树和庄稼来说,井是镶在大地的 钻石鸟不知井里有什么,但见人一桶一桶舀出水来,以为奇迹春天,井水漂浮桃花瓣入井私奔的桃花,让幽深的水遭遇了爱情花瓣经受了井水的凉,冰肌玉 骨啊从井里看天,天圆而蓝,云彩只有一朵天阴也只阴一小块,下雨只下一小片井里好,石头层层叠叠护卫这口井,井是一个城 井是白银的水罐,井水变成人的血水井无水,村庄就无炊烟、无喧哗、无小孩与鸡犬乱窜庄稼也要仰仗井,井水让庄稼变成粮食 人不离乡,是舍不得这口井家能搬,井搬不了井太沉,十驾马车拉不走一口井,井是乡土沉静的风景 (选自《散文选刊》2013年第1期下)1. 为什么说“井是村庄的珠宝罐”,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2.阅读全文,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3.赏析第8段(黑体语段)的语言特色,并举例说明4.本文作者赋予了“井”哪些深刻的内涵?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①井滋润村庄的自然万物 ②井哺育了村庄的人们 ③井安了全村人的心 ④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⑤井洗涤了人们的心灵 2. 内容上:总结全文,突出强调了井的重要作用;点明主旨,表达人们对故乡的眷念。
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严谨3.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如比喻句:“井是镶在大地的钻石”;拟人句:“水洁尘去污,与小米相逢化作米汤”等赋予水井以生命、活力、情感,使文章表达形象生动②语言质朴自然但不乏雅致多用短句,明白质朴如“大姑娘、小媳妇是井台的风景……扁担颤颤悠悠的描写,朴实却细致生动;雅致:“井边……有巧笑倩与美目盼”,化用《诗经》的句子,语言显得典雅4.①井是村庄的标志,有村庄的地方必定有一口井②井蕴含着一种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③井诠释着做人的态度:不卑不亢,恰当好处;甘于平凡,从容淡定④井是一种乡土情结,让心灵得到栖息野 菊曹柏青金风飒飒,银霜沉沉 秋阳艳丽,四野俱寂,霜枝无语黄灿灿的野菊,丰满鲜嫩地伸展着,翠绿肥硕的叶子,像打开的伞架,支撑着金黄的花盘,在晚来的秋风中轻轻地摇曳天生傲骨差相似,撑住残秋是此花 静读陶诗未终卷,又乘秋风观野菊 我穿行在馥郁的秋风里我看见夕阳的车轮,向远方滚去田埂旁,池塘边,土坡上,我诧异地看着这一簇簇金灿灿的野菊,满目秋艳,它默不作声的美,依然震撼了我苍凉人生,至情至性,有了野菊的映衬,人格人品的意味格外深长啊!秋来倾听菊语,雨霁捕捉竹籁。
我的灵魂闪烁在秋阳、翠竹的光影婆娑 中,我在细密的花纹中拣起人生的金子 野菊随地发,涢水逐门生 我怔怔地站在乡野中,府河畔,仿佛一瞬间成了写意画中的背景人在野菊丛,心随年轮走从秋风寒霜中,我看到野菊的笑脸,一丛浓绿从脚底漫进 我的心灵,我呼吸到野菊芬芳的气息;从奔跑的秋阳中,我看到它打在希望树枝上发出的银铃般声响看一方水土,被一方水土营养,观秋野被故土野菊滋润岁月 复年轮,庭院深几许?遍野黄花,风骨霜艳无重数……沧桑观花花不语,枝头抱香秋千去菊以它不争的从容开在晚秋,默契着思想者和隐士的情怀思想者的沉默如菊,也昭示着一种精神力量而无知者的喋喋不休,却暴露出内心的苍白野菊寂寞而不失望,孤独但仍从容,这是野菊的涵养,也是野菊的风度对野菊的钟 爱,是我对庸俗社会关系的一种逆动,也是一种物我两化的冲动和实践,更是我心灵全部的最终皈依境生情,情生心,心生境,人生与自然物象的契合 我看过很多野菊,在田野,在大路边,在树林中,在草丛里,到处都有耀眼的野菊花,但它们都开得很小,小得像一枚很不起眼的硬币而我家老屋的篱笆上贫瘠泥土中的野菊花却开得如此灿烂、坦荡,给我一种惊奇我如同喝下一杯积年陈酿,沉醉不已。
我徜徉在篱笆墙的野菊中,这时,复杂变得简单,愉悦取代烦恼,虚伪回归真诚我是乐意在这境地里筑茅庐而住的 野菊是花中的忍者,餐霜饮露,清淡素雅,幽冷隽异,甘苦自知完美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口号,也是一个漂亮的陷阱野菊花它不是招摇的,而是寂寞的,它在寒霜中美得朴素、执著、天然…… 我爱老屋篱笆墙的野菊,是向生命的高度冲刺;是贴近大地的呢喃细语;是对生命的繁茂与美丽的那份苦苦眷恋和期待 秋风瑟瑟,落叶飘飞我爱的秋天是一种明艳的色彩,是一种深情的爱意,是一种舒适的淡香,是一种故土的温暖那种感觉让人永远怀念 (选自《散文选刊》2013年第1期下)1. 文章第②自然段引用诗句“天生傲骨差相似,撑住残秋是此花”,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2. 谈谈你对第6段中的划线句“思想者的沉默如菊,也昭示着一种精神力量而无知者的喋喋不休,却暴露出内心的苍白”这句话的理解3. 第7段写生长 “在田野,在大路边,在树林中,在草丛里”的野菊,其作用是什么?4. 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富有情趣,请从②—④节中找一句你喜欢的句子并进行赏析5. 作者说:“我的灵魂闪烁在秋阳、翠竹的光影婆娑中,我在细密的花纹中拣起人生的金子。
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本文与链接材料的作者从野菊和石榴身上分别拣起怎样的“金子”,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并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某一种植物身上获得的有益的启示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郭沫若《石榴》 参考答案:1. 表明古人对菊花也有感怀,为下文写作者对菊花的感受作铺垫,同时丰富了文章的意蕴,增添了诗意(文采)2. 思想家有着思维的深度,沉默内敛却有着影响别人的精神力量;无知者越是喋喋不休,越是显现出思想的空洞3. 写生长在田野、大路边、树林中、草丛里小如硬币的野菊,与“我家老屋的篱笆上贫瘠泥土中的野菊花”形成对比,衬托后者开得灿烂、坦荡,表现对家乡老屋旁生长的野菊花的喜爱之情4. 例:黄灿灿的野菊,丰满鲜嫩地伸展着,翠绿肥硕的叶子,像打开的伞架,支撑着金黄的花盘,在晚来的秋风中轻轻地摇曳赏析示例: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伸展着的野菊的叶子比作伞架支撑着花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菊的在晚风中的摇曳之美,表现了作者对野菊的深深喜爱之情。
5. 从野菊身上:不畏秋风寒霜,不与百花争艳,耐得住寂寞孤独,且从容不失望,执著地追求朴素天然,冲刺生命的高度 从石榴身上: 敢于同骄阳抗争,敢于独领风骚,毫不示弱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从向日葵身上,我知道了要追逐光明,追逐阳光,做一个阳光少年 诗意的周庄张峪铭雾霭沉沉,一切仿佛浸在乳中,傍晚时还未散尽一路颠簸的车子像乌篷船一样,欸乃着摇进了周庄,好像根本没有什么前奏序曲,梦一样的水乡小镇就映入了我的眼帘 黄昏下的小镇坐落在河的两岸,错落有致的房子,粉墙黛瓦,里面的梁柱已被岁月熏得发黑,让人觉得周庄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袖着手悠然地守在这流淌千年不息的水边,淡定地、慈祥地等着四面八方的来客水乡小镇游人如织,丝毫没有“牢落暮霭初收”之景象 水是周庄的血脉,四通八达的水的两岸用麻石砌成,隔一段路就有一个下河台阶,供人洗洗涮涮,那晨曦中的砧声让枕河而眠的人们走出温柔的梦乡;那日暮时的船影将外面的精彩世界卸到了千年古镇。
我沿台阶走到水边,掬起一捧,发现碎光满河人影婆娑,抬眼一望,街上的灯渐次亮了,周庄像一位优雅的 模特款款走上了灯光水影中的T型台 一位穿着碎花蓝衣服的阿姨摇着橹,将乌篷船从远处划了过来一股暖意顿时传遍我的全身,那窄袖花襟,那碎花底子,刺绣精巧的服饰似乎唯有江南景色方能染织而成,也只有水乡女人穿上才那么贴身,让江南长大的我忽地回到了儿时的记忆,又让我想起歌手谢军那“南方小小的乌篷船”,想到“载着当年梦中 姑娘驶向了何方……” 千百年来,水滋养着江南的雅致风物,船书写着水乡的独特人文 人流推着我走弄穿巷,在逼仄的骑楼小巷中追溯着小镇的历史,不时又回到河旁这当然要归功于桥周庄的桥多得犹如针脚较密的线,不时缝着两岸,又永远不会缝合在一起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众多游人就成了桥上来往穿梭的针 周庄不长的河道横七竖八摆着十四座元、明、清时期的石桥,从一头望去,桥中有桥,桥上有桥,一桥套一桥,那桥身与桥影组合的圆就像串在你眼光上的糖葫芦著名的双桥横折相依,立于两河之上,桥洞一圆一方,宛如两把大锁将两条小河紧紧地锁住,让人不得不惊叹古人的巧夺天工 周庄人将一座座桥架在河道上,不仅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