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如图是我国历史朝代局部图该图中的②所对应的朝代应该是( )A. 隋朝 B. 后周 C. 元朝 D. 清朝2.隋朝为加强对户籍的管理,规定不许大家族聚居,必须分房,各自立户这项措施使得户数快速增加,官府的赋税也水涨船高此项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A. 增加政府收入 B. 巩固皇权专制 C. 提高人口素质 D. 调节人口构成3.“琼花缀玉扬州梦,稻米流脂汴水情百里龙舟经过处,千年漕运赖通行这是对安徽泗县的隋朝大运河遗址的抒怀诗句体现出大运河的作用是A. 加速了当地造船业的发展 B. 有利于沿岸的科技进步C. 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D. 加强对流域水质的保护4.《贞观政要•政体》中记载:“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唐太宗贞观年间( )A. 农业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B. 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治世景象C.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 对外贸易达到鼎盛时期5.某学者评价:“(该制度)打破了以往的门阀、血缘观念,传达了一种‘学而优则仕’的公平公正理念,即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可以通过考试进入统治阶级内部。
该制度是( )A. 分封制 B. 三省六部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6.生产工具的改进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下四幅图中出现在唐代的是( )A. 耧车 B. 翻车C. 曲辕犁 D. 秧马7.在一次拍卖会上,人们见到了一件珍贵的拍品(见图).专家鉴定它距今一千多年,它应该是( )A. 青瓷 B. 白瓷 C. 唐三彩 D. 青花瓷8.如果把一个王朝的兴衰过程看作一个抛物线形状(如图所示),那么A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 隋末农民战争 B. 藩镇割据 C. 黄巢起义 D. 安史之乱9.归纳总结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如图思维导图可推断出的学习主题是( )A. 文明起源的多元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社会变革的加剧 D. 繁荣开放的时代10.这套制度的设计思想以“防弊”为核心理念,以收权、分权和重文轻武为实践手段,以“与士大夫治天下”为时代特色这套制度”( )A. 造就了大唐盛世的局面 B. 导致了五代十国的更迭C. 加强了宋代的中央集权 D. 巩固了元朝的边疆治理11.变法以发展生产、实现富国强兵、摆脱宋朝统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经济、军事、教育等多方面改革。
这场“变法”是( )A. 商鞅变法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张居正变法 D. 王安石变法12.“榷场”是宋在边境开设的贸易场所,从如表可知榷场贸易( ) 北宋输出商品辽、西夏输出商品粳糯、茶叶、缯帛、罗绮、漆器、瓷器香药、犀角、象牙、书籍羊、马、囊驼、甘草、蜜腊.麝脐、毛褐、嫄羚角、柴胡、红花、翎毛A. 加速了北宋政权灭亡 B. 增加了北宋财政负担C. 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D. 消除了民族隔阂冲突13.假如有一天你去参观刚刚出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文物展览,你一定不会看到( )A. 青瓷羊 B. 邢窑白瓷C. 冰裂纹瓷器 D. 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14.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在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到的有( )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②在“瓦子”里有人在说书,有人在看京剧表演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④人们在阅读《红楼梦》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15.北宋灭亡后,他精忠报国,收复失地却冤死在风波亭;南宋灭亡后,他率部顽强抵抗宁死不屈,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材料中这两个“他”分别是指( )A. 文天祥、陆秀夫 B. 辛弃疾、岳飞 C. 岳飞、文天祥 D. 岳飞、辛弃疾16.元朝疆域广阔,北至北海(今北冰洋或贝加尔湖)、南含南海诸岛,但政区管理较为粗放,把“犬牙相制”原则发挥到了极致。
与此相关的是( )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17.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当时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的是( )A. 中书省 B. 枢密院 C. 澎湖巡检司 D. 御史台18.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与亚非各国保持友好往来,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外来侵略的威胁以下史实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A.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B.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C. 张骞出使西域和班超经营西域 D. 永嘉南渡和北魏孝文帝改革19.如图图文材料说明( ) 郑和的通事(翻译官)马欢所著《瀛涯胜览》卷首记载:“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约151.8米),阔一十八丈(约61.6米)”南京龙江船厂遗址出土的明代大舵杆A. 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 文献资料的记载都真实可信C. 郑和下西洋主要为发展贸易 D.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20.张居正将赋役杂项合并为一条,计亩征银,史称“一条鞭法”,规定“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悉并为一条”这一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A. 以实物劳役为主,白银为辅 B. 按人口征收固定税银C. 赋役合并,折银征收 D. 完全依赖商税收入21.下表是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一组资料。
据此推断,该小组探究的主题是( )资料类型名称画作明代《倭寇图卷》著作厦门大学郑成功历史调查研究组编著的《郑成功收复台湾史料选编》实物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使用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A. 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 B. 明清时期加强边疆地区管辖C.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加强 D. 明清政府重视改善对外关系22.明朝末年流行着这样一首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歌谣中的“闯王”( )A. 推翻明朝统治 B. 荡平东南倭寇 C. 成功收复台湾 D. 推翻清朝统治23.如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引进作物表据此推知( ) 作物名称马铃薯玉米番薯包菜芒果菠萝原产地南美洲墨西哥中美洲地中海沿岸印度、缅甸美洲A. 注重海上丝绸之路交流 B. 已受益于世界贸易的发展C. 与西域各地的联系密切 D. 农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4.图中的材料反映清政府( ) 广州十三行相关史事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A. 重农抑商 B. 闭关锁国 C. 对外开放 D. 鼓励贸易25.这是一部科技巨著,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栽培、食品加工榨油、造纸、冶铸、兵器、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
后来该书传到国外,被译成多种文字该著作是(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农政全书》 D. 《天工开物》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隋唐时期,人物群星璀璨,他们共同书写了时代的辉煌:这一时期思想、文学、艺术成就斐然,展现出盛世的独特魅力请你阅读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第一组统治者 ①隋文帝 ②唐太宗 ③武则天 ④唐玄宗第二组诗人 ⑤李白 ⑥杜甫第三组对外交流的使者 ⑦玄奘 ⑧鉴真第四组艺术 ⑨《步辇图》 ⑩敦煌莫高窟外景(1) 阅读以下材料,选出与文字材料相对应的人物(只写序号即可)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人物: ______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人物: ______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人物: ______ “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天宝十二年,竟至日,翌年与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人物: ______(2) 仿照示例,任选一张人物图片,为其制作名片 姓名:武则天事迹: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影响:她统治期间,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社会安定,人口增长,为后来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姓名: ______ 事迹: ______ 影响: ______(3) 第四组中的《步辇图》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有什么影响? 材料:唐朝对外交往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4) 阅读材料结合第三组人物的事迹,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隋唐时期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很多,对当今国家治理有何启示?27.辽宋夏金元时期,国家在民族关系、经济发展、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大国的气度某班历史教师围绕相关内容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了解民族关系】 材料一:如图是两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1) 请写出示意图中的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依据示意图指出该阶段的历史发展趋势 任务二【探究经济发展】 材料二: 宋代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唐代的水平而进入了比较成熟和高度繁荣的阶段2) 左图中的农具发明于什么时期?写出右图中纸币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宋代商业超过了唐代的表现 材料三: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 单位总计北方数南方数南方所占比例(%)贯、石、匹、两100181534414841560331255.93(3) 材料三表中数据反映出宋朝的经济出现了什么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任务三【汲取文明智慧】 图一毕昇像 图二司南模型 图三《资治通鉴》(4) 图一人物在科技方面有哪些贡献?图二发明传入欧洲后,产生了哪些影响?结合所学指出图三史书的体例28.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不断加强对边疆的治理,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摘编自《明太祖实录》(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解决“君相之争”,朱元璋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皇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行政效率的手段 ——改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2) 材料二中的“皇帝”是谁?根据材料二归纳创立军机处的目的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皇权发展的趋势 材料三: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1380年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1382年明太祖设立锦衣卫1465年明朝科举开始对答卷格式有严格的规定,称为“① ______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1660年一清初出现第一场文字狱“张晋彦案”1662年② ______ 收复台湾1684年康熙设置台湾府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