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朝代及其建立者是( )A. 隋朝、杨广 B. 隋朝、杨坚 C. 唐朝、李世民 D. 唐朝、李渊2.某中学历史老师王某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关于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的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 )A. 虎视何雄扫六合,民怨沸腾因暴政 B. 楚汉之争终获胜,定都长安成一统C.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D.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人评3.唐朝经济繁荣,留下了一些珍贵的艺术品下面三件藏品能够折射出唐朝( ) 邢窑白釉瓷罐越窑青釉瓷带托茶盏三彩釉陶载乐骆驼A. 手工业技术高超 B. 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C. 文学艺术较繁荣 D. 社会生活非常奢侈4.历史上打破长安繁荣太平局面,标志着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大事是( )A. 藩镇割据 B. 开元盛世 C. 安史之乱 D. 黄巢起义5.唐代某著名的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者认为希望得到上天的恩赐,或者希冀依赖上天进行赏罚都是极其荒谬的,人只要掌握自然规律,就足以支配自然。
这位思想家是( )A. 韩愈 B. 柳宗元 C. 僧一行 D. 白居易6.《文献通考》记载:改革后的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税收剧增到5210万石,即使与治平(1064一1067年)时相比也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这叙述的是王安石变法的( )A. 背景 B. 措施 C. 特点 D. 意义7.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以下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 《澶渊之盟》历史剧 B. 出土壁画《契丹人引马图》C. 《资治通鉴》译注本 D. 《清明上河图》木雕模型8.某校历史社团编排了一部舞台剧,根据剧本篇目推断该剧剧名为( )第一场备战第二场献粮第三场郾城大捷第四场阴谋第五场班师第六场刑讯第七场莫须有第八场风波亭第九场刺秦桧第十场祭/庙A. 《刚正不阿——寇准》 B. 《精忠报国——岳飞》C. 《金戈铁马——辛弃疾》 D. 《碧血丹心——文天祥》9.元代“打破了历代地方政区划分多依赖于‘山川形便”以及人为传统的思路,作为军事镇戍区,根据需要,大开大合,不使某一大省区完全掌握一形胜之地。
材料评论的制度是( )A. 行省制度 B. 中书省 C. 驿传制度 D. 宣政院10.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是我们揭秘历史的珍贵一手史料下列出土文物能够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南海一号”沉船打捞现场及出水瓷器注:“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的木质沉船A. 海外贸易繁荣 B. 民族政权并立 C. 商品经济发达 D. 造船技术先进11.元代时,郭守敬和王恂等人根据大量观测资料,仔细研究西汉以来的70种历法,编制出《授时历》,精度与如今世界通用的公历相差无几,并且早其三百余年这体现了元朝( )A. 手工业技术先进 B. 文学在继承上创新 C. 历法领先于世界 D. 政府推动文教发展12.观察如表,拥有这样人生经历的人物是( )★出身布衣;★建立大明;★洪武之治;★忧劳而逝A. 朱元璋 B. 赵匡胤 C. 忽必烈 D. 李隆基13.如下所示为湖北梁庄王墓出土的郑和下西洋船队从海外带回的金锭文物及其正面的标铸文字这是现存一件有铭文记载的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文物这一文物可直接用于研究明朝( )永乐十七年(1419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A. 直达欧洲的新航路开辟 B. 废除海禁政策的见证C. 高产经济农作物的引进 D. 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14.下列史事中,可以说明“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一观点的是( )A. 文成公主入藏 B. “一条鞭法”的实施C. 李自成起义 D. 驻藏大臣的设置15.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研究中国历史时,对中国明清时期的某项政策有这样的评价:“这一政策使得中国如同处于一个自我封闭的蛋壳之中,逐渐与世界发展的大势脱节,失去了与外部交流和进步的机会。
他评论的是( )A. 休养生息政策 B. 轻徭薄赋政策 C. 重农抑商政策 D. 闭关自守政策16.下表是同学们整理的有关明清时期小说的内容这表明,明清小说( )小说内容《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以及相互交往等方面的各种矛盾冲突《水浒传》描写了梁山好汉反抗官府的斗争《西游记》描写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艰难历程《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A. 深受民众欢迎 B. 体现儒家思想 C. 涉及题材广泛 D. 反映历史事实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某学校某班级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方案,请你参与 材料一:《步辇图》(唐) (1)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当时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交往?除材料一所反映的史实外,请再例举1个唐朝与该民族进行和平交往交流的相关史实? 材料二: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城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2) 列举材料二中“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材料三:“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 ——近代著名诗人闻一多(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闻一多先生将唐朝称之为“诗唐”?请列举“诗唐”的2个代表人物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18.选择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学好历史的重要途径方法很多,比如时间记忆法(时间轴、纪年表)、跨学科记忆法、以人带事法、讲故事、思维导图法等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期末复习中采用了如下学习方法请你参与进来,一块探究学习吧! 【借助纪年表学历史】 (1) 依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A、B两个朝代的名称 【结合地图学历史】 (2) 依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是哪一朝代的疆域图并说明理由 【巧借人物学历史】 (3) 请写出与上面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就或著作 【抓住“导语”学历史】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采取崇文抑武方针,维护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
周边各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等政权,与北宋并立北宋灭亡后,宋室南渡,在江南建立南宋,与北方的金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北方民族蒙古建立的元朝灭亡南宋,完成全国统一,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各族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贸易繁荣,国际交流得到加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一时期,科技成就巨大,文学艺术成果丰硕,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4) 这是《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设计请你根据该导语总结本单元特征19.某校七年级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君主专制强化】 材料一: 朝代组织机构作用明朝① ______特务组织,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监视侦察清朝② ______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利枢纽,它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1) 据材料一,指出①②两处组织机构的名称 【社会经济发展】 材料二:1661-1766年清代耕地面积变化表 年代耕地面积/顷顺治十八年(1661年)5492577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6078429雍正二年(1724年)7236429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7807156(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1661-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
【边疆管辖加强】 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台湾通史》(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我国明清时期收复并管理台湾的具体史实4)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明清时期我国社会发展变化的认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期对外交往唐朝时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兴盛,如市舶司的建立元朝时期马可•波罗来华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清朝时期闭关锁国阅读材料,任意提取两个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B2.D3.A4.C5.B6.D7.B8.B9.A10.B11.C12.A13.D14.C15.D16.C17.【小题1】吐蕃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小题2】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 【小题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小题4】大力弘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18.【小题1】A南宋;B西夏 【小题2】元朝;元朝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度 【小题3】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司马光:《资治通鉴》 【小题4】政权并立、南北对峙;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各族交融进一步加强;科技成就巨大,文学艺术成果丰硕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19.【小题1】①锦衣卫;②军机处 【小题2】原因:清朝前期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等 【小题3】史实: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小题4】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社会经济得到发展,耕地面积增加;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不断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但同时,明清时期也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20.观点: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论述:1405-1433年,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综上所述,对外开放使国家富强,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有所得益、有所进步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