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第三只眼睛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背景介绍幼儿园大班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阶段,孩子们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对自然界也开始产生了探索的兴趣因此,在幼儿园大班阶段,科学教育应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针对幼儿园大班中的科学教育,结合“第三只眼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和反思,以期能够提高幼儿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第三只眼睛教学法介绍“第三只眼睛”教学法是针对幼儿科学教育中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是指帮助幼儿们打开自己的第三只眼睛,通过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的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奥妙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 观察:通过各种感官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比如看、听、摸、闻、尝等2. 思考:对所观察到的环境中的现象进行思考,比如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规律等3. 探究:通过实验、比较等方式进行探究,进一步加深对环境中现象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第三只眼睛”教学法的概念和重要性,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这一方法2. 培养幼儿对生活环境和自身身体等方面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教学内容1. 第一堂课: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2. 第二堂课: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感受,思考身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3. 第三堂课:让幼儿通过实验和比较等方式进行探究,进一步加深对周围环境和身体的认识教学步骤第一堂课1. 初识“第三只眼睛”:老师为幼儿讲解什么是“第三只眼睛”,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幼儿明白这一概念的重要性2. 观察周围环境:让幼儿在教室或活动室中找到一些能够用各种感官观察的物品,比如花瓶、水杯、果盘等,并请幼儿围绕这些物品进行观察3. 思考环境现象:让幼儿在观察环境时,尝试思考其中的现象,比如为什么这个花瓶是这个形状、为什么这个水杯可以盛水等4. 分享观察成果:让幼儿分享自己在观察环境时的一些发现和思考,并鼓励幼儿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第二堂课1. 热身游戏:让幼儿进行一些身体感受的游戏,比如模仿动物的姿势、模仿自己的身体动作等2. 认识身体:让幼儿通过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功能,并思考身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3. 探究身体:让幼儿进行一些探究身体的活动,比如比较自己和别人的身高、探究手指的长度和宽度等第三堂课1. 实验活动:让幼儿通过实验活动,进一步探究身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比如能否用手指捏住小球,为什么会有气球、水会流入抽水马桶等。
2. 小结对话:让幼儿分享在实验活动中的发现和经验,并带领幼儿进行学习和反思教学反思通过使用“第三只眼睛”教学法,幼儿们在观察环境、思考现象、探究探索中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并对环境和身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本次教学中也是进行了一些互动和交流,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更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和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育和个性化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