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要人于右任民国要人于右任来源:《文史天地》2010 年第 12 期 作者:黄团元时间:2011-02-24于右任,1879 年 4 月 11 日出生于陕西三原,17 岁时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学,23 岁中举,早年加入同盟会,后成为国民党重要决策人物之一他还是诗人、著名书法家他出生于穷苦家庭,成名后爱国恤民,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出身寒微 抱负远大 于右任常以“牧羊儿”自称他出身贫苦,母亲也是生母赵太姐小时候,就因家贫,头插草标被卖过于右任两岁时,赵氏生母病重,将伯循(于右任原名)托付给房氏抚养房氏是于右任二伯父的妻子,因丈夫下江南长期没有音讯,房氏娘家劝她改嫁但是为了苦命弟妹(于右任生母赵氏)的遗愿,她抱着伯循来到城隍庙,对天起誓:愿守空房,吃千辛万苦,也要把伯循抚育成人!于右任六七岁时,求伯母为他买了一只便宜的跛羊他天天早起放羊,为的是能够生下小羊,补贴家用然而有一天放羊时窜来三只野狼,不仅噬食了跛羊,还要扑食于右任幸亏一位杨姓村民赶到,才救了他一命7 岁那年,于右任的舅父送他到村中马王庙学塾启蒙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于右任见家里连盐都买不起,便利用课余或逃学到鞭炮作坊卷纸炮赚钱有时,他一天可以挣二十多文钱。
伯母房氏得到消息,拉着于右任,向学校先生检讨家教不严,跪下让先生用戒尺罚打自己感动得先生从长衫里摸出九文大钱,交给贫寒的于右任母子买盐经历此事之后,于右任保证一心学习于右任勤勉苦学,17 岁中秀才,23 岁中举人参加陕西省考试后,学政叶尔恺评价于右任是“西北奇才”,并送于右任一本《出使四国日记》少年时受到的苦,于右任从来不忘成名后,对于有恩于他的恩人和家乡,于右任尽孝尽力:他将房氏伯母当生母供养令人抱恨的是 1927 年间,陕西大旱三年,饥民为了活命,挖掘了房氏坟墓,企望变卖殉葬品于右任得知,悲痛万分已经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常委、军事委员会常委等职的他没有报复掘墓者他体谅灾民是因灾情所致,复电家乡“不要追究”只是作诗饮泪:“发冢原情亦可怜,报恩无计慰黄泉关西赤地人相食,白首孤儿哭墓年于右任后来身居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等要职,曾经回乡寻访对自己有恩、却多年不见音信的舅舅由于战乱频仍,未能找到舅舅他在洒泪而归时,声称“陕为吾父,甘为吾母”!为了“父母”不再受穷,从二十世纪 20 年代起,他就建言“开发西北”,并呼吁社会贤达“兴学兴农”他首倡西北农学院(今西北农大)、渭北中学,还先后在三原创办“民治小学”、“民治中学”、“三原女子中学”等等。
民主斗士 不屈不挠 1900 年 8 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往陕西避难时年 21 岁的于右任认为,慈禧一伙正是国弱民穷的根源,他要上书陕西巡抚岑春萱,杀死西太后,被同学好友制止尽管已经中举,尽管已经结婚,于右任救国救民雄心依旧有一天,24 岁的于右任披头散发,光着上身,提一把砍刀,照了一张相这张相片配上“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的题联,被照相馆老板私自加洗多张送人两年后,于右任赴河南开封科考三原县令德锐向陕西总督密报,说于右任是“革命党”,证据就是那张相片及其题联、诗章当局立刻下令通缉于右任闻讯后,逃到上海,化名“刘学裕”(“留学于”),辗转震旦学院学习在震旦学院,于右任受到马相伯院长的赏识他开始在《新民丛报》上以“于右任”为名,发表言辞激烈的文章右任”既用“夫子循循善诱人”中“诱人”谐音,又指反清:古代“左衽”指代少数民族,“右任(衽)”指代汉族 在上海,于右任还参与创办中国公学、上海大学马相伯组建新校,于右任协助并撷取 《卿云歌》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的诗名,建议以“复旦”为校名,这就是现今复旦大学1905 年,于右任结识孙中山,加入了同盟会此后,又办了和他一样命运多舛、影响 却大的几份报纸。
1907 年 4 月 2 日, 《神州日报》问世这是革命党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这 份报纸竟然没用光绪年号,用的是干支和公元纪年80 天后,报馆因邻居失火殃及毁坏, 于右任又在 1909 年 3 月 26 日创刊《民呼日报》 92 天后,于右任被当局拘押 25 天,过 堂 8 次,最后被逐出英租界然而 50 天后的 10 月 3 日,又一份藏匿“于”字的《民吁日报》 出现在上海滩,48 天后, 《民吁日报》又被查封虽然屡受重创,但于右任不屈不挠1910 年 10 月 11 日,又有《民立报》现身上海, 社长又是于右任这是代表同盟会的报纸 “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民立报》 更加大胆于右任也赢得了“先生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美誉其实,于右任真的拿枪上阵,指挥过千军万马1918 年,他应邀回到家乡,担任“护 法运动”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在他的指挥下,陕西靖国军和南方“护法运动”遥相呼应,给了 北洋军阀沉重的打击 两袖清风 一心为民 辛亥革命成功后,于右任被孙中山任命为交通部次长,代理部务于右任担任交通部次长后,分管路政、邮政、电政、航政等事项他调低了电报费的 价格,降低了电报的费用,为国民做了许多好事。
可惜随着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于右任也跟着辞职,在任只有 4 个月此后,于右任除了在军界任职,还多次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6 年 1 月,任 陕西省政府主席;1928 年,任审计院院长、故宫博物院参事;1931 年 2 月,任监察院院 长特别是监察院长一职,他前后共担任了 33 年在监察院院长任上,于右任明德肃贪,弹劾过两个鱼肉百姓的县长,甚至杀了一个与 蒋介石联络有亲的中央信托局运输处长林世良后来,他居然将枪口瞄准了国民党的几个 “部级巨贪”在蒋介石袒护“巨贪”时,他拍案大怒:“监察何用?监察何用!”蒋介石曾经想 要撤掉“于(榆)木疙瘩”,由于于右任清廉,只得让他接着做没有实权的“监察院长”于右任无论到什么地方视察,一律拒绝地方招待抗战时期,于右任经过安徽祁门县, 县长准备让他好吃好住哪知他冷冷地对县长说:“我的吃住不要你管,只有一件事情求你 办——这一路上看见许多桥梁都损坏了,希望你想方设法把桥修好,你办好了比请我们吃 住好多了!”1918 年,陕西大旱,于右任为赈灾募捐四处奔走,他的长子于望德结婚时,他把婚筵 办成了募捐现场婚礼后,他把所有的贺礼都当作赈灾善款,送到了陕西。
随后,他又购 买了 100 担小米,抱病回到陕西开设粥厂,救济灾民于右任被誉为“中国草圣”,他的“于草”,被人视为瑰宝他给人写字却不要钱他应出 版社之约,编定的《标准草书》刊印时,与出版商约定他不取稿酬,只要求将《标准草书》 的定价定低一些,以利于读者购买 布衣粗食,两袖清风但于右任对他人不吝啬他常把私财济助亲友和部属,而且出手大 方他可谓“穷”了一生晚年,他连拔牙都嫌贵,索性忍痛不拔;喉咙发炎,他也因医疗费贵而忌医他的第 三个儿子出国留学时,学费是借的他逝世后,保险箱只留下生前的重要日记、信札,以 及数万元借款单心怀故土 抱憾而逝于右任擅歌赋,长诗词他的诗,热爱祖国,亲近人民,著有《右任诗书》等多部作 品,仅问世的诗词就有 1000 多首上庐山,他目睹耳闻轿夫的负重和叹息,写下《闻庐山舆夫叹息声》:“上山不易下山 难,劳苦舆夫莫怨天为问人间最廉者,一身汗值几文钱?”为了宣传民主思想,于右任还写了“下里巴人”的跑旱船歌词:“正月里来正月正,吉利 的话儿说几声,中华民国是民主,民权有了就太平地方自治办得好,寻点儿快活玩花 灯……”抗日战争时期,于右任参观成吉思汗陵墓,写下慷慨激昂的《越调·天净沙》:“兴隆 山上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1945 年 8 月,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9 月 6 日,于右任招待毛泽东等人宴席上,长髯 飘飘的于右任称赞毛泽东的诗词作得好神采奕奕的毛泽东却说:“怎抵得上先生‘大王问 我:几时收复山河’啊!” 对于国共两党,于右任曾提出著名的“合则两益,离则两损”的观点1949 年 11 月 29 日,他被蒋介石裹挟去了台湾,结发夫人高仲林和长女被留在大陆海峡相隔,亲情难忘1958 年,在他和高夫人结婚 60 周年前夕,他含泪赋诗:“两戒 河山一枝箫,凄风吹断咸阳桥白头夫妇白头泪,留待金婚第一宵 ”1962 年 1 月下旬的一天,他彻夜难眠,伏案在日记本上写道:“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 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是书法大师,给很多人写过字,题过词抗战时期,他为将士题得最多的是“为 万世开太平”后来,给南洋华侨建关帝庙题的楹联是“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 书代表着民族精神”;给复旦校友题的是“将中国道德文化从根救起,把西洋科学文明迎头 赶上”;给蒋经国题的则是“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而他手书的《望大陆》 ,生 前却没送人也许他把这首词、这幅字当作了遗言。
1964 年 11 月 10 日,于右任病逝于台北临终前没有留下一句话,只是向老部下示 出三个指头后来有人猜测,这是他在怀念故乡“三原”,或是他家的三间老屋,或是老屋 门前三百多年的古槐于右任,这位被誉为“三间老屋一古槐,落落乾坤大布衣”中华之子,临终前魂牵梦萦 的,仍然是大陆、是故乡,是期盼祖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