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基础知识背记清单1.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稳定性:若外界条件不变,溶液可以永久存在透明: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以溶液透明2. 溶质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3. 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4.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乳化是物理变化5.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6.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7.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少,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
8. 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不饱和溶液降温、恒温蒸发溶剂、加溶质升温、加溶剂饱和溶液① 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若把氢氧化钙和气体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要升高温度② 最可靠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加溶质、加溶剂③ 若想把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并过滤④ 若想把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也可以加入CaO并冷却⑤ 氢氧化钙不是晶体,从氢氧化钙溶液也不会析出晶体,所以只能称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9.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②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9.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硝酸钾:蒸发溶剂结晶法(蒸发溶剂)n 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高温溶解、降温、过滤)(结晶: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两者往往应用在分离两种可溶于水的物质,并且其中一种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另一种受温度影响小10.固体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1.四要素:n 温度——必须指明具体的温度,溶解性才有意义n 溶剂的质量是100gn 固体在溶解在溶液中,必须达到饱和状态n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gl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外因)温度3.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固体的溶解度越大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温度是20℃,并且溶剂的质量是100g11. 在20℃下,溶解度小于0.01g,被称为难溶(或不溶);溶解度介于0.01~1g之间,被称为微溶;溶解度介于1~10g之间,被称为可溶;溶解度大于10g,被称为易溶12. 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13.气体的溶解度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没有单位14.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内因)气体的性质、水的性质;(外因)温度、压强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15.1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用固体配制溶液u仪器: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u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2)用浓溶液稀释u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贴标签标签一般包括药品的名称(化学式)和浓度17.稀释的方法:加入溶剂或加入低浓度溶液计算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不变18.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19.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①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②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20.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CO2气体从水中逸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气压减少而减小;人喝了啤酒(或饮料)后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