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题3分,共36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8cmD.课桌的高度约为1.5m2.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3.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终点时的速度为8m/s,则她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6.25m/s C.7m/s D.8m/s4.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信息5.当你乘坐出租车赶来参加中考时,会看到两旁的楼房和树木飞快地向后退去,这时以周围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你是静止的( ) A.路边的树木 B.路旁的楼房C.出租车的座椅 D.迎面驶来的小汽车6.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
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7.下列实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B超检查身体 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8.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A.10:3 B.3:10 C.8:15 D.15:89.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B.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0.汽车速度是36km/h,短跑运动员速度是12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C.汽车速度最大 D.自行车比汽车的速度小11.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②3s时甲在乙的后方③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④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A.只有②③正确 B.只③④有正确C.只有①④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12.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A.在0至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至40s时间内的速度小B.在第40s时的速度为2m/sC.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在20至40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4m/s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800m,这个物体在最后100m的路程中的速度是 m/s,所用的时间是 s.1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如果看到闪电4s后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m15.日常用语中的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 ,“高”是指 16.一辆汽车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8m/s,在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12m/s,则这辆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司机相对于 是静止的17.十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停在路边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 的,卡车是 的填“静止”或“运动”)三、实验探究(每空2分,共26分)18.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 s(提示:小盘指针为分针,大盘指针为秒针)19.图中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 产生的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
3)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20.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和 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 ;(3)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4)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选填“大”或“小”);(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情况可以用如下图 来表示;A. B.C. D.(6)实验中测得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那么,、、的大小关系是 四、计算题(19题,20题每小题3分,共18分)21.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鼓楼广场后,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1)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2)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3)小刚从家到鼓楼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2.13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458km/h,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3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车次到、发站时间北京天津西济南上海13到站时间-16∶1120:168∶20发车时间14∶2016∶1620∶23-(1)13次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所用的时间。
2)13次列车由北京到达上海的平均速度3)中途13次列车以36km/h的速度穿越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150s,那么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答案 1.【答案】A【解析】【解答】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A正确;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18cm,B错误;C:初中物理课本总厚度约0.8cm,约100张,所以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cm,C错误;D: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D错误分析】估算题是中考常考题型,要注意积累,有些估算需要通过简单计算才能得出2.【答案】A【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A正确,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C错误;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D错误;综上选A分析】 根据声音的产生、特点判识选项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3.【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速度公式,B正确,ACD错误综上选B分析】根据速度公式计算由题目可知全程的距离为100m,时间为16s,根据速度公式v=s/t计算4.【答案】B【解析】【解答】 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使得振动频率发生改变,所以改变了其音调,B正确,ACD错误。
综上选B分析】声音振动频率与音调有关判识选项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5.【答案】C【解析】【解答】解:(1)人乘坐出租车,人是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路旁的树木、楼房迎面驶来的小汽车来说,人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因此人是运动的;(2)人相对于出租车的座椅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人是静止的.故选C.【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6.【答案】A【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可知,经过6s,乙车行驶0.6m,甲车行驶1.2m,甲乙起点相同,所以6s时甲在乙的前面0.6m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分析】根据时间图像判识选项甲乙同时同地出发,经过6s,乙车行驶0.6m,甲车行驶1.2m,据此分析甲乙的位置关系7.【答案】C【解析】【解答】A、利用B超检查身体,就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符合题意;D、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故选C分析】(1)声还可以传递信息,医生利用听诊器来听病人的心肺就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2)声可以传递能量,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还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结石 8.【答案】D【解析】【分析】已知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及路程关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因为,所以甲乙时间之比代入数据得t甲:t乙=15:8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9.【答案】D【解析】【解答】根据速度公式可知,速度的大小可以用路程和时间进行计算,所以速度越大,时间越大,路程越长,速度是表征物体快慢的物理量,速度有大小,所以不能说明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ABC错误,D正确综上选D分析】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10.【答案】B【解析】【解答】自行车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可知,1m/s=3.6km/h,所以汽车速度为10m/s,所以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B正确,ACD错误综上选B分析】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
11.【答案】A【解析】【解答】①2~4s内,乙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乙速度为0,甲4s时处于匀速运动状态,故① ④错误;②由图可知,3s时乙的路程为8m,甲的路程小于8m,故②正确③0~4s乙运动的路程是8m,平均速度为,故③正确;综上所述,故A正确,BCD错误分析】1、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2、物体静止时,在st曲线上为一条水平直线,物体匀速运动,st曲线上为一条请斜向上的直线12.【答案】A【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0~20s内物体的斜率小于30~40s的斜率,所以 在0至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至40s时间内的速度小 ,A正确;B、物体在30~4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期间的平均速度为,所以在第40s时的速度为4m/s,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像可知,物体在20~30s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知,20~4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0m,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