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共30分)1.从物理学角度,对下列自然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A.“阳春三月,鸟语花香”:温度高时,分子才会做无规则运动B.“夏荷轻摇,珠露合聚”: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秋高气爽,落叶飘扬”: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数九严冬,银装素裹”:积雪间存在孔洞,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2.下列关于内能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大,温度升高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C.若物体对外界做功且没有发生热传递,则物体内能一定减少D.刚烧开的水很烫,是因为此时水含有的热量较多3.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2kg,丙物体质量为1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比热容与丙的相等B.甲的比热容比丙的大C.乙、丙降低1℃,放出热量相同D.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4.加热某物质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1,此过程物质发生了物态变化,图2是该物质固、液、气三态分子的排列情况则( )A.甲是固态 B.该物质的沸点为T1C.此过程物质可能发生熔化 D.t1与 t2时刻该物质的内能相同5.柴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汽缸内工作物质的温度、体积和内能的变化情况是( )A.温度升高,体积减小,内能增大B.温度降低,体积增大,内能增大C.温度升高,体积减小,内能减小D.温度降低,体积增大,内能减小6.利用如图甲所示,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和烧杯分别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水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完成实验探究,应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体积和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B.比较a和b的吸热情况,在第2min时a吸收的热量比b多C.比热容较大的是a,a是水,它更适合作冷却剂D.利用图乙中图像的数据,可计算出食用油的比热容为7.如图所示是小明用装有静电除尘纸的拖把擦地板时的情景。
静电除尘纸与地板摩擦,可以轻松地将灰尘和头发“清扫”干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电除尘纸和地板摩擦创造了电荷B.静电除尘纸能吸灰尘,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静电除尘纸和地板摩擦后与地板带有异种电荷D.静电除尘纸吸灰尘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吸引8.下列选项可能符合汽车等热机能量流向的是( )A.B.C.D.9.下列过程中,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减小的是( )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B.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C.小孩沿滑梯下滑的过程 D.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10.以下过程不发生物态变化,初温相同、体积相同的两块金属甲、乙吸收了相同热量,甲的末温比乙的低,那么初温相同的甲、乙放出相同热量,则( )A.B.C.D.二、非选择题(60分)11.今年中秋佳节,惠山古镇的“千灯阵”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如图所示为小华在灯会中发现的“走马灯”,点燃底部蜡烛,热空气上升驱动扇叶转动,观众惊奇地看到纸片小人的影子动了起来热空气驱动扇叶转动的能量转化方式为 能转化为 能,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 冲程相同12.如图,用绝缘线分别悬吊甲、乙两轻小物体,甲带电用带电棒丙分别靠近甲、乙,若出现如图2所示现象,请推断甲带电情况是 ,乙带电情况是 ;若出现如图3所示现象,请推断乙带电情况是 。
填对应选项)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正电或不带电 D.带负电或不带电13.汽油机是热机的一种,如图甲所示是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状态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此时它正处在 冲程,其能量转化情况与 (选填“乙”或“丙”)图相同,如果此汽油机每秒内对外做功20次,则汽油机每秒内完成 个冲程,飞轮的转速为 r/min不是靠飞轮惯性完成的冲程是 14.100g液态氢完全燃烧可放出 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有30%被水吸收,水温升高了10℃,则水的质量为 kg当液态氢未完全燃烧时,其热值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5.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比如:火柴可以擦燃,是用 的方式使火柴燃烧;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是用 的方式使火柴燃烧如图所示,不旋转的铝件在强大压力作用下顶住高速旋转的铜件,通过 的方式使两者接触处温度急剧升高,内能增大,这样铜和铝接触处的分子相互渗透,由于分子间存在 力的作用,从而使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先进的“旋转焊接”技术。
16.下表列出了几种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燃料种类无烟煤酒精煤油干木材液态氢热值(1)由表可知,若1g的酒精完全燃烧,可放出热量 J;(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相等,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液体a、b的温度在实验过程中一直没有达到沸点,不计热损失①为了验证“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否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②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 (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17.甲、乙两保温杯装有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水,在恒温的室内静置,每隔一段时间测出水的温度,得到如图所示甲、乙的温度与时间图像1)0~1h这1小时内,相同时间内比较甲、乙放出热量的多少_________A.甲放出热量多 B.乙放出热量多 C.一样多(2)当t=1h时,甲杯中水的温度 (选填“<”、“=”或“>”乙杯中水的温度,此时内能较大的是 (选填“甲”或“乙”)杯中的水;(3)乙杯中的水在0~1h放热为Q1,在3~4h放热为Q2。
则Q1 Q2(选填“<”、“=”或“>”,判断的依据是: 18.一辆5G无人环卫车,质量为460kg,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过程中阻力为车所受重力的,g取10N/kg1)环卫车匀速直线行驶过程中阻力是多少 ?(2)该车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3000m时,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3)若与环卫车功率相同的燃油汽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相同的路程,消耗的汽油为0.6kg;①比较该过程环卫车牵引力做功W1与燃油车牵引力做功W2的大小,W1 W2;(选填“<”、“>”或“=”),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②此燃油汽车的效率是多少 ?19.小明家里有甲、乙两根鱼缸电热棒,铭牌已经看不清楚了,小明想利用烧杯和水比较他们的热功率大小(热功率: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请你帮他设计实验方案:(可补充测量工具)(1)实验目的: (2)需要的测量工具: (3)实验步骤 (可画图或文字表述)(4)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
5)结合实验结果,写出你判断谁的热功率比较大的依据 (写出所有可能性)答案 1.【答案】B【解析】【解答】A、温度低时,分子也做无规则运动,A错误B、 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正确C、“秋高气爽,落叶飘扬”,叶子在做机械运动,C错误D、 分子间存在间隙,肉眼无法看见,所以积雪间存在孔洞,不能说明分子存在间隙,D错误综上选B【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特点判识选项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2.【答案】C【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大,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B.根据题意可知,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多,因为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都有关,故B错误;C.根据题意可知,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故C正确;D. 刚烧开的水很烫,是因为此时水的温度高 ,故D错误。
故选C分析】A.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判断;B.根据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判断;C.根据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判断;D.热量是过程量,内能是状态量,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3.【答案】C【解析】【解答】AB.根据题意可知,甲的比热容为;乙的比热容为;丙的比热容为;则乙的比热容小于丙的比热容,甲的比热容小于丙的比热容,故A、B错误;C.同种物质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等于降低1℃时放出的热量根据图像可知,乙、丙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相同,故乙、丙温度都降低1℃时,放出的热量也相同,故C正确;D.根据图像可知,甲、乙的温度都升高1℃,乙吸收的热量小于甲吸收的热量,故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乙放出的热量也小于甲放出的热量,故D错误分析】AB.根据计算三者的比热容大小,然后比较即可;CD.同种物质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等于降低1℃时放出的热量,根据图像分析判断4.【答案】C【解析】【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甲的分子间距最小,丙的分子间距最大,则甲是液态,乙是固态,丙是气态,故A错误;BC.根据图片可知,T1时温度保持不变,则可能是晶体的熔化图像,也可能是沸腾图像,故B错误,C正确;D.该图像是物质的吸热过程,t1与 t2时刻该物质的内能不同,故D错误。
故选C分析】A.物质的三态是指:固态、液态、气态;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BC.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沸腾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5.【答案】A【解析】【解答】在柴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对汽缸内的工作物质做功,使内部气体内能增大,体积减小,内能增加温度增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A正确;BC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A分析】1、汽油机四个冲程包括: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根据特点进行识别吸气冲程特点:进气后打开,排气口关闭,活塞下移;压缩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