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首次采用申论考试作为公务员考试的一个重要考试科目,截止到 2004 年,申论考试的命题思路以及题目要求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基本上遵循“三段论”的模式,即“概括内容或问题”、“提出对策及解决方案”、“写一篇论说型文章”,重在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但 2005 年以后的申论考试在命题思路和题目要求上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注重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向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并重这种变化体现了命题人对命题研究的最新成果 (一)(一)2008 国家及地方申论考试题材国家及地方申论考试题材 2008 年国家申论考试 材料以怒江水电开发为焦点展开,集中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怒江水电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二,怒江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008 年山东省直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受助者感恩问题材料主要围绕受助者应以何种方式感恩,捐助者要不要受助者感恩,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展开 2008 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公共安全问题材料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安全以及网络安全问题,考查考生对公共安全保障措施的思考 2008 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突发公共危机的社会救助问题。
材料以南方雪灾为切入点,反映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不完善 2008 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短信文化问题材料通过短信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反思如何建设短信文化平台 2008 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问题材料以科学发展观为背景,阐述了从中国制造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到如何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揭示了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008 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行业不正之风问题材料通过单位乱收费、行业潜规则、制假售假等现象,折射我国体制存在弊端,政府对部分行业监督不力等问题 2008 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政府及公务员的廉洁问题材料列举了大量非法违纪的腐败典型案例,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杜绝失职渎职的对策 2008 年重庆市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老龄人口社会保障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如何加强老龄人口,尤其是农村老龄人口的社会保障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材料反映了老龄人口面临的温饱及医疗等问题,以及各地政府为解决此问题所做的积极探索 2008 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材料反映了浙江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问题,引发关于如何发展浙江的整体思考。
2008 年北京市应届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行业协会自律问题材料从行业协会的价值取向及行业规范的角度,提供了大量的正反两方面的做法考查考生对行业协会的作用及如何对其进行规范的思考 2007 年国家申论考试 材料集中反映了目前我国有关土地的问题:一是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农民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二是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土地问题是我国近几年来影响社会和谐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2006 年国家申论考试 材料以访谈的形式叙述了解决公共突发危机事件的相关问题,如建立应急机制的必要性,政府在解决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责任及应采取的措施等问题 2005 年国家申论考试 材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反映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农村农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家发展、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 2004 年国家申论考试 材料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困扰我国一些大城市发展的交通拥堵问题这是当年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 2003 年国家申论考试 材料列举了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境内的一些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问题,反映了安全生产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是一个需要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2002 年国家申论考试 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给定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了这些影响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从而揭示出要正确对待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001 年国家申论考试 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一个顾问委员会紧急建议:应把含苯丙醇胺(英文缩写“PPA”)的药物列为禁药这以后的一段时间,PPA 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热点”问题材料中涉及了政府、百姓、药品生产厂家、新闻媒体等方面对此事的反应 2000 年国家申论考试 一印刷公司为发展生产,提高效益,更新了设备,但产生的噪声污染影响了周边居民,并致一人患病,引发法律诉讼从而反映出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社会问题 历年的申论考试材料本身信息复杂、庞大,由数字、文字、图表组合而成,增加了阅读困难材料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选择的都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其目的是为引导考生关注改革,关注国家大事,并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公务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从命题的发展趋向上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申论考试的题材越来越第一,申论考试的题材越来越“热热”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材料一直属于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的素材从 2000 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问题、2001 年的“PPA”问题、2002 年网络与生活关系问题,到 2003 年安全生产问题以及 2004 年交通拥堵问题,无不是当年的热点问题,而且这种将考点集中在社会热点上,并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命题已成为申论考试的命题趋势。
这种命题特征在近两年的考试中体现得更加明显2004 年初,中央发布了免除农业税的一号文件,进而又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措施关注“农村”、“农业”、“农民”(俗称“三农”)问题就在当年的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试题以“三农”问题为材料背景,设置题目,考查考生对“三农”问题的理解这正体现了命题人试图通过“命题导向”来使更多的“准公务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命题思路以 2003 年“非典”爆发为标志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频繁爆发,各级政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迫在眉睫2006 年的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正是以此为素材,把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作为政府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来考查,进一步说明了土地征用问题是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事2006 年 10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两次提到土地征用问题:一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征地规模,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提高补偿标准,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二是在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中,提到“着力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而 2007 年的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就以此为素材设题考查。
2004 年国家发改委曾向国务院报送了《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国务院批示:“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站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怒江水电开发被搁置但近几年来,有关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论一直不断2007 年 10 月 15 日,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2008 年的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就以怒江水电开发所引起的争论为背景设题考查,重点考查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的问题根据这个命题规律,我们可以断定,这一命题思路将继续指导 2009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命题工作因此,2009 年的申论考试的背景材料还是要从关系全局的重大现实热点问题中选取 第二,材料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第二,材料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 纵观历年申论考试的材料,2000 年、2001 年、2002 年提供的材料字数都在 1500 字左右,到了 2003 年、2004 年、2005 年提供的材料字数远超过前三年,达到 3500 字~5000 字左右,这说明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到了 2006 年,更是史无前例地达到 8000 字,2007 年也有 6000 多字,2008 年达 6400 字左右,难度是大大地提高了。
同时,申论考试材料的内容也不再仅局限于文字方面,还涵盖了一些数字、图型的内容,这使得材料看起来更加复杂,增加了对材料阅读、分析的难度二)申论题目要求二)申论题目要求 1. 概括部分 2000 年~2008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对概括材料的考试要求为: 2000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 请用不超过 150 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001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 有条理地概述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 200 字 2002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 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 200 字的篇幅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 2004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求:1.分析恰当,条理清楚,语言通畅2.作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的一律无效)3.字数不多于 1000 字 2005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二题: 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 200 字。
2005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三题的第 1 小题: 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简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 150 字 2006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 假设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 500 字的篇幅,概述 D 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要求:概述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007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 根据“给定材料 1、2”的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要求:概述全面,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 500 字 2007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三题的第 1 小题: 给定资料中谈到了排土场、尾矿库的绿化,“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的整治,请概括说明这些作法的目的和意义不超过 200 字 2008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 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 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要求:指明“焦点”,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 500 字。
2. 对策部分 2000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申论第二题: 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 350 字的篇幅,就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001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二题: 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 PPA 风波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可以全面谈,也可以就某-个方面谈要求:意见合理,具体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明;不超过 300 字 2002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二题: 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 400 字左右 2003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 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要求:分析恰当,对策明确、可行;条理清楚,语言通畅字数不少于 600 字 2007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四题的第 1 小题: “给定资料 2”提到“把土地转让市场区分为两大类进行交易”,请进一步说明这两大类市场怎样区分,并谈谈在这两大类市场中怎样解决“农民没有权利为自己的土地定价”的问题。
不超过 200 字 3. 分析部分 2005 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