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章节测试卷(附带答案)一、单选题1. 某同学用刻度尺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4 次测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 12.45 cm B. 12.34 cm C. 12.35 cm D. 12.36 cm【答案】C【解析】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4cm+12.35cm+12.36cm3=12.35cm故选:C2.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1.5m B.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2mC.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5dm D. 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答案】A【解析】解:A、成年人的步幅在75cm左右,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0cm=1.5m.故A符合实际;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8cm=1.68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略小于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75cm=7.5d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人的头发的直径在100μm左右,试卷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μm=0.1m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3. 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过程或结果正确的是A. 35.6m=35.6m×109nm=3.56×1010nmB. 35.6m=35.6nm×109m=3.56×1010nmC. 35.6m=35.6×109nm=3.56×1010nmD. 35.6m=35.6 nm×109=3.56×1010nm【答案】C【解析】将35.6m换算成nm,正确的方法是:35.6m=3.56×1m=35.6×109nm=3.56×1010nm;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4.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10nm可能是( )A. 一个人的身高 B. 一座楼的高度C. 峨眉山顶的海拔高度. D. 一条公路的宽度【答案】B【解析】1.76×1010nm=17.6mA.一个人的身高在1.76m左右.不符合题意;B.一座楼的高度约20m,符合题意;C.一座山的高度在200m以上.不符合题意;D.一条公路的宽度6m不符合题意5. 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时,刻度尺和三角板应如何放置?下图中的几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A.错误,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桌面;B.错误,三角尺没把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桌面,无法确定直径的位置;C.正确;D.错误,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三角尺的边缘,且无法确定直径的位置6.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得一本书(去除封面)128页纸的厚度是8.9mm,书中每张纸的厚度是( )A. 7μm B. 14μm C. 0.07mm D. 0.14mm【答案】D【解析】2页纸才是1张,128页纸是64张,一张纸的厚度为a= 8.9mm64 ≈0.14mm,故D正确。
故选D7. 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描述“我”运动时选取的参照物是( )A. 风 B. 船 C. 云 D. 岸【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我”与风、云、船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对于岸的位置不断变化,则以岸为参照物,故ABC错误,D正确8. 一列车由北向南在雨中行驶,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雨滴相对车窗竖直下落,则( )A. 窗外有风,但无法判断风的方向B. 窗外有风,而且是由北向南的风C. 窗外有风,而且是由南向北的风D. 窗外没有风,站在铁轨边的人看到雨滴是竖直下落的【答案】B【解析】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正在由北向南行驶;雨竖直下落,说明雨与列车保持相对静止;所以风向南刮,即刮北风,而且风速与车速相同,故B正确,ACD错误9. 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B.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 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D. 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答案】B【解析】A.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静止,和谐号相对于西子号的位置在向西改变,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故A错误;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也向东行驶且速度更快时,西子号上的乘客可以看到和谐号向东行驶,故B正确;C.若西子号静止,和谐号向西行驶,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但题目中“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C错误;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且西子号较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不可能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D错误。
故选B10. 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是( )A. 甲、乙匀速下降,丙停在空中,乙速度最大B. 甲、乙匀速下降,丙匀速上升,丙速度最大C. 甲、乙匀速下降,丙匀速下降,甲速度最小D. 甲、乙匀速下降,丙匀速上升,丙速度最小【答案】C【解析】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匀速下降,而且v乙>v甲,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丙可能停在空中,也可能匀速上升,丙也可能匀速下降,若丙停在空中,乙速度最大;若丙匀速上升,丙可能速度最大或者速度最小;若丙匀速下降,丙的速度比甲小,则v丙 故选D12. 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 ,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 只有①④正确 B. 只有②③正确 C. 只有①③正确 D. 只有②④正确【答案】B【解析】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st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只有②③正确 13. 一辆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他的( )A. 速度是大小不变的 B. 快慢是不变的C. 运动路线是直的 D.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的【答案】D【解析】解: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故一辆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他的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的故ABC表述不全面,只有D正确故选:D。 14.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所做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三个物体运动速度关系是v甲>v乙>v丙B. 相同时间它们运动的路程关系是s丙>s甲>s乙C. 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关系是t丙>t乙>t甲D. 若路程相同,同时出发丙最先到达终点【答案】D【解析】解:A、由s−t图象可知,乙的速度v乙=s乙t乙=20m5s=4m/s,由v−t图象可知甲的速度v甲=4m/s,丙的速度v丙=6m/s,所以,三个物体运动速度关系是v甲=v乙s甲=s乙,故B错误;C、根据v=st可知,路程相同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所以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关系是t丙 以火箭的顶端与发射架的顶端相比较,由图可知,火箭发射后10s实际上升距离大约1.5个火箭高度,即s≈90m平均速度v=st=90m10s=9m/s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6. 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______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请你说说小球由A到F的过程不是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理由______答案】8.00;0.2;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解析】解:(1)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s=12.50cm−4.50cm=8.00cm;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时间:0.2s×2=0.4s;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速度为:v=st=8.00cm0.4s=20cm/s=0.2m/s;(2)由图可知,小球由A到F的过程中,在相等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8.00; 0.2; 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17.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刻度尺测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请指出不正确的地方。 1)______;(2)______答案】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面未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的未沿着所测长度方向放置【解析】解:根据刻度尺使用时的放置和读数要求可知,此图的错误是:①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面未紧贴被测物体;②刻度尺的未沿着所测长度方向放置;③读数时,视线未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18. 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1)实验原理是 2)小红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下左图所示,可以看出纸锥从甲位置运动到乙的过程中在做 (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若测得纸锥在甲、乙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9.60cm,则在。
故选D12. 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 ,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 只有①④正确 B. 只有②③正确 C. 只有①③正确 D. 只有②④正确【答案】B【解析】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st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只有②③正确 13. 一辆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他的( )A. 速度是大小不变的 B. 快慢是不变的C. 运动路线是直的 D.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的【答案】D【解析】解: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故一辆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他的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的故ABC表述不全面,只有D正确故选:D。
14.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所做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三个物体运动速度关系是v甲>v乙>v丙B. 相同时间它们运动的路程关系是s丙>s甲>s乙C. 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关系是t丙>t乙>t甲D. 若路程相同,同时出发丙最先到达终点【答案】D【解析】解:A、由s−t图象可知,乙的速度v乙=s乙t乙=20m5s=4m/s,由v−t图象可知甲的速度v甲=4m/s,丙的速度v丙=6m/s,所以,三个物体运动速度关系是v甲=v乙s甲=s乙,故B错误;C、根据v=st可知,路程相同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所以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关系是t丙 以火箭的顶端与发射架的顶端相比较,由图可知,火箭发射后10s实际上升距离大约1.5个火箭高度,即s≈90m平均速度v=st=90m10s=9m/s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6. 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______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请你说说小球由A到F的过程不是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理由______答案】8.00;0.2;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解析】解:(1)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s=12.50cm−4.50cm=8.00cm;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时间:0.2s×2=0.4s;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速度为:v=st=8.00cm0.4s=20cm/s=0.2m/s;(2)由图可知,小球由A到F的过程中,在相等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8.00; 0.2; 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17.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刻度尺测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请指出不正确的地方。 1)______;(2)______答案】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面未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的未沿着所测长度方向放置【解析】解:根据刻度尺使用时的放置和读数要求可知,此图的错误是:①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面未紧贴被测物体;②刻度尺的未沿着所测长度方向放置;③读数时,视线未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18. 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1)实验原理是 2)小红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下左图所示,可以看出纸锥从甲位置运动到乙的过程中在做 (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若测得纸锥在甲、乙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9.60cm,则在。
以火箭的顶端与发射架的顶端相比较,由图可知,火箭发射后10s实际上升距离大约1.5个火箭高度,即s≈90m平均速度v=st=90m10s=9m/s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6. 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______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请你说说小球由A到F的过程不是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理由______答案】8.00;0.2;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解析】解:(1)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s=12.50cm−4.50cm=8.00cm;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时间:0.2s×2=0.4s;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速度为:v=st=8.00cm0.4s=20cm/s=0.2m/s;(2)由图可知,小球由A到F的过程中,在相等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8.00; 0.2; 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17.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刻度尺测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请指出不正确的地方。
1)______;(2)______答案】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面未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的未沿着所测长度方向放置【解析】解:根据刻度尺使用时的放置和读数要求可知,此图的错误是:①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面未紧贴被测物体;②刻度尺的未沿着所测长度方向放置;③读数时,视线未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18. 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1)实验原理是 2)小红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下左图所示,可以看出纸锥从甲位置运动到乙的过程中在做 (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若测得纸锥在甲、乙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9.60cm,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