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陕西省石泉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杨修之 死》教案1新人教版

cjc****537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6.18KB
约5页
文档ID:36907176
陕西省石泉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杨修之 死》教案1新人教版_第1页
1/5

杨修之死杨修之死年级九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杨修之死授课类型新授一、教材分析《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以插叙的方式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曹操、杨修的矛盾冲突教读本文,应在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征,分析探究杨修的死因,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在个性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启示二、学情分析学生刚学完第三单元小说《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智取生辰纲》等,对小说相关常识已有初步了解;本课反映的是历史英雄的故事学生对他们不熟,教师要多引导三、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结合具体事件,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通过故事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保持谦逊自持的健康心理重点1、能简要概括故事,梳理情节2、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四、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 18 课《杨修之死》,作者罗贯中课文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的后半部分。

原回目是“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古”,编者把题目改为“杨修之死”说明编者希望我们关注杨修的死因 二、资料助读1、关于杨修“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人,汉太尉杨震五世孙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薄才华过人,思维敏捷,又是袁术外甥2、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罗贯中(约 1330~约 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像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3、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结合具体事件,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通过故事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保持谦逊自持的健康心理四、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1)字音、字形佯惊问 yáng 曹丕 pī 拈弓搭箭 niān 邺城 yè 绰刀 chāo 大簏lù 伺察 sì 麾军 huī 恃才放旷 shì 高阜 fù 谮害 zèn(2)重点词义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班师:出征的军士回朝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对答如流: 答话像流水一样迅速流畅,形容反应敏捷,口才好五、通过自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1、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2、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3、“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阅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每一次犯忌,曹操各有怎样的心理反应? 事件 曹操的反应鸡肋事件 杨修被杀 园门改阔 虽称美,心甚忌之 众人分酥 虽喜笑,而心恶之 梦中杀人 闻而愈恶之 吴质事件 愈恶之 计出邺城 大怒 为植答教 大怒,有杀修之心 失利葬修 4“古来第一奸雄”:阴险残忍虚伪奸诈、嫉贤妒才、老谋深算五、研读课文:杨修之才具体表现在哪里?(找出文中关键句,举例子回答)六、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杨修:恃才放旷 狂妄轻率 目中无人 耍小聪明曹操:十分奸诈,又有深谋远虑。

阴险虚伪、狡诈奸猾七、讨论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关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它因,你持哪种观点呢?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杨修之死,过在自己因为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观点二:杨修之死,罪在曹操因为曹操阴险虚伪、狡猾奸诈、狠毒、嫉贤妒能......观点三:陷入曹丕曹植争夺接班之争,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杨修必然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必须为后任者扫清障碍《三国志•魏书•曹植》“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于是以罪诛修8、拓展延伸杨修才华横溢,因其才受曹操赏识,也因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应该明白些什么?我们现代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有部分人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一些自私、狂妄自大的坏习惯,有时说话做事让人很难接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相互理解、互相尊重,建立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9、课堂小结 是啊,如果我们用功利的目光审视杨修,那么他的举止无疑是自取灭亡,令人非解但是, 斯人已逝,作为生者,我们可以选择韬光养晦的 人生哲学然而 , 我们不应该鄙弃甚至打击那些才华外显、放旷直言之人。

十、课堂检测 十一、布置作业: 六、练习及检测题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主簿( ) 佯( )怒 绰( )起 庖( )官 鸡肋( ) 麾( )下 2.按课文填空 (1)原来杨修为人_______,数犯曹操之忌 (2)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________操心中甚疑 3.本文节选自《_________》第七十二回,作者____,名本,号______,元末明初小说家 七、作业设计以《从杨修之死想到的》为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的认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