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史记》精读指导

ji****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5.50KB
约13页
文档ID:48121115
《史记》精读指导_第1页
1/13

1《史记》文化精读指导 周锡山 《史记》是中国自三皇五帝至西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的记载和评论: 中国三千年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民族史 中国各民族的历史:汉族、匈奴、西域(大宛、乌孙、月氏等三十六国) 、朝鲜和越南三皇五帝,尧舜禹,夏商周三代史,春秋战国史(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别史) ,秦代史, 西汉前期史 春秋战国战争史,秦灭六国战争史,秦末农民战争史,楚汉战争史,西汉内战史(汉 高祖消灭异姓王,汉景帝和汉武帝消灭同姓王) ,汉匈战争史(上古至汉武帝时期) 三千年中的优秀人物、著名人物的传记汇编 夏商周的全部国君,秦、晋、齐、楚的全部国君史料来源: 今存的《尚书》 《左传》 《国语》 《战国策》和诸子;《竹书纪年》 、 《越绝书》 、 《吴越 春秋》等 今已失传的历史资料和书籍如《楚汉春秋》等 今已失传的当时的国家图书馆、档案馆中的资料 司马迁本人游历各地时收集的逸闻轶事,传说故事 今已失传的大量历史资料、档案和当时的传闻轶事, 《史记》记载下来,非常珍贵一、阅读方法一,仔细、反复阅读,掌握历史的细节 历史的细节:司马迁喜欢“奇” ,记录的奇人奇事,世界罕闻 例如: 1、力能扛鼎的英雄好汉。

王立群说《史记》记载了仅两位实际不止他说自己研 究《史记》四十年,但读书不够仔细《史记》记载了项羽和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刘长力能扛鼎 《史记·秦本纪》记载了秦武王和他周围是力士都力能扛鼎 2、重瞳,帝王之相、吉相异相 《史记·项羽本纪赞》:“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 亦重瞳子 ” 中国史书上记载有重瞳的只有八个人:仓颉、虞舜、重耳、项羽、吕光、高洋、鱼俱 罗、李煜其中李煜是一个眼睛重瞳 仓颉是黄帝时代的造字圣人;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三皇五帝之一;晋文 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项羽则是旷古绝今的“西楚霸王” ;吕光是十六国时期横扫西域的 后凉国王;高洋是北齐建立者;鱼俱罗相传是击杀猛将李元霸(唐高祖李渊的儿子、唐太 宗李世民的弟弟)的隋朝名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著名的词人,文学家 3、神奇的人物事迹: 汉武帝的宠妃钩曳夫人 其子汉昭帝在怀胎 14 个月后出生母子两人的神奇事迹无法令人置信和合理解释 正史唯一记载的中国古人追求自由爱情的经典篇章“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 ,有人发 表奇谈怪论,消解其精神和美妙的意味 历史、社会、生活由细节组成历史细节精彩、有趣,增加读书的趣味和情调这也 使我们增广见识,而避免少见多怪。

负面的细节信息,反映在西方的一句有趣的话中:“仆人眼中无英雄” 可以说是一2句格言 二十四史以《史记》最精彩,其次是《汉书》 ,还有《后汉书》 《三国志》的裴松之 的注,有一些精彩的细节以上是“前四史” ,此后的二十史,缺乏细节,所以枯燥乏味 二,阅读方法二,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掌握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 正确掌握主要内容,真正读懂原作 许多名家、大家没有读懂 以最精彩、千古闻名但又难以掌握实质的秦末起义和楚汉战争来说,20 世纪的学者对 秦始皇、汉高祖刘邦、西楚霸王项羽的理解有极大的分歧 秦始皇统一全国受到过高评价,对他的暴政出现不同评价 一是秦始皇对全国统一受到过高评价;二是对秦始皇完成的全国统一做了过高评价 电影《英雄》 项羽得到不切实际的过高歌颂 刘邦被贬低为流氓无赖、大杀功臣(王立群又说“过河拆桥” )的历史罪人 《史记》写出了: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功绩最大的皇帝 卫青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功勋最大的将军 司马迁是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得罪汉武帝、获罪下狱,惨遭腐刑 《史记》没有 李陵战败的详细记载 《汉书》的楚汉战争至武帝时期的史料,全抄《史记》 ,只是改变了个别词语或句子。

他对汉武帝时期的史料,凡是《史记》佚失的或未予记载的做了一些补充,续写了汉武之 西汉末的历史其中关于李陵战败的详细描写,震惊千古,但当代史家和学者未予重视 对于《史记》记叙的汉匈之战, 《汉书》续写的这场战争,当代学者也未予重视这 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人类命运的伟大战争的精彩过程和 伟大意义,缺乏认识 鲁迅、郭沫若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西汉皇朝,汉唐盛世是千古榜样汉朝、两汉,历史功绩和影响远 超唐朝汉人、汉字、汉语,因此而被命名而无法改动唐人、秦人的称呼,流传不广 《史记》的失误 所有伟大著作都有重大失误尽管在他之前已有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一统的秦朝,但秦朝是一个失败的朝代西 汉贾谊《过秦论》第一个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全面批判秦朝的暴政,此后批判者不断,包括 用文艺的手段,如唐代杜牧《阿房宫赋》等秦朝因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反面教 材刘邦建立的汉朝则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艺术诸领域取得全面的成功,成为当 时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更领先于世界因而,汉人成为此 后中国人的正式名称,汉语成为中国语言的名称汉朝的强盛,后世只有唐朝尚可媲美, 汉唐盛世,成为封建时代中国兴旺的象征。

是刘邦,他所率领的军队成为推翻秦朝黑暗统治的主力之一,又赢得楚汉战争的胜利, 消灭走倒退的异姓分封制道路、以烧杀和破坏文化为能事的西楚霸王项羽,将中国的大乱 转变为大治,抓住历史机遇,使中国统一和强盛起来,取得历史性的重大发展 因此,汉高祖刘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的皇帝:他所建立的汉朝,包括西汉 (或称前汉,前 206——前 8)和他的八世孙刘秀建立的东汉(又称后汉,25-220) ,共历3二十四帝,时间长达 406 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的封建皇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时间 最长的统一全国的朝代 刘邦是堂堂正正的汉王,一位大英雄,后来战胜项羽,成为汉皇他的历史功绩巨大, 他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对于汉朝和汉高祖刘邦的巨大历史功绩,历代统治者和史学家都评价极高,可是当代 史学家和文学研究家虽也在总体上高度肯定汉朝和刘邦的历史功绩,但众多学者对他本人 的才华和品格却多有指斥和基本否定,并已形成学术界主流性的观点,至今犹然众多学 者对刘邦的否定性观点,最重要的大致有以下三条 可是因为鲁迅和郭沫若带头,当代史学家和评论者多追随鲁迅和郭沫若,斥他为“无 赖” 、 “流氓” ,至今犹然,连在百家讲坛给读者作通俗讲座的易中天、王立群也持这样的观 点,黎东方《细说秦汉》甚至认为两汉能够大治天下,保持中国历代封建皇朝中最为长期 的稳定,是因为刘邦乃流氓出身,故而能治流氓。

王充闾《龙墩上的悖论——中国皇帝命 运大思考》认为功业把“流氓皇帝”刘邦妆扮成了英雄,而真正的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 的楚霸王,却因失败而名声受损这就在普通读者中不断加深了刘邦是流氓无赖的错误影 响 说刘邦是“无赖” ,主要根据《史记·高祖本纪》:“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 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 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 (《汉书·高祖本纪》照 抄《史记》 ,仅改两字:“无赖”作“亡赖” , “皆呼万岁”作“皆称万岁” ,意思完全相同 )刘邦年轻时被父亲看不起,认为不及二哥善于生产作业,批评他“无赖” ,且从刘邦自己 的口中追述之看来对刘邦的“无赖”评价,出自《史》 《汉》 ,无可分辨,铁证如山! 实际恰恰相反何谓“无赖”?《史记》集解引晋灼曰:“许慎曰:‘赖,利也 ’ 无利入于家也或曰: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猾为‘无赖’ ” 《汉书》也照抄此注,并加一 句“师古曰:‘晋说是也 ’ ”对《史记》的这个注解表示肯定 《史》 《汉》之注,共有两解,前解是对的, 《史》 《汉》之注偏于前解,即对于“治 产业” “无利” ;而当今史家和论者多偏于后解,又将“小儿”带有天真顽皮的“无赖”转 认是成人的无赖,实已违背《史》 《汉》原著及原注的原意,将刘邦看作是现代语意中专指 成人的“无赖” ,即奸诈、刁滑、强横之徒,进而再认定他为流氓,即不务正业、为非作歹 的人,常有放刁、撒赖、施展下流手段等恶劣行为的卑劣之人。

这真是天大的冤枉!以权 威带头,如此集体性地错读古代经典文献,也十分令人吃惊 对《高祖本纪》中的“无赖”此词,当代史家误解者虽多,而且众多辞典未作解释, 但当代古汉语专家则仍有人能准确理解《史》 《汉》的原文原注的原意,其中应以《辞源》 修订本的理解最为精确此书列出“无赖”的三条含义,第二义即“奸诈、刁狡、强横之 徒” ,第三义为“无奈、无可如何” ,而开首第一义及其例句则为:没有才能,无可依仗 《史记·高祖本纪》:“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将“无赖”解释成“没有才能,无可依仗” ,这也是对原文的一个正确理解 但当代史家、论者也认为刘邦“无赖”是另有根据的,其根据也在《史》 《汉》的《高 祖本纪》中,还根据了几则具体的记载仅举一例,我们来作简明分析,看看刘邦到底为 人如何,当代史家的理解错在哪里: 刘邦被项羽追击时,为了尽快逃命,将亲生儿子、女儿推下车去,是个残忍的无赖 这固然显得残忍,但刘邦为形势所迫,也属无可奈何他也是疼爱自己子女的,但大4家同归于尽,于事无补,还要影响到兴汉大业古今中外多少要人,为了他们的安全或突 围,为了战争的胜利,牺牲官兵、卫士,甚至整股部队,人人都不说不应该,为什么刘邦 的儿女不可为刘邦去死?刘邦如果爱儿女而让同车的将士去死,就应该了吗?或让项羽追 杀,同归于尽,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让暴君项羽执政,国家和百姓要受多大的损失?刘邦 不丢弃将士,狠心丢弃自己的儿女,舍亲情而重大义,不是更应该看出他的胸襟豁达、性 格大度,危难时与臣下同舟共济的优秀品格了吗? (4)项羽扣押刘邦的父亲、妻子等人,以此要挟刘邦,刘邦如不降,就要剁他们为肉 酱。

刘邦不理,还说你如剁他们为肉酱,请勿忘分一点儿给我尝尝于是众史家又都谴责 刘邦无赖和残忍 刘邦不肯投降,其理由与上则相同,刘邦以天下为重,大局为重,这是原则问题革 命者不能为救自己被抓的亲人,向敌人投降,也是同样的道理更何况高明的刘邦已摸透 胸无城府的项羽的性格,他知道哀求无用,面对这个一贯背信弃义,以杀降、屠城为拿手 好戏的霸王,即使自己率众投降也必与亲人同归于尽,反而救不回亲人,只有将话讲绝, 霸王喜欢沽名钓誉,反而有可能不敢杀害他们事实果如刘邦所料,项羽听刘邦如此回答, 倒真的无可奈何,不仅不杀,最后还真的将刘邦的家属璧还众多学者又批评刘邦无能,全靠萧何、张良、韩信等取得天下,并认为《史记》因此 而暗中讽刺刘邦,同情项羽关于这一点,司马迁有鲜明的观点和公正的评价,史实是: 刘邦得到属下由衷的信任、敬爱和精心卫护 《史记》记载项羽执王陵之母,胁迫王 陵投降,王陵之母宁可选择死,以坚定儿子在汉营效力的决心 《资治通鉴》详细转录《史 记》记载的这个动人事迹:项王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私送使者,泣曰:“愿为 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终得天下,毋以老妾故持二心。

妾以死送使者!”遂伏 剑而死 (《资治通鉴》卷第九汉纪一)汉三年(前 204) ,刘邦被围无法逃脱时,将军纪信自愿化装成刘邦的模样,引走敌兵, 掩护刘邦突围,自己慷慨赴死 汉四年(前 203) ,御史大夫周苛守荥阳,城破不降,豪气凛然地当面骂项羽说:“若 (你)不趣(cù,赶快)降汉,汉今虏若(俘虏你) ,若非汉敌也 ”结果被项王烹死 (《史记·项羽本纪》 ) 也正因如此,不仅刘邦的属下常常主动向刘邦提出各种建议和计谋,民众也是如 此 刘邦与臣下肝胆相照,西汉领导集团是一个团结合作、配合默契的高明组织,所以才 能在强敌环视下取得胜利,天下大治 刘邦为人坦率,豁达大度如他对自己为“群臣所共知” “平生所憎”之“最甚者” 雍齿,他是公开憎恨,但不无理迫害,能理智地克制自己,决不搞口蜜腹剑的阴谋诡计 他向张良坦承:“雍齿与我故, (《汉书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