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参考资料物化生科学史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5.25KB
约9页
文档ID:426452211
高中参考资料物化生科学史_第1页
1/9

化学( 1)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 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 4)候氏制碱法——候德榜( 1926 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 6)氯气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 7)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 8) 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经过研究提出了元素周期律, 并创立了元素周期表( 9) 1828 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 (德国) ;( 10)苯是在 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弟首先发现;( 1)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健相间的六边形结构;( 2) 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 3) 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 14) 1883年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创立电离学说( 15) 1929 年弗莱明发现了一种蓝绿色霉菌——青霉菌,它能产生一种抑制和杀死黄色葡( 16)萄球菌的物质——青霉素( 17)德国化学家维勒在 1828 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无尿素,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界限( 18) 19 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提出了有机化学概念( 19) 1838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了基团理论( 20) 国化学家科里多年来致力于有机合成方法的研究,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 “逆合成分析理论” ,并于 1990 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1) 1939年,瑞士科学家米勒发现 DDT (俗称滴滴涕)( 22) 法国化学家格利雅在 1901 年发现了有机镁化合物( 23) 1888 年法国科学家勒夏特列就发现了体系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规律,并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被人们称为勒夏特列原理)( 24) 1840 俄国化学家盖斯在分析了许多化学反应热效应基础上,总结出盖斯定律( 25) 1964 年美国科学家盖尔曼设计了夸克模型,提出了质子中子有更小的夸克组成( 26) 子结构的演变1)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近代分子学说创立人)总结了一些元素化合时的质量比例关系,提出了原子学说。

2) 1897 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 并用实验方法测出电子的质量不及氢原子质量的千分之一,且于 1904 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葡萄干面干式”的原子结构模型3)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带核的原子机构模型4)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在研究氢原子光谱时引入了量子论观点, 大胆的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核外电子在每个轨道都有一个确定的能量值,核外电子在这些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时,既不放能,也不吸能高中物理学史 一、力学1、 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 17 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3、 1687 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 20 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5、 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6、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 ,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大胆反驳地心说7、 17 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8、牛顿于 1687 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1798 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9、 1846 年, 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1930 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10、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11、 1957年 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 年 4 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 1 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二、电磁学12、 1785 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k 的值13、 16 世纪末,英国人吉伯第一个研究了摩擦是物体带电的现象18 世纪中叶,美国人富兰克林提出了正、负电荷的概念1752 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14、 1913 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 e 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15、 1837 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16、 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 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17、 1911 年,荷兰科学家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18、 19 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19、 1820 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20、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21、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伦兹力)的观点22、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23、 1932 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 D 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24、 1831 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25、 1834 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26、 1835 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三、热学27、 1827 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28、 1850 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次年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29、 1848年 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

30、 19 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21、 1642年,科学家托里拆利提出大气会产生压强,并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四年后,帕斯卡的研究表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1654 年,为了证实大气压的存在,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四、波动学22、 17 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周期是 2s 的单摆叫秒摆23、 1690 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24、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 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五、光学25、 1621 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26、 1801 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 ?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27、 1818 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28、 1864 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29、 1887 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30、 1894 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揭开无线电通信的新篇章31、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发现红外线;1801 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1895 年,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 X 射线 (伦琴射线) , 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 X 射线的人体照片32、激光——被誉为 20世纪的“世纪之光” 六、波粒二象性33、 1900 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 ,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 E=h v ,把物理 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34、 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 X 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35、 1913 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6、 1885 年,瑞士的中学数学教师巴耳末总结了氢原子光谱的波长规律——巴耳末系37、 1924 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1927 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七、相对论38、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一一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 ,量子论(微观世界)②热辐射实验39、 19 世纪和 20 世纪之交, 物理学的三大发现: X 射线的发现, 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40、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一一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 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 c不变,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②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一一长度收缩和动钟变慢(或时间膨胀)②相对论速度叠加:光速不变,与光源速度无关;一切运动物体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即光速是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③相对论质量:物体运动时的质量大于静止时的质量41、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一一质能方程式: E=mc2。

八、原子物理学42、1858。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