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发展模式的比较与借鉴俞 邃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金砖国家是强劲崛起的新兴大国的称谓,笔者却认为,这些国家业已形成并逐渐加以完善的发展模式,其创新价值和深远影响,尤其值得关注 一、金砖国家发展模式的个性与共性 “模式”的词义,按照中国《现代汉语词典》字面解释是双重性的,一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一是指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我们探讨发展模式的目的,主要是交流经验教训,并非谋求让人复制的样板金砖国家的发展模式存在着个性与共性,个性显示区别,共性体现规律一)从个性来看,金砖国家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程度乃至所处的外部条件,都存在差异例如,即使都在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也还有着属于所谓新自由主义支配下的市场经济与有着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之分,而在宏观调控方面又有着调控幅度与强度的大小之分在这方面,巴西、印度、俄罗斯都有过转折的经历和丰富的经验再如,即使都在遵循多党制原则,情况也不一样印度的经历是从以国大党为主轴的一党优势制向二党制或三党制过渡南非实行的是以一党为主导的多党联合执政俄罗斯是在独立之后甚久,其领导人开始倡导健全政党体制,呼吁建立三党或四党体制,如今的状况是由统一俄罗斯党起主导作用的多党制。
中国实行的则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二)从共性来看,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虽分布在欧亚非拉美四大洲,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内在肩负的使命与宏图,外在面临的霸权主义与经济全球化压力它们潜力厚、版图大、人口多,都怀着强国富民和提升自身世界地位的热切期望笔者曾根据俄罗斯领导人的主张与实践,对其治国方略做了如下的概括: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以强国富民为使命,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民族精神为动力,以强有力政权为依托,以团结全社会为手段,以历史教训为借镜,以选择适合国情道路为方向,以优化外部环境为条件,以重振大国雄风为目标实践证明,这与其他金砖国家的治国方略大致上是相通的三)文明多样性决定了发展模式多样性人类文明从其发生之时起,便是多元的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包括金砖国家在内,在发展模式形成过程中,各种文明应该、也可能长期共存,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四)尊重个性,扩大共性,这就产生了相互借鉴的研究课题基于此,金砖国家彼此之间产生了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或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愿望与现实二、发展模式与社会制度的关系发展模式寄托于一定的社会制度,而社会制度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
一)从原则上讲,金砖国家选择的社会制度不相同,这是由各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不过,一个国家奉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这只是从宏观而论,其实,即使属于同一种社会制度,情况也不尽一致例如俄罗斯的现行社会制度,就与印度、巴西、南非不一样,更不用说与中国的差别普京在上世纪末就任国家最高领导人时,发表过一篇著名文章《千年之交俄罗斯》,他在那里明确提出俄罗斯不能成为美国或英国的翻版他不仅这样说,而且是这样做的他把当今俄罗斯的三种主要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三者加以融合与取舍,运用于振兴国家的内政与外交之中二)发展模式的内涵,本质是如何对待人类文明的成果要善于吸取人类文明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成果,同时又要弘扬人类文明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建树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产物,但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如邓小平所说,不要被“姓资”还是“姓社”的疑问困扰社会主义的某种计划性与福利体系,曾被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吸取,且大显成效而延续至今可见,资本主义社会中蕴含有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社会中承袭着资本主义因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存在、发展乃至兴衰,都取决于能否合理地运用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创造成果。
社会制度的差异并不影响彼此之间的借鉴三)发展模式要以政策为依托,政策举措会影响发展模式的成败社会主义强调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但不可能消灭私有制成分;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主义条件下,“一大二公”是不成功的尝试资本主义维护私有制,但不可能搞全盘私有化,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推行全盘私有化的失败教训特别深刻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多种所有制,各有长短,其作用的发挥要根据国情来定在中国,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向共同富裕的政策,切实可行且富有成效中产阶级的壮大是新兴大国崛起的一个共同的重要标志,扶持和发展中产阶级是金砖国家必由之路对于任何一种发展模式来说,贫富差距悬殊与腐败现象严重,都会带来惨重的后果四)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在和平条件下竞争共处,不存在谁吃掉谁的现实可能性既不照搬他国模式,又善于借鉴他国的理政经验和科技成果,此乃成功之道拿来主义”并非不光彩之事三、发展模式与时代特征的关系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任何国家,其发展模式是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连的一)发展模式多样化与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趋势全球化,并列为当今世界的三大潮流发展模式多样化属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范畴,也就是说,世界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主权一律平等,各国人民有权自行选择发展道路。
这是规律性问题,不可违背二)我们这个世界是多样性的世界,丰富多彩所谓多样性,首先是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各国的发展模式往往既有优势也有缺陷,但没有抽象意义上的优劣之分,好与不好,要看实践经济效益是衡量模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唯一依据1992年邓小平针对中国国情曾经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著名的这“三个有利于”标准,成为中国衡量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中国发展模式成败的标准四、中国发展模式的独创性与借鉴性中国模式固然有其独创性,但也有借鉴性一)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诸多复杂原因,在建设问题上曾经着力于学习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周折和改造,如今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既借鉴人类文明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成果,又改造曾经效法的苏联模式,两方面加以结合所取得的带有某种独创性的成果20110年9月30日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有一篇署名文章,称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一个综合体,它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经验,并将之与本国国情相结合,而其未来也在于继续博采众长;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众多成就的创造性集大成者,中国正努力向世界展示一种新型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这一番话颇耐人寻味二)中国模式的借鉴性,主要体现在既融入国际社会,又不依附西方;既借鉴吸取资本主义因素,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既促进顺势的发展,又显示逆势的承受力中国模式不等于北京共识,宣扬北京共识甚至由此引伸为“世界进入中国时代”,那是夸大其词,如同夸大华盛顿共识一样,很不可取没有任何理由把承认中国模式的存在,理解为等同于北京共识的存在三)与西方主导的模式相比,中国模式确有独到之处,在处理稳定、改革和发展三者关系方面,中国找到了平衡点不过,中国模式尚处在尝试阶段、雏型阶段、初级阶段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探索与形成过程中的模式,一种立足于实践并逐渐上升到理论并使两者相结合的模式,一种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的模式,一种大方向明确但也还存在某些不确定因素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