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考试大纲本课程内容,可以分为课文阅读分析(精读作品和泛读作品)和课外作品阅读分析两个部分,各部分的考科目的如下:一、课文阅读分析l 识记 课文作者 所属文学流派 文体类别 写作背景 发表时间重要人物 l 理解分析小说及戏剧作品的题材、情节、主题论说文的中心论点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诗歌与抒情散文的基本思想情感叙事作品的重要人物形象及诗歌散文的核心意象课文的重要艺术特点二、课外阅读分析自考者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综合分析和书面表达能力并且选取1949年以后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按规定写文章分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l 简述小说主题意蕴小说讲述了一个对中国和革命事业抱着真诚信仰的年轻人林震,调到某区委组织部工作后的复杂感受,并从林震的视角展开故事情节,揭示了党的某些领导干部存在的革命意志衰退、官僚主义作风等问题,以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是较早揭示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批判官僚主义的作品文章定性)l 叙述结构特性(1)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林震的角度,通过他的眼光以及他到组织部后的经历,描写了组织部的情况与问题,塑造了刘世吾等官僚主义者的形象。
因此,林震这一人物,既有思想、性格上的意义,也有结构上的作用2)小说以组织部解决麻袋厂党支部的问题为中心情节展开叙述,线索单纯而清楚,可以看出刘世吾是一个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他有一定的革命经历,工作能力很强,“一下决心,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很杰出但是,他对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错误、缺陷却麻木不仁他的口头禅"就那么回事",表现了他看透一切、极端冷漠、不思进取的人生态度l 分析人物林震是一个有抱负、有朝气、富于原则性和正义感的青年党员干部他满怀热情地踏入社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复杂现象,他感到困惑,并引发了他的思考和斗争刘世吾是一个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他有一定的革命经历,工作能力很强,“一下决心,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很杰出但是,他对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错误、缺陷却麻木不仁他的口头禅"就么回事",表现了他看透一切、极端冷漠、不思进取的人生态度l 塑造人物的对比手法小说塑造人物运用对比手法,在人物间形成多种对比对比突出了各人的性格特性,显示了丰富多样的性格,加深和扩大了作品的主题意蕴林震和刘世吾构成性格对比林震、赵慧文、刘世吾构成连锁对比刘世吾和韩常新、李宗秦及王清泉也构成对比 )l 作者: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
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的“季节”系列——《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深刻地概括了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间一群年轻的兼具布尔什维克革命家身份的知识分子的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是王蒙个人一生和民族历史的述说之作 l 节选原作名字:《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l 塑造人物的表现手法:对比l 历史背景:发表于《人民文学》1956年9月号上发表时,标题被编辑部改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在收入中国作家协会编辑的1965年《短篇小说选》时,由作者改回原标题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重放的鲜花》时,收入该作品,仍使用《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标题它是“双百方针”提出后,出现的“干预生活”的代表作l 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分别于1951年和1953年提出,1956年正式提出双百方针《百合花》l 以“我”的耳闻目睹为叙事视角l 作者:茹志鹃, 1925年9月出生于浙江杭州,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是其代表作l 写作背景:作家写这篇小说时,正值反右斗争处在紧锣密鼓之际,她的亲人也未能幸免于此面对冷酷的现实,她不由怀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于是,这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匝匝忧虑”、“不无悲凉的思念”之中灿然开放,给当时文坛带来一股沁人的清香l 简析百合花被子在表现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上的作用:小说叙述的线索是百合花图案的被子,它聚合起小说中的三个人物l 人物形象: 小通讯员是一个年轻的解放军战士他最重要的形象特性是纯朴善良,、不善言辞,有着一般男孩子对妇女的羞怯心理但是在战友生命受到威胁之际,却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和无穷的勇气,舍身扑在爆炸的手榴弹上,牺牲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新媳妇也同样淳朴善良,还是个充满羞涩的“新娘子”,她对于自 己在“借被子”过程中让小通讯员受窘这件事,一直感到愧疚,希望有机会向他道歉看到小通讯员被抬到包扎所旪,她一改先前的羞涩,“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将她结婚用的新被子盖在牺牲了的小通讯员身上l 叙述的特色:细节描写(百合花是文章的主题意境,被子是文章的线索)、以小见大、对比和烘托 《游园惊梦》l 作者:白先勇, 1937年7月生于广西桂林,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
短篇小说集《玉卿嫂》、《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l 节选原文:《游园惊梦》l 出版时间:1968年l 分析小说的主题意蕴:《游园惊梦》写的是1949年从大陆撤离到台湾的国民党上流社会人士的生活际遇、心理反映及其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主人公蓝田玉原是昆曲艺人,因一曲《游园惊梦》被钱鹏志将军看中,成为填房夫人她风华蹁跹,烜赫一时后来钱将军死了,她成了一个落魄夫人小说从蓝田玉去窦公馆赴宴开始写起,赴宴的过程中,历史与现实烜赫交错地呈现出来,构成刺激地对照对于没落的现实处境,钱夫人无力去改变,剩下的就是有追忆和怀恋作家用一系列的细节动作表现钱夫人还很在意自己的面子,注意遮掩自己没落的现实蓝田玉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阶级撤离大陆后的沧桑之感l 分析小说采用象征、暗示、意识流等表现手法的艺术特点:小说熔中国传统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小说艺术手段于一炉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刻画蓝田玉的内心活动戏剧与人生、梦与现实穿插交织在一起,在互相对照中呈现主人公的内心处境和悲剧命运性格化的对白、象征与暗示等手法,强化了艺术效果,突出了人物性格和悲剧主题忽然之间心底涌起强烈的渴望,前所未有:我要爱,要生活,把眼前的一世当作一百世同样。
这里的道理很明白:我思故我在,既然我存在,就不能装作不存在无论如何,我要为自己负起责任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高女人蹲在门口劈木柴,一听到他的招呼,刷地站起身,直怔怔看着他两年未见的夫妻,都给对方的明显变化惊呆了一个枯槁,一个憔悴;一个显得更高,一个显得更矮两人互相看了一忽儿,赶紧掉过头去,高女人扭身跑进屋去,半天没出来;他便蹲在地上捡起斧头劈木柴,直把两大筐木块都劈成细木条仿佛他俩再面对半晌就要爆发出什么强烈而受不了的事情来几年过去了,至今矮男人还是单身寡居,只在周日,从外边把孩子接回来,与他为伴大楼里的人们看着他矮礅礅而孤寂的身影,想到他十数年来一桩桩事,渐渐仿佛悟到他坚持这种独身生活的缘故……逢到下雨天气,矮男人打伞去上班时,也许由于习惯,依旧高举着伞这时,人们有种奇妙的感觉,觉得那伞下仿佛有长长一块空间,空空的,世界上任什么东西也填补不上他俩走得艰难缓慢矮男人两只手用力端着老婆打弯的胳膊他太矮了,抬她的手臂时,必须向上耸起自己的双肩,他很吃力,但他却掬出笑容,为了给妻子以鼓励高女人抬不起左脚,他就用一根麻绳,套在高女人的左脚上,绳子的另一端拿在手里高女人每要抬起左脚,他就使劲向上一提绳子。
这情景奇异,可怜,又颇为壮观,使团结大楼的人们看了,不由得受到感动这些人再与他俩打头碰面时,情不自禁地向他俩积极而友善的点头了……l 作者: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乡),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其重要作品《神鞭》、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长篇小说代表作《三寸金莲》l 小说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时期l 分析小说的主题意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巧妙地选择团结大楼居民的眼光为视角,描写了身高成反比例的一对夫妇,分析夫妇的生活命运,用他们的悲剧性遭遇,以小见大地折射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谴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残酷的政治斗争和对人民的严重摧残l 分析“裁缝老婆”形象的意义和表现手法上的艺术特点及其效果:小说用了较多的笔墨描写团结楼的居民,特别是裁缝的老婆她是一个自私无聊、喜欢窥探别人隐私的小市民,也是团结大楼居民的代表,是“习惯”的维护者作者在小说的叙述上采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用团结大楼居民的外在视角展开叙述,而在团结大楼居民中又以裁缝老婆的眼光为视角展开叙述,充足表现出其庸俗和劣根性l 分析小说的叙述结构:小说在叙述上采用第三人称限制视角叙述,作者历来没有从正面展示主人公高女人和矮先生夫妻俩的内心世界,而是用团结大楼居民的外在视角展开叙述,而在团结大楼居民中又以裁缝老婆的眼光为视角展开叙述。
小说以白描为主,加以客观的议论,含蓄慰藉,给读者留下耐人寻味的审美空间具有十分感人的艺术魅力,成功的细节描写也为小说增添了审美的情趣哦,香雪l 作品重点写了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的一分钟里踏进火车,用四十个鸡蛋,走三十里夜路,换来了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作者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以及摆脱山村封闭落后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l 作者:铁凝,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重要著作:《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l 香雪人物分析:天真、纯朴、热情和对未来的热切追求,通过香雪,作者替那些荒山皱褶里的香雪们发出来深沉的呼唤:哦,香雪!对香雪的那种纯真、执着追求给予了诗化的赞美l 简析小说的主题意蕴:《哦,香雪》叙述一条铁路线通过北方小山村台儿沟,天天在村里停留一分钟,却给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波澜,暗示了她们对山外的世界和新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在香雪等少女看似微局限性道的委屈、希冀、追求、欢欣里,暗示着封闭的山村沿袭着数年的古老守旧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正在解体,而仅仅在小山村停留一分钟的火车则是象征着现代文明的载体,带来一股新鲜、陌生的清风,成了小山村年轻人观测和探寻另一个天地的机遇l 分析香雪的性格心理:香雪十七岁,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纯真无邪纯朴善良,坚毅执着,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火热的向往和追求l 分析小说善于诗化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发明空灵蕴藉的艺术境界的风格特色:小说语言清新婉丽,艺术构成精致作者善于诗化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发明空灵蕴藉的艺术境界,对笔下的一切充满了宽容和厚爱,写山、写树、写小溪、写火车都充满了生命的热爱这一切和香雪们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至今仍为人们所激赏的“香雪旋律”l 分析《哦,香雪》的精致构思:小说的艺术构思精致,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写"一分钟"给宁静的山村带来的波澜,重点写了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对新生活的纯真、火热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