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依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遗传及生态的特征,将动物分门别类 这样的分门别类的工作叫做,第四节 生物的分类,为何生物需要名字,你说得出来那些 生物 的 名字,俗 名 的 缺 点,地区或语言不同,同一种生物会有不同 的名字 例如:蟑螂油虫 驼鹿四不像 俗名会使人发生误解 例如:章魚、鳄魚、娃娃魚,他们都不是魚类,章魚 鳄魚 娃娃魚,开始统一命名,十八世纪 林奈,双名法,学 名,林奈所创的双名法 用拉丁文命名 两个字组成:属名种名 红头啄木鸟 melanerps erythrocephalus 属名是名词;种名是形容詞,红头啄木鸟学名的由来,属名:melanerps 啄木鸟,种名:erythro 红色 cephalus 头,1. Rhacophorus taipeianus 台北树蛙 2. Rhacophorus smaragdinus 翡翠树蛙 3. Rhacophorus moltrechti 莫氏树蛙 4. Rhacophorus robustus 褐树蛙,1,2,3,4,发展出现今使用的分类系统,命名 分门别类,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
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犬: 界-动物界 人: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纲-哺乳纲 目-食肉目 目-灵长目 科-犬科 科-人科 属-犬属Canis 属-人属Homo 种-家犬familiaris 种-智人Hsapines,梅:界-植物界 水稻:界- 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薔薇目 目-禾本目 科-薔薇科 科-禾本科 属-櫻桃属Prunus 属-稻属Oryza 种-梅树mume 种-水稻sative,以大家熟知的Felis domesticus(家猫)这一种的名称为例,其分类系统和名称如下: 界 Animalia 动物界 门 Chordata 脊索动物门 亚门 Vertebrata 脊椎动物亚门 纲 Mammalia 哺乳纲 目 Carnivora 食肉目 科 Felidae 猫科 属 Felis 猫 种 Felis domesticus 家猫,阶层越高,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阶层越低,包含生物种类少, 但结构特征越相似 以物种演化的亲疏关系来分类,界 们 纲 目 科 属 种,同目:犬、狼、狐、狮、虎、豹 同科:犬、狼、狐 同属:犬、狼 同种:沒有(各自为一种,最低的分类阶层是种。
同种的定义: 同种的雌雄个体可以互相交配,并产生 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外表相似,分类关系就近吗,海豚外观上像魚,生活海中,那它是魚吗,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类,给以名称汉初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虫包括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鱼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级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鸟是鸟类;兽是哺乳动物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动物分类,分类的历史,17世纪末,英国植物学者雷曾把当时所知的植物种类,作了属和种的描述,所著植物研究的新方法是林奈以前的一本最全面的植物分类总结,雷还提出“杂交不育”作为区分物种的标准,近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它的奠基人是瑞典植物学者林奈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建立了双名制,第二是确立了阶元系统,林奈把自然界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界,在动植物界下,又设有纲、目、属、种四个级别,从而确立了分类的阶元系统,由于林奈的进化观点在当时没有得到公认,因而对分类学影响不大直到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后,进化思想才在分类学中得到贯彻,明确了分类研究在于探索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使分类系统成为生物系谱系统分类学由此诞生,林奈相信物种不变,他的自然系统没有亲缘概念,其中六个动物纲是按哺乳类、鸟类、两栖类、鱼类、昆虫、蠕虫的顺序排列的。
拉马克把这个颠倒了的系统拨正过来,从低级到高级列成进化系统他还把动物区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并沿用至今,林奈把生物分为两大类群:固着的植物和行动的动物两百多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这个两界系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为一般教本所遵从,基本没有变动 最初的问题产生于中间类型,如眼虫综合了动植物两界的双重特征,既有叶绿体而营光合作用,又能行动而摄取食物植物学者把它们列为藻类,称为裸藻;动物学者把它们列为原生动物,称为眼虫中间类型是进化的证据,却成为分类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19世纪60年代,人们建议成立一个由低等生物所组成的第三界,取名为原生生物界,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这个三界系统解决了动植物界限难分的问题,但未被接受,整整100年后,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流行了一段时间,为不少教科书所采用,总结,19世纪初的两大界:植物界、动物界 后有将介于植物的生物区分出來,因 此分为动物界、原生生物、植物界 电子显微镜发明及应用,提供更多分类 依据,而发展出 五界說,五界说,将生物分成五界: 1. 原核生物界 2. 原生生物界 3. 菌物界 4. 动物界 5. 植物界,生物检索表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专业工具书,用于对未知分类地位的细菌、植物、动物等生物进行科学分类和鉴别,分类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编制的表。
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样,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 2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 3植物体内有叶绿素和其他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门 3植物体内无叶绿素和其他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菌类植物门 2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地衣植物门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 4植物体有茎、叶而无真根苔藓植物门 4植物体有茎、叶面有真根 5产生孢子蕨类植物门 5产生种子种子植物门,定距式植物界分门检索表: 这种形式也叫退格式检索表在编排时每两个相对应的分支的开头,都编在离左端同等距离的地方,每一个分支的下面,相对应的两个分支的开头,比原分支向右移一个字格,这样编排下去,直到编制的终点为止,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2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4 2由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地衣植物门 2非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菌类植物门 3植物体有叶绿素或其他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门 3植物体无叶绿素或其他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菌类植物门 4植物体有茎、叶,而无真根苔藓植物门 4植物体有茎、叶,而有真根5 5产生孢子蕨类植物门 5产生种子种子植物门,平行式检索表 : 这种形式也叫双项式检索表,每一项两个相对性状的叙述内容都写在相邻的两行中,两两平行;数字号码均写在左侧第一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