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各单元经典常考例题1复习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例1. 用皮卷尺测量球场的宽度,记录的数据是25.36米,这个皮卷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A. 1mm B. 1cm2-1认识运动、2-2运动的描述【典型例题】例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歌词中“竹排江中游”是以 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 为参照物. 例2. 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房间几天不打扫就会有一层灰尘B.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C. 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段时间生锈了D. 在一杯白开水中放入白糖,这杯水就有甜味了例4. 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C. 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 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同2-3[1].运动的速度、2-4能量【典型例题】例1.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A. 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 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时间t越少C. v的大小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D. 上述说法都正确例3. 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5s,前2s内通过16m的路程,后3s通过了30m的路程,这个运动员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A. 8m/s B. 10m/s C. 9m/s D. 9.2 m /s2运动与能量复习【典型例题】例1. 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探险队乘坐的中华勇士号橡皮艇在长江上游顺流而下,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以橡皮艇为参照物,江水是静止的 B. 以江水为参照物,探险队员是静止的 C. 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探险队员是静止的 D. 以探险队员为参照物,橡皮艇是运动的 例2. 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1分钟通过了1200米的路程,小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A. 1200米/秒 B. 20米/秒 C. 60米/秒 D. 0.5米/秒3-1[1].什么是声音、3-2乐音的三个特征【典型例题】例1. 在装满水的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 次响声。
例4. 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有( )A. 这首歌声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B. 引吭高歌C. 她是唱女高音的 D. 高声喧哗3复习第三章声【典型例题】例1. 通常我们能听到物体所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A. 有发声物体存在B. 发声物体在空气中振动C. 发声物体在真空中振动D. 人看到发声物体的振动例4. 我国已成功完成了“神舟”号宇宙飞船的载人飞行,宇航员在空船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即使面对面也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互相交流,其原因是( )A. 用通讯设备是为了方便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 太空中噪音太大 D.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例5.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音色会逐渐改变 B. 音调会逐渐降低C. 响度会逐渐降低 D. 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会改变 4-1光的传播、4-2光的反射定律【典型例题】例1. 试判断下列哪一组都是光源( )A. 电池和萤火虫 B. 电池和烛焰C. 萤火虫和月亮 D. 萤火虫和烛焰例2. 孙悟空神通广大,他一个跟斗可以翻十万八千里,1秒就可以翻一个跟斗,是神仙里当之无愧的赛跑冠军,但如来佛祖说光比他快得多了。
孙悟空当然不服,于是他与光相约来一次比赛,并请你来做裁判,你认为谁会赢?为什么? 4复习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例4. 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像看得见,虚像看不见 B. 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C. 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的 D. 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小例5. 若一物体从距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移到1.5倍焦距的地方,则( )A. 像距变小,像变小 B. 像距不变,像不变C. 像距变大,像变大 D. 像距变大,像不变4在光的世界里(4-8节)【典型例题】例1. 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虚像是人的幻觉,实像是有实际光线进入人眼 B. 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亮斑C. 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D. 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例2.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到距凸透镜45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 ( )A. 放大的实像 B. 缩小的实像C. 等大的实像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例3. 近视镜为什么用( )透镜?而远视镜为什么用( )透镜?(填凹或凸)例4. 小明在湖边游玩,他站在岸上看到了(1)岸上的树(2)水中的鱼(3)空中小鸟(4)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他看见的景物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典型例题】例1. 上物理课复习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 “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反映的一个共性是 例2. 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是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 A. 一定是固态 B. 一定是液态 C. 可能是固态 D. 可能是液态 E. 也可能是固态、液态共存例3. 说明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并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1)春天,冰冻的河面开封了2)夏天,雨后柏油路上的水很快干了3)秋天,清晨林中升起白雾例4. 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B.早晨有浓雾C.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冰 5复习第五章物态的变化【典型例题】例5. 如图中所示,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正确方法是:( )例7. 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A. 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 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C. 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 D. 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例8.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 先液化后蒸发 B. 先升华后蒸发 C. 先液化后升华 D. 先凝华后升华6-1质量、6-2物质的密度【典型例题】例1. 小丽用调好的天平称一个桔子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她发现右盘砝码总质量为100g,游码所在位置是0.4g,则这个桔子的质量为 g。
例2. 小红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将被测物体和砝码位置放错了(砝码放在左盘,物体放在右盘)若天平平衡时,左盘上放着100g和20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计数是4g,则物体的质量是( )A. 124g B. 122g C. 118g D. 116g例3. 对于密度的计算公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B. 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C.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等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6-3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例1. 某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体积是20cm3的这种物质质量是多少?它的密度是多大? 例2. 地质队员测得一块巨石的体积为20m3,现从巨石上取得20cm3的样品,测得样品的质量为52g,求这块巨石的质量6复习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典型例题】例1. 夏天,在天平左盘中放一敞口玻璃杯,杯中有一块冰,右盘中放有一定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是平衡的,过了几分钟后,天平失去了平衡,天平向__________倾斜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某钢瓶内所装氧气密度为8千克/米3,一次电焊中用去其中的1/4,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千克/米3 例3. 关于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B. 把铜块碾压成铜片,质量与密度均不变C. 把铁加热,质量变大,密度变小D. 宇航员在太空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质量和密度均为零7-1什么是力7-2力的描述7-3弹力【典型例题】例1. 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B. 小孩用力推墙,他同时也受到墙的推力C. 人坐在软沙发上,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 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2. 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1)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2)篮球撞在篮板上被弹回;(3)用力握小皮球,皮球瘪了;(4)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 (1)(2) B. (2)(3)C. (3)(4) D. (2)(4)例3. 用脚踢足球,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 ;同时脚也感到疼痛,说明 。
例4. 在水中划船时,是什么力使船前进( )A. 人对船的推力B. 船桨对水的推力C. 水对桨的推力D. 水直接对船的推力7-3力的测量7-4重力7-5摩擦力例2. 将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挂在一起,然后用两只手捏住外壳上的环水平放置,两只手对拉环的拉力F1、F2的大小相等,设F1=F2=F当测力计静止时( )A. 测力计读数均为2F B. 测力计读数均为零C. 测力计读数均为FD. 测力计读数均为F/2例3. 下列物体中物重接近1N的是( )A. 一袋方便面B. 一张学生桌C. 一枚大头针D. 一块砖例4. 下列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来测量B.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C. 国际上通用的重力的单位是千克D. 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例5. 以下摩擦中属于滑动摩擦的是( )A. 手握啤酒瓶静止在空中,手和瓶子之间的摩擦B. 沿着斜面推箱子,使箱子在斜面上滑动C. 圆珠笔芯与纸张的摩擦D. 自行车的轮子与地面的摩擦例6. 一重物把它平放和竖放在同样粗糙的桌面上,则两种情况下均匀速拉动重物所需的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