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呼和浩特旅游导游词(3篇)

办****家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42KB
约7页
文档ID:595236326
呼和浩特旅游导游词(3篇)_第1页
1/7

呼和浩特旅游导游词(3篇)呼和浩特旅游导游词(精选3篇) 呼和浩特旅游导游词 篇1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_,大家可以叫我小_  呼和浩特是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塞外古城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洁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所在地西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土城为内外两重,外城周边3公里,是座长方形土筑小城,为当时的民居及兵营所在地;内城为官署驻地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兴起,它的早期都城盛乐即  在今呼和浩待南面60公里的林格尔县境隋唐时期,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军于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公元10世纪初,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明隆庆六年(1572),蒙古土默持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  万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

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队,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对准噶尔部战争胜利后,距旧城25公里处又增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并命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旧城(归化城)和新城(绥远城)合并,称归绥1928年,绥远建省,将归绥县城区设为归绥市,作为省会日寇占领期间,曾改称为厚和特别市1954年,撤消绥远省建制,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并将归绥更名为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毛纺织工业中心之一,现已成为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除传统的民族用品工业、轻纺工业外,制糖、卷烟、乳品、医药、化工、冶金、电力、建筑材料等工业都已形成较大规模涌现出了仕奇集团、伊利乳业、蒙牛乳业、呼和浩特市卷烟厂等大型企业近年来,呼和浩特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乳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文明遐迩的乳都  呼和浩特市还是内蒙古的教育、科研、文化中心,现有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医学院等10多所高等院校。

呼和浩特市还有中央、内蒙古直属和市属的多家科研机构,学科遍及农、林、畜牧科学、社会科学、草原科学、水利科学等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大量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市民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  呼和浩特市( 蒙语为青色的城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12月9日,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归绥市工作团进入归绥从1954年4月25日起,将归绥市改称为呼和浩特市1960年前,呼和浩特市辖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和郊区1960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土默特旗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1971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托克托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1995年11月21 呼和浩特旅游导游词 篇2   接待各人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_,各人可以叫我小_为了便于各人旅行嬉戏,下面我起首各人先容一下  呼和浩特是座有400多年汗青的塞外名城,原分为新、旧两城旧城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相传是土默特蒙古部首领俺答汗及其老婆三娘子所建,初时谓之库库和屯,明廷定名为归化新城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定名为归绥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建绥远省,设归绥市。

1954年,取消绥远省建制,归绥市更名为呼和浩特市,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都市,故有青城之称因其汗青上召庙较多,又称召城  三娘子是我国汗青上蒙古民族的一位有远见的女政治家,又是呼和浩特古城的建设者,祁孝龙则是呼和浩特新城的建设者三娘子名叫钟金,是明代漠南蒙古土默特部首领、精巧的政治家阿勒坦汗的夫人生于1550年,卒于年  三娘子起首就是一位民族好汉她不只模样不凡,性格豪爽不羁,善于歌舞骑射,并且具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批示才气她所处的年月,正是明朝与蒙古族战争频仍的期间三娘子执掌军政实权达四十年,始终僵持僻静互利的政治原则,既毁坏了明廷的经济封闭,又使蒙古各部同一路来,因此,她在蒙古草原上享有极高的威望,受到蒙汉人民的恭顺三娘子收纳并重用汉人,引进华夏地域先辈的农业、手家产,促进了本民族经济文化的成长  三娘子又是一个维护民族连合的女中豪杰她维护民族好处,随处顾全大局,妥善地处理赏罚了很多边事纠纷1585年的青海之乱,十万蒙军既与内地土著住民产生斗嘴,又与明军产生斗嘴,三娘子无所畏惧扫除了战争危急,规复了僻静安宁的排场  1581年,三娘子亲身主持监修了呼和浩特城。

它使土默特部由逐水草而迁移进而定居下来这是三娘子对蒙古社会的又一孝顺人们对三娘子的吊唁是持久而深沉的美岱召的太后庙(即三娘子庙),每年夏历正月初三设供祭奠,这种眷念勾当,一向连续到1933年在民间,直到本日,人们还在追忆、讴歌她的很多活跃贻闻,吊唁她的好汉业绩  作为封建期间的女性,三娘子以难以想像的毅力,强项地执行了俺答汗的各项政策,使俺答汗的奇迹得以连续,维护了土默特部的同一和繁荣她主政的30多年,是明代蒙古最为安宁的30多年,是恒久战乱后人民安身立命,休养生息的名贵30多年正由于云云,她的名字,她的业绩在蒙、藏、汉各民族中久久传诵,人们敬仰她,吊唁她 呼和浩特旅游导游词 篇3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_,大家可以叫我小_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是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塞外古城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故有青城之称因其历史上召庙较多,故又称召城公元前320__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所在地  西汉时期 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

土城为内外两重,外城周边3公里,是座长方形土筑小城,为当时的民居及兵营所在地;内城为官署驻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 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兴起,它的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60公里的林格尔县境  隋唐时期 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大将李责率兵至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20__年),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  10世纪初 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  明朝 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据《归绥县志》记载:归化周二里,砌以砖,高三丈,南北门各一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  清朝 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

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约加宽100米),包围了原城东、南、西3面在取得了对准噶尔部战争完全胜利之后,为安置从前线撤回的军队和进一步控制西北地区,决定另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命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归化和绥远合并,称归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