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上12《潼关》-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文**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26KB
约3页
文档ID:287131711
七上12《潼关》-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_第1页
1/3

潼关 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人潼关不解平字词解释:①终古:久远②簇:簇拥③束:拘束④解:懂得内容描述:从古到今,这巍峨的潼关就被高高的白云团团拥着,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黄河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好像仍嫌河床束缚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争奇斗险,不知何谓平坦全诗赏析:诗人描述了潼关一带的壮丽的风景,河流奔腾壮阔、秦岭山脉巍峨险峻,表现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河流“犹嫌”拘束,山脉桀骜不驯,不知何谓平坦,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山水写活了,读来有冲击力主旨:此诗以雄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壮阔,折射出诗人一种冲决一切罗网、昂扬进取的心态写作特色: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极言潼关内有高山2.以听觉形象补充了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考点精练:题组一:1.【内容筛选】“山入潼关不解平”写出了山峰的巍峨险峻,请你也写出课本中描写相似潼关形象的诗句。

1分)2.【思想感情分析】“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题组二:3.【词语理解】诗中的“束”“解”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4.【诗歌赏析】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潼关古城、高高白云、清脆的马蹄声、猎猎的秋风,展现了潼关壮阔的风景B.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的比喻,表现了黄河的壮阔和秦岭的险峻C.诗歌后两句隐含着少年诗人豪迈的激情和挣脱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D.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绝句,我们感受到少年的意气风发题组三:(21年南沙区期末真题)5. 第一、二句诗都写孤城第一句写孤城的 ,第二句写孤城的 6. 末句“山入潼关不解平”能否改成“山入潼关犹解平”?为什么?题组四:(20年大联盟真题)7. 诗句“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8. 请结合诗歌最后两句,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3分)题组五:9. 《潼关》表现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句子是: , 。

10. ,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答案:题组一:1.【内容筛选】(1分)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2.【思想感情分析】(3分)河流奔腾壮阔、秦岭山脉巍峨险峻(1分),表现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2分)题组二:3.【词语理解】(2分)束:拘束解:懂得4.【诗歌赏析】(2分)B(“比喻”有误,应为“拟人”)题组三:5.(2分)高(1分);寂寥,辽远(1分)6.(2分)不可以因为诗人写山水,写的是感觉中的山、感觉中的水,能让人感受到渴望冲决罗网、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改成“犹”以后,这种少年意气就会被削弱评分细则:对“不解平”和“犹解平”的意思进行阐述,表明其意思的不同,1分(或表明改变了句意,1分);情感1分题组四:7. 天空中翻卷着一团团云雾,异峰突起,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一阵阵猎猎的秋风吹来,将清脆的马蹄声吹散了2分)8. 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峰更比一峰高能够准确结合诗句,1分,不要求全部翻译)诗人已与高山、大河进入了同一状态,彼此相融,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情感,2分)题组五:9.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人潼关不解平10. 终古高云簇此城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