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真题汇编

优雅的****6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6.18KB
约46页
文档ID:598720856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真题汇编_第1页
1/46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之《岳阳楼记》『典题精练』一、(2021·湖北·九年级二模)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欧阳修《岳阳楼记》)(乙)光绪己卯,楼基坼①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②以考绩③ 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④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为之驳岸⑤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⑥ 亦加坚筑,以固吾圉⑦焉!(节选自(清)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注)①坼(chè):分裂,裂开②容:即张德容(1820-1888)同治十年(1871)、光绪五年(1879)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行整体修葺③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 吏的成绩④茶厘:对茶叶经销所征的一种附加税⑤驳岸:保护岸或堤坝不坍塌的建筑物,多用石块砌成⑥雉堞(zhì dié):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⑦圉(yú):边境,边疆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 去.国怀乡( )(2) 微.斯人,吾谁与归( )(3) 加筑六丈有奇.( )(4) 皆视旧制.有加(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重修岳阳楼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械花源记》) 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尝射于.家囿(《卖油翁》)C.及大有倾塌之.势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D.为之驳岸以.御水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 前临洞庭,为之驳岸以御水4. 用“/”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标示 2 处)中 丞 邵 公 命 葺 而 修 之 经 费 未 集 而 容 以 考 绩 北 上5.(甲)(乙)均写到了重修岳阳楼一事,但两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1)离开 (2)如果没有 (3)零数,余数 (4)规模2.B3.(1)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2)前面对着洞庭湖,为它建造驳岸来抵御水 4.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5. 【甲】文借重修岳阳楼一事,着重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乙】文侧重写重修岳阳楼的原因、过程及结果解析】1.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1) 句意为: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去:离开2) 句意为:(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3) 句意为:修筑的楼基有六丈多高。

奇:零数,余数4) 句意为:都是在原来的规模上有所增加制:规模2.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于是/竟然;B.介词,在二者相同; C.结构助词,的/动词,到; D.用来/就是,凭借故选 B3.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 句重点词:越,到通,顺利句意为: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2) 句重点词:临,对着;以,表目的,用来;御,抵御句意为:前面对着洞庭湖,为它建造驳岸来抵御水4.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把握朗读节奏并准确断句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作为是划分依据一般句首发语词需要停顿,主谓之间需要停顿,并列短语之间也需要停顿需要结合句意和句式来判断句意为:中丞邵公命令修葺岳阳楼,但是修岳阳楼的经费还没有筹集够,我就根据考核成绩北上任职根据句意,断句为: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①“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意思是:于是在岳阳楼的原来地基的后面,修筑的楼基有六丈多高,把正楼建在上面由此句可以知道清朝重修后的岳阳楼不在原址上②【甲】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可知,作者借重修岳阳楼一事,是为了突出迁客骚人在不同景色下的悲喜心情,与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 对比,为表达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作铺垫乙】 根据“光绪己卯,楼基坼裂,及大有倾塌之势”可知写的是重修岳阳楼的原因;“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写的是修建的过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为之驳岸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亦加坚筑,以固吾圉焉”写的是修楼的结果点睛】参考译文:【甲】庆历四年(1044 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了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还在上面刻上唐代贤人和当代人的诗赋,(滕子京)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丽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它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因为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 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

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1046 年)九月十五日乙】光绪五年,岳阳楼的楼基裂开,有随时倾倒坍塌的危险,中丞邵公命令修葺岳阳楼,但是修岳阳楼的经费还没有筹集够,我就根据考核成绩北上任职不久又回到了岳州,德化的李公来到湘中,命令用茶税做为修楼的经费,结果茶税的钱不够,就劝说巴陵、平江、临湘、华容四郡的绅士富户凑足了修楼的钱于是在岳阳楼的原来地基的后面,修筑的楼基有六丈多高,把正楼建在上面, 左面建了仙梅亭,右面建了三醉楼,都是在原来的规模上有所增加前面临靠着洞庭湖,修建了石砌的堤岸,来抵御洪水,楼的左右各增加了二间房屋,为登楼的人提供休息的场所,岳阳楼前的矮墙也进行了加固,来增加防御功能!二、(2020·安徽·九年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姚崇,字元之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捕蝗黄门监①卢怀慎日:“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②愿公思之崇日:“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③公也!”蝗害讫息节选自《新唐书·姚崇传》)(注)①黄门监:唐官名②必戾和气:必定会伤害天道和气③诿:推脱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2)是.进亦忧是.:()(3)吾谁与归.归.:()(4)安.可以人力制也!安:()(5)若.纵之若.:()2.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 愿公思之3. 乙文中姚崇认为捕杀蝗虫的原因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4. 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在姚崇身上是如何体现的?【答案】1.(1)探求 (2)这 (3)归依 (4)怎么 (5)如果2.(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希望您考虑一下这件事3.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4.心系百姓:勇于担当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 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2) 句意: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

是:这,这样3) 句意:我同谁一路呢?归:归依4) 句意:哪里可以用人力去制止呢!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5) 句意:如果放纵不管若:如果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词语:(1) 以:因为;物:外物,这里指外物的好坏;己:自己,这里指自己的得失本句话是省略句, 兼有互文修辞,翻译时要注意2) 愿:希望;思:考虑3.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根据“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 不以诿公也!”,可知姚崇捕杀蝗虫的原因是“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可见姚崇心系百姓 4.本题考查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