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1年中考质量分析报告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8.02KB
约9页
文档ID:383916841
2011年中考质量分析报告_第1页
1/9

2011年中考质量分析报告语文学科一、考试情况简介1. 今年中招情况:(全市最高分,115分) 科目平均分难度值优秀分优秀率%良好分良好率%及格分及格率%总分442.50.665452330.2846250.0538470.20语文82.320.6869033.218451.607672.08   2.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考试情况对比:2008年 2009年2010年2011年平均分92.2895.0688.25 82.32优秀分10010398 90优秀率32.26%30.62%30.32% 33.21%良好分979691 84良好率43.88%56.38%51.30%51.60%及格分86888276及格率76.57%77.81%71.81%72.08%难度值0.7690.79220.7354 0.686    二、今年中招命题的主要特点1.试题命制方向正确,体现课改精神2011年河南省试题命制主要依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注重从三维目标的角度设置题目,重视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融合进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之中,题目出得非常灵活,单靠死记硬背是难以取得好成绩的。

试卷中的许多题目,能够考查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强调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色和务实的指向如2011年的积累与运用中的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古诗文阅读等等,在选材和试题命制上都能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找到依据,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2.试卷结构保持稳定,考查的知识点有一定的调整在结构上,全卷共分为四个部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这四个部分与去年的语文试卷结构完全一样,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整个试卷的结构,是按照课程标准的思路框架和能力要求进行设计的,这有利于全省语文教学秩序的稳定,有利于在课程标准指导下进行教与学试卷结构简约合理,长度适中,试题数量适当,大题和小题都与去年完全一样,共四个大题23个小题,分值上由于题目设置的需要进行了微调题型设置上,增加了一个选择题、其他仍以填空题,简答题为主个别知识点的考查略有调整,如:今年没有再考查文学常识题,而换作了辨析近义词相对稳定的试卷结构和知识点的考查,有利于稳定考生心理,见卷不惊,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复习所学知识。

3.试题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得分率降低今年的试卷刚考试完毕,师生们普遍反映题目比较平和,不算太难但结果出来以后,得分情况却普遍比预期的要低这是因为,今年的评分标准制定得比较严格,缺少了弹性和随意性,评卷教师自主掌握的尺度基本没有了,可给可不给分的题目很难得到分数这既有命题人根据上级要求而有意识做出的调整,也与平时学生们在答题时还缺乏规范意识,没有做到严谨、准确、一丝不苟有关不少考生答题时存在着似是而非、缺乏推敲、有模糊意识而表达不清的情况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4.试题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精神河南省中考语文命题选材,一直都贴近社会生活实际,紧扣时代脉搏,但又不刻意追逐时代热点今年命题选材中,涉及到非常流行的“微博”问政的问题、旅游中的人文环境问题、学校的人才培养问题、家庭中的子女教育问题等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选材非常广泛渗透着自强不息,坚持不懈,顽强面对生活的价值取向材料作文考察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合作、适应等现实问题时,如何应对解决等等这些题目,在全面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的同时,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人生,体现出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指向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倡的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5.试题展现河南博大精深的的历史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语文试卷的地方特色,一直是河南中考的一个亮点,命题人在此题上总是颇费苦心,引导学生关注河南、热爱家乡第6小题选材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让考生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为家乡感到自豪的同时,又考查了学生组织语言、为句子排序的逻辑思维能力6.文言文主要考查了学生把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的实际运用能力河南省中考试题,一直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考查文言文,命题时选取课程标准规定的一段文言文,再选取与之有关联的一段课标外的文言文,考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既重视基础也不放弃运用命题人的这个导向是非常明确的今年选取的两则写水文段都是著名的小品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袁中道的《游青溪记》题目对课外的文段加了适当的注释,帮助考生解除阅读中的字词障碍,在没有更新更有实效性的题型出现前,河南省这种课内外相结合考查文言文的方法还会继续延续7.作文题目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多年来,河南省中考试题都是采用二选一的作文题,给学生选择的空间,以便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真实的写作水平2011年半命题作文《怀念 的日子》,怀念的主语应该是“我”、怀念的内容也是与“我”有关的人或事。

以“我”为命题着眼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写学生最熟悉的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说真话、抒真情材料作文题是这几年必考的一种题型材料作文有一定的审题难度,却能够有效避免宿构、抄袭等不良现象今年的材料是姚明答记者问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如何与人合作,如何适应环境,如何珍惜拥有的东西等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三、    试题分析2009、2010、2011年得分情况对比:分 值平均分得分率2009年2010年2011年2009年2010年 2011年一、27-28分20.17 17.81 15.96 72.04% 63.61% 59.11%二、(一)16分13.04 10.42 8.37 81.50% 69.47% 52.31%(二)12分8.14 6.21 6.82 67.83% 51.75% 56.83%三、14-15分9.27 8.87 7.23 66.21% 59.13% 48.2%四、50分41.62 42.16 41.67 83. 24% 84.32% 83.34%总 分95.06 88.25 82.32 2011年共23题,其中14道得分率在60%以下。

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共7题,满分27分,平均得分15.96,得分率59.11%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文学名著、古诗文默写等基础知识的把握,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掌握1. 第1题、第2题字音字形的考查与第5题古诗文默写的考查是中招语文试卷中不变的重点字音字形重点考查的依然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常错的字音、字形,因为生活中常用而常错,所以中招常考而不变,今年涉及多音字“泊、角、解”,同音异形字“稽、畸、歧、祈”,形近音似字“缜、慎、械、诫、咤、姹、辍、缀、猝、瘁、陨、吮、赅、骇”等易读错的字而第2题辨析字形“变本加厉”的“厉”错写为“利”,得分率只有57.0%古诗文默写关联着学生文学、文化素养的积累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是每年的必考点,分值8分多年未变2011年是2个给出上下句来填写, 6个是理解型默写,考查难度相对去年略降因为这部分的考查范围公开、明确,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6篇文言文和34首古诗词,所以逐篇落实过关考的是细致功底2. 第6题排序题在不变中尝试改变2011年的排序题,延续去年的排序题形式,考查学生把握语言连贯性的能力去年选用的是一段议论性文字,今年采用的是一段关于“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的说明性文字。

解答此题,要求思路明晰,调动出关于说明顺序的知识储备,再加上较强的分析推论能力,方能完成要求两年的题目似乎没什么变化,仔细比较就会发现命题人的意图,去年是给3个句子排序,分值2分;今年增加为5个句子,分值3分,而且评分标准中明确规定“其他答案不得分”从知识点的角度看,今年的难度也许与去年相当,但能力要求上今年明显严格了,这实际上是提高了题目的难度第6题得分率43.0%, 像这样在知识点的难度没有明显加大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要求标准,从而提升题目难度的情况,在今年的试卷中不止一题,这也许隐含着命题人的一种尝试、创新,暗示着命题人对学生语文能力尤其是表达、运用能力整体提升的期待3.语言运用题探索创新,成为全卷的最亮点2011年的试卷中最吸引人注意的变化是,第3题近义词辨析和第7题关于“微博”的图文转换这两个考点近两年都没有考过,再加上其综合性极强,又能即时反应现实生活的特点,所以一出现就让人们感到耳目一新近义词辨析所给的词语是“见证--印证”“铸就--造就”“只有…才--只要…就”,完成此题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较强的语境分析能力,有较大难度,只是命题人通过选用恰当的语段语境控制了难度,第3题得分率68.0%,这也给命题人的尝试创新提供了可以操作的空间。

图文转换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2008年曾经出现过,当时是给了两幅图画“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和“‘加油,中国’宣传画”,要求看图写感想2011年提供的材料可以算3则,两则文字材料,一幅漫画第(1)问要求“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第(2)问要求“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这就比2008年的看图写感想的难度有一定提升因为寓意是隐藏在画面里的,需要分析、整合,本身就比感想难写,再加上许多学生误读题干“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的要求,结果写出的答案都是材料中的话语而非漫画本身的寓意第7题得分率仅为57.29%,由此可见今年增加的这两个考点应是命题人有意加大题目难度的探索4.学生答案示例、失分原因分析、对今后教与学的启示1)学生答案示例(1)“学而不思则罔”中“罔”写成“惘”等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庇”写成“避、疵”等,“俱”写成“具”等,“俱欢颜”写成“尽欢颜”3)应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却写成了“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或把“暑”写成“署”,“气”写成“汽”4)应写“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却写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等;“报”写成“抱”,另外句子背反的现象也常出现。

应写“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却写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等,“计”写成“际”该句也有把句子背反的现象出现2)失分原因分析①古诗文默写出现错别字,说明学生对字形掌握不牢固②对古诗文的理解不到位,导致理解性默写错写失分按说,古诗文默写的范围是固定的16篇文言文和34首古诗词,学生经过长期的准备,应该不出问题才对但是今年的平均分是4.96而出错的字如“罔、庇、俱、暑、气、报、计”等,并不都是繁难的字,基本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