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解质临床意义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04KB
约7页
文档ID:428030647
电解质临床意义_第1页
1/7

精品文档一、电解质临床意义1、血清钾测定临床意义:⑴ 血清K+增高:血清K+高于5.5mmol/L为高钾血症血清K+高于7.5mmol/L 将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必须给予治疗K+增高见于:①输入过多,如静 脉输入含K+溶液浓度过高、速度过快或输入大量库存血;② K坤卡泄障碍,如急 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低醛固酮症;③细胞内 K+移至细胞外液,如大面积烧伤、创伤、血管内溶血、酸中毒等⑵血清K+降低:血清K+低于3.5mmol/L为低钾血症血清K+低于3.0mmol/L, 可出现心脏骤停K+降低见于:①K+摄入不足,如大手术后,不能进食又未补 钾;②K+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服用 排钾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③钾的分布异常, 如肾性水肿或输入无钾液 体,细胞外液稀释,血钾降低;④大量输入胰岛素使葡萄糖被利用或形成糖尿, 伴细胞外钾大量进入细胞内,致血钾降低;⑤原因不明的低血 K+性麻痹症2、 血清钠测定临床意义:⑴血清Na+增高:见于①输入含Na+溶液过多;②肾排Na+减少,如肾上腺 皮质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血管病或脑外伤等。

Na+增高常与脱水及其他代谢紊乱并存⑵血清Na+降低;见于:①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和腹泻;②慢性肾炎并发 尿毒症或糖尿病酸中毒尿钠排出过多; ③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 钠经尿排 出过多;④大量使用利尿剂时钠随尿排出,特别是长期限制钠摄入的心功能不全 或肾病病人易出现低血钠; ⑤大面积烧伤或出现大量肺泡渗出物, 大量抽取胸水 和(或)腹水当血清Na+浓度低于或等于115mmol/L时,可发生精神错乱、疲劳、厌食、 恶心、呕吐和头痛,当低于 110mmol/L 时,病人处于半昏迷和昏迷状态,极易 发生抽搐,鼓测定值降至 115mmol/L 时,应尽快采取治疗措施当血清Na+测定值低于133mmol/L时,应考虑引起低钠的原因,并加作其他 辅助试验,如血清渗透压、钾浓度及尿液检查3、 血清氯测定临床意义:血清Cl「浓度低于90mmol/L为低氯血症,高于120mmol/L为高氯血症血 清Cl变化与Na+呈平行关系,低氯血症常伴有低钠血症,但大量丧失胃液时失 Cl多于失Na+,若大量丧失肠液,则失 Na+多于失CI -4、 血清钙测定临床意义:⑴血Ca2+增高:当血Ca2+超过3.37mmol/L,可出现高血Ca2+性昏迷,应立 即采取治疗措施。

血Ca2+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因甲状腺素可使骨钙溶解 释放入血,并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亦可见于维生素 D 过多症、多发性骨 髓瘤及恶性肿瘤骨转移⑵血Ca2+降低:见于:①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此时出现低 Ca2+、高磷现象; ②维生素D缺乏;③婴儿手足搐搦症及骨质软化症;④Ca2+吸收障碍,如长期腹 泻及不合理饮食搭配;⑤肾脏疾病;⑥大量输入柠檬酸钠抗凝血5、 血清磷测定临床意义 :⑴血清磷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维生素 D过量、肾功能不全、多发性骨髓瘤( MM )及骨折愈合等⑵血清磷降低监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佝偻病、重症糖尿病、长期腹泻引起吸收不良及肾小管疾病等二、血糖测定临床意义⑴血糖增高:生理性血糖增高见于饭后1/2〜1 h及摄入高糖食物后病理 性血糖增高主要见于:①空腹血糖过高(IFG),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②1型和 2型糖尿病;③内分泌疾病,如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 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等;④应激性高血糖,可见于颅脑外伤、脑卒中、心肌梗 死等;⑤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等;⑥其他,如妊娠呕吐、麻 醉、脱水、缺氧等⑵血糖减低:生理性低血糖见于饥饿和剧烈运动后;病理性血糖降低见于: ①胰岛素过多:如胰岛素用量过多、口服浆糖药过量和胰岛 B细胞瘤、胰腺腺瘤等;②缺乏抗胰岛素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③肝糖原贮存缺 乏性疾病:如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④其他:如长期营养不良、饥饿和急 性酒精中毒等三、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临床意义GHb > 6.67%为增高,糖尿病病人 GHb 值较正常高 2 〜 3 倍,它反映以往 8〜12周血糖水平,主要用于糖尿病治疗监测GHb每升高1%,相当于平均血 糖浓度增高1.1〜1.7mmol/L,病情控制后,GHb下降比血清下降晚3〜4周四、 肿瘤标记物测定临床意义1 、 甲种胎儿球蛋白( AFP )测定临床意义: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清 AFP增高,诊断阈值为超过300卩g/L,增高 率约 75% 〜 80%;约有 1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 AFP 为阴性生殖腺胚胎癌 (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瘤等) 、胃癌或胰腺癌时,血中 AFP 含量也可升高病 毒性肝炎、肝硬化时AFP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0〜200卩g/L )妊娠3〜4 个月,孕妇AFP开始升高;7〜8个月达高峰,以后下降,但多低于 300卩g/L2、 癌胚抗原(CEA )测定临床意义CEA 明显增高见于 90%的胰腺癌、 74%的结肠癌、 70%的肺癌、 60%的乳腺 癌患者,常超过60卩g/L一般病情好转时,CEA浓度下降,病情加重时可升高 此外,结肠炎、胰腺炎、肝脏疾病、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等也常见 CEA 轻度升 高。

最近发现,胃液和唾液中 CEA 检测对胃癌诊断有一定价值3、 癌抗原125 (CA125)测定临床意义卵巢癌病人血清 CA125 水平明显升高,其阳性率可达 97%,故对诊断卵巢 癌有较大临床价值, 尤其对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复发较为灵敏 其他癌症, 如宫 颈癌、乳腺癌、胰腺癌、胆道癌、肝癌、胃癌、结肠直肠癌、肺癌等也有一定的 阳性反应此外,3%〜6%的良性卵巢瘤、子宫肌瘤病人血清CA125有时也会 增高,但多数不超过10万u/L0肝硬化失代偿期血清 CA125明显增高4、 癌抗原15-3 (CA15-3)测定临床意义乳腺癌时,30%〜50%的患者可见CA15-3明显升高,但在早期乳腺癌时, 它的阳性仅为 20% 〜 30%左右它常用于观察乳腺癌治疗后有无复发及监测乳 腺癌的转移在转移性卵巢癌、结肠癌时超过 10万u/L,支气管癌和妊娠时其 血清水平也可见不同程度的增高5、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临床意义前列腺癌时,90%〜97%患者血清PSA水平明显升高;当行外科切除术后, 90%患者血清PSA水平明显降低若又见PSA水平升高,即有转移或复发的可 能在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上 PSA较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为高。

此外,两性前列腺瘤、前列腺肥大或急性前列腺时,约有 14%的患者血清 PSA 水平升高,此时应注意鉴别6 糖链抗原19-9( CA19-9)测定临床意义胰腺癌和消化道癌时,患者血清 CA19-9 水平可明显升高,故 CA19-9 可作 为这类癌症的主要辅助诊断 尤其对胰腺癌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连续检测 对病情进展、手术疗效、愈合估计及复发判断有重要价值此外,急性胰腺炎、 胆汁淤积型胆管炎、胆石症、急性肝炎、肝硬化等,血清 CA19-9 也可出现不同 程度的升高若结合 CEA 检测,对胃癌诊断符合率可达 85%五、肝功能测定临床意义1、血清总蛋白(STP)和清蛋白(A)、球蛋白(G)比值测定 血清总蛋白降低与清蛋白减少相平行,总蛋白升高常同时有球蛋白的升高 由于肝功能有很大代偿能力及清蛋白半衰期较长, 因此肝脏病变往往达到一定程 度和一定病程后才能出现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量的改变, 急性或局灶性肝损伤时 STP、 A、 G 及 A/G 多为正常因此它用于检测慢性肝损害,并可反映肝实质细 胞储备功能⑴、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 主要由于血清水分减少,使单位容积总蛋白浓度增加,而全身总蛋白量并未增加,如急性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⑵、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 见于①肝细胞损害影响总蛋白与清蛋白合成:常见肝脏疾病有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等清蛋白减少常伴有丫球蛋白增加,清蛋白含量与有功能的肝细胞数量呈正比, 清蛋白持续下降,提示肝细胞坏死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治疗后清蛋白上升, 提示肝细胞再生,治疗有效血清总蛋白v 60g/L或清蛋白v 25g/L称为低蛋白 血症,临床上常出现严重浮肿及胸、腹水②营养不良:如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 化吸收不良③蛋白质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大量肾小球性蛋白尿) 、蛋白丢失性肠病、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等④消耗增加: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重 症结核、 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恶性肿瘤等 ⑤血清水分增加: 如水钠潴留或静脉补 充过多的晶体溶液,较少见有先天性低清蛋白血症⑶、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 当血清总蛋白〉80g/L或球蛋白〉35g/L,称为咼蛋白血症或咼球蛋白血症 总蛋白增咼主要是球蛋白增咼,其中又以丫球 蛋白增高为主, 常见原因有①慢性肝脏疾病: 包括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 慢性活 动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酒精化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球蛋白增高程度 与肝脏病严重性相关。

②M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原发性巨球 蛋白血症等 ③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等 ④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疟疾、黑热病、麻风病及慢性血吸虫病等⑷、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 主要是合成减少,见于①生理性减少:小于 3 岁的婴幼儿; ②免疫功能抑制: 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③先 天性低丫球蛋白血症⑸、 A/G 倒置 可以是清蛋白降低亦可因球蛋白增高引起,见于严重肝功 能损伤及 M 蛋白血症,如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2、 血清蛋白电泳临床意义⑴、肝脏疾病 急性及轻症肝炎时电泳结果多无异常, 慢性肝炎、肝硬化、 肝细胞肝癌(常合并肝硬化),清蛋白减少、a i、a 2、B球蛋白也有减少倾向; 丫球蛋白增加,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和失代偿的肝炎后肝硬化增加尤为显著⑵、 M 蛋白血症 如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清蛋白轻度降低单 克隆丫球蛋白明显升咼,亦有B球蛋白升咼,偶有a球蛋白升咼大部分病人在 丫区带、B区带或B与丫区带之间可见结构均一,基底窄峰高尖的 M蛋白⑶、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 由于血脂增高,可致a 2及B球蛋白(是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增高,清蛋白及丫球蛋白降低。

⑷、其他 结缔组织病伴有多克隆丫球蛋白增高,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丫球蛋白降低,蛋白丢失性肠病表现为清蛋白及丫球蛋白降低,a 2球蛋白则增高3、 血清总胆红素(STB)测定临床意义⑴、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 STB> 17.1卩mol/L,但V 34.2卩mol/L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34.2〜171卩mol/L为轻度黄疸,171〜342 卩mol/L为中度黄疸,为高度黄疸在病程中检测可以判断疗效和指导治疗⑵、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 溶血性黄疸通常V 85.5卩mol/L,肝细胞 黄疸为17.1〜171卩mol/L,不完全性梗阻性黄疸为171〜265卩mol/L,完全 性梗阻性黄疸通常〉342卩mol/L⑶、总胆红素,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程度判断黄疸类型 若STB升高伴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提示为溶血性黄疸, 总胆红素增高伴结合胆红素明显升 高为胆汁淤积性黄疸,三者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4、 血清结合胆红素(CB)与非结合胆红素(UCB)测定临床意义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可协助鉴别黄疸类型,如 CB/STBV 20%提示为溶血性黄疸, 20% 〜 50%之间常为肝细胞性黄疸,比值> 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