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科学教师就必须具备一些基本能力,来完成科学课程的教学任务 一、创新能力指南针的发明,人造卫星的腾空,这些创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所创新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声音的传播》一课时,让学生观察“在真空环境中声音不能传播”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他把小闹钟放入拔罐器中,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其中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小,直到声音逐渐消失然后再一点点把空气注入罐内,声音又一点点地增大学生亲眼目睹了实验过程,理解了“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同时,教师也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科学探究活动方案,还要创造性地开展课内外学生科学探究活动二、探究能力课标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热爱生活,永葆一颗不泯的童心,参与孩子们的科学学习,比如和学生一起捕捉蜗牛、一起种植凤仙花;其次要凡事爱问为什么,思考解决办法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也是科学探究的答案解决问题是探究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提高了。
三、动手能力实验操作是科学课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科学教师所独有的一种无声的语言一要操作熟练,现象明显,让学生观察清楚二要能亲自动手制作教具、学具如在对小灯泡进行研究时,做一个小台灯三要会引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种植饲养、科学考察等活动,如花生、萝卜的种植,金鱼、蝌蚪的饲养教师要在亲身参与中随时调控学生出现的问题四要会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能够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四、观察能力在生活中,学生往往对身边常见的事物漠不关心,没有观察思考的习惯看到花的海洋他们会惊叹,但藏于野草中的一朵小花却会被忽视;经常看到月亮却不思考它的运动……而这正是一个人应具备的科学素养,所以教师要培养孩子观察、思考身边常见事物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会观察,如观察蚂蚁的行为、月相的变化等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还应注意和语言的描述、文字的记录、测量工具的运用相结合对观察的目的性和观察程序也应给予具体的指导五、表达能力儿童充满幻想,总会 “问飞碟,问恐龙,问水怪”,教师应满足学生的愿望,讲有趣的自然现象,讲自然界中的未解之谜,让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在指导学生实验或演示的时候,编排有趣的解说词,讲解清晰透彻,使学生能看懂,有兴趣。
语言幽默、风趣,能感染学生,让学生感觉上科学课是开心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将所思、所想、所闻、所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六、学习能力科学课上,学生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常让老师措手不及因此,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课改经验,学习课标、教材和教师用书,而且要博览群书,使自己具备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一是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知识;二是《科学课》《小学科学》等专业杂志;三是像《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四是像《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在不知不觉中知识面将不断扩大,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才能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