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语段训练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胜:尽,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C.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看见 D.略考其行事 考:考证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C.略考其行事 D.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3.对《报任安书》中的思想与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借给任安回信的机会,阐明自己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
B.司马迁认为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C.这封书信是司马迁的苦心孤诣之作,写得情真意切;作者“为情而造文”,自始至终表达了悲痛的感情D.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4.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运用5.在下面横线处另补两个事例娇生惯养是培养低能儿的摇篮,高山寒土使苍松翠柏更加挺拔司马迁受宫刑,文章字字珠玑;李后主被囚禁,词境为之一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是至理名言啊!答案:唐明皇沉迷声色,导致生灵涂炭 陈希同腐化堕落,终于自取灭亡6.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六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次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学的史学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曩者(nǎnɡ) 传曰(zhuàn) 倜傥(tì tǎnɡ) B.剖腹(pōu) 放失(yì) 愠色(yùn)C.缧绁(léi xiè) 闺 (ɡuī ɡé) 不可胜记(shènɡ) D.说难(shuì) 前辱之责(zhài) 剌谬(là miù)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②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B.①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C.①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②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D.①灌夫受辱于居室 ②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意气勤勤恳恳 ②而用流俗人之言 B.①念父母,顾妻子 ②所以隐忍苟活C.①恨私心有所不尽 ②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D.①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②稽其成败兴坏之纪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C.当春乃发生 D.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 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5.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义理:正义和真理 B.何至自沉哉缧绁之辱哉 缧绁:束缚囚犯的刑具C.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粪土:指监狱 D.恨私心有所不尽 私心:个人的心思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何处不勉焉 风雨兴焉 B.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难为俗人言也C.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予观夫巴陵胜状 D.所以隐忍苟活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7.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段说明自己不轻死而选择受极辱的事情B.作者先叙自己受诛而死不能认为是为名节而死,虽然祖先职务在天子眼里很重,但对名节无益C.司马迁认为人应该死得有价值“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故不能轻死。
D.作者列举王侯将相受辱后不自杀的例子,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辱后已不能再为名节而死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人主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徒用所赐钱帛,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
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②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自以为海内无双,博闻辩智,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其故何也?”东方生曰:“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建章宫后阁重栎③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朔乃曰:“所谓驺牙者也,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其后一岁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
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注】 ①外家之语:谓儒家六经以外的传记杂说等②都:居③栎:栏杆之类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 取:选择,选拔B.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 难:诘问,责难C.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 飧:晚餐,用作动词,宴请D.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 将:率领,领兵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至老,朔且死时 ②不出,火且尽B.①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C.①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 ②敛赀财以送其行 D.①时诏赐之食于前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11.下面六句话全都表明东方朔放荡不羁的特点的一组是( )①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②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③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④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
⑤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⑥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A.②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①②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朔爱好儒学经术,博览群书,初到长安时,他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B.东方朔经常在皇上身边陪侍,多次和武帝谈话,武帝对东方朔的文辞、口才很满意,而对他的治世能力并不赏识C.学宫里的博士先生参与议事,东方朔与他们论辩时认为,自己官职不显赫,并非不贤能,而是此一时彼一时、时势造英雄D.建章宫后阁的栏杆里,出现一只怪兽,状似麋鹿,东方朔认为此物叫“驺牙”,这是远方将有人来归降的吉兆,后来他的话果然应验了三、语言表达13.在《报任安书》中我们看到了司马迁的高尚请你依据下面句子的开头,把剩余部分补。